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发展眼光看问题

用发展眼光看问题

用发展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眼光看问题》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发展眼光看问题》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说教材我将从本课时的地位、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本课时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2013年第4版)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第二框。

本课学习有利于在遇到困难时学会用发展眼光看问题,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的习惯。

本框分为两目,分别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做好量变的准备,促成质变”本课是辩证法两个总特征中的发展观的方法论,既是对前面知识既是发展观原理的补充,又为下一课“矛盾”这一知识点做了铺垫,本课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其次,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新旧事物含义,知道量变质变的含义,掌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运用相关原理,理解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分析量变和质变辩证统一关系对于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能力目标提高辨别新旧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眼光看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精神下面,我将谈谈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新生事物不可战胜,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坚信新事物不可战胜,对于理解社会生活,认识社会发展,增强人们为进步事物奋斗信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指导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有利于给与同学们真确的方法论指导教学难点新旧事情判断标准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用经验去解决问题,对一些事情片面理解,对于新旧事物判断不到位,掌握这一知识点,有利于同学们认识发展。

第二部分说学情1,高二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已对哲学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对于新旧事物这样新的知识点还是比较模糊,对于一些知识还缺乏理性体验。

2,在方法论上,由于现实生活中,人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困难,特别是高二学生,繁重学业以及受挫能力不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让他们较容易失去信心,所以有必要叫他们学会用发展眼光看问题。

同时高二学生比较性子比较急,做任何事情都认为一蹴而就,所以要通过系统教学加以引导他们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

第三部分说教法和学法根据学情和哲学这门课的特殊性,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通过材料和教材,叫同学们自行学习概括知识点问题探索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说学法1、快乐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快乐。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例,对其进行探究。

3、分析归纳法:对日常生活中一些普遍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4、总结反思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探究成果与教师课堂上的点拨相结合,再次归纳总结。

第四部分具体来谈谈我的教学过程首先,是新课的导入老师课上说:“同学们,你们最近用啥聊天工具?”有同学会回答:“微信”老师接着说,是的,微信已慢慢成为我们生活一部分了,发那对于微信,你们了解多少呢?在多媒体上展示微信发展历程微信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得不到很多人的肯定,因为人们很难接受用另外一种方式取代扣扣,但是微信简便的功能使他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刚开始有人说微信是没有人用的,但微信用实力证明了,虽然微信很多功能发展并不完善,但是会继续努力发展。

问题探究:“微信的成功蜕变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从学生回答:“用发展眼光看问题”这个点引入新课再由老师总结:是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发展的实质了,即是事物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眼光看问题,同时认识到发展前途是光明的。

设计意图:微信是现在人们主要的聊天工具,与学生联系比较紧密,此话题色彩浓厚,有利于讨论,同时,高中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里,对科技类的比较感兴趣,微信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为一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接下来是新课的学习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前途是光明的从微信发展历程中,为什么说前途是光明的?引导学生回答:“新事物不可战胜”,(采用问题探索法,或者说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因为新事物符合: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好广阔的发展前途,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克服了……汲取了……增添了)新事物在社会历史领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支持。

这里需要讲清楚新旧事物的判断标准,结合教材专家点评,并举一些事例说明。

接下来问同学们:微信发展是不是一帆风顺的?学生回答:“不是”老师总结,是的,道路是曲折的。

接下来给同学们分析微信材料并一步一步概括出以下观点。

新事物发展需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的存在这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旧事物在开始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设计意图:用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让同学们更好理解。

同时一步一步进行分析材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过渡:学习了这些,那我们应该用怎样态度对待呢?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和支持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学习完发展的方向问题,我们来学习它的两种状态,那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一则材料并回答问题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中有两个有趣的论证,一个是“谷堆论证”,另一个是“秃头论证”。

他说:“一粒谷子能否造成一堆?或者是: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不能。

----再来一粒或一根怎样?----还是不行。

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总是问加一粒谷或减一根头发如何。

等到最后,人们说可以造成一堆或一个秃头了,这时那最后加的一粒或最后减的一根头发便造成一堆或一个秃头了。

”1、“谷堆”和“秃头”的生成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量的进展看起来并不改变什么,而只是增加和减少;但是最后却过渡到了反面去。

”黑格尔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第一问由学生回答量变和质变中引入这两个概念。

量变与质变的对比:量变:事物在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事物在量变中呈现的状态:统一、相持、平衡、静止等)这需要讲明场所变更,举一个简单的单词dog god)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事物在质变中呈现的状态:统一物的分解、是平衡、静止的破坏等)设计意图:此材料第一问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运用表格,直观明白。

在引导同学们到回材料讨论下一个问题,从同学回答中:“量变引起质变”这一点导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在多媒体上展示名言警句中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5、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8、防微杜渐9、欲速则不达从这些名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道理?还能说出类似的名言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变成了缪误,善不积不足已成名,恶不积不足以恶身)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量变。

事物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量变质变新量变新质变在这里需要讲清楚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这个环节采用判断对错的方法在多媒体上展示:“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一定是发展”“只有数量上的增减才是量变”设计意图:这些名言都是比较通俗易懂,同学们回答蕴含道理并不难,这些名言都很有代表性,能够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第二问鼓励同学动脑,并且检验同学是否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再进行认识错误后更能加深同学们的认识。

知道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给我们生活什么启示呢,在此之前,我们来看看探究活动五。

并且分析引出方法论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反对急于求成、“激变2)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反对优柔寡断、“庸俗进化论”3)坚持适度原则4)学会“优化结构”设计意图:用故事概括,比较有吸引力,并且可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同时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

随堂练习1,A 变的必然结果B 、量变比质变更重要,没有量变就没有方法论质变C 、任何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 、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2,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问题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A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多选B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C 、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D 、质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第五部分说板书设计 8.2用发展眼光看问题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 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 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发展需要一个曲折过程 3, 要求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成质变1, 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区别 量变与质2,量变和质变对人们的启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