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必读:作文的开头如何写
我国古代作家对文章的开头都很讲究,所以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
“凤头”是传说中的凤
第五讲作文的开头
我国古代作家对文章的开头都很讲究,所以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
“凤头”是传说中的凤凰的头,这种鸟谁也没有见过,但在画家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小小的凤凰头上的羽毛,色彩斑斓,引人注目,给人以美的感觉。
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写得好,写得漂亮,让人愿看、要看、想看下去。
对写的人来说,有一个好的开头,下面的文章写起来就会感到顺手,否则,就会感到很别扭,难以顺利地写下去。
因此,写叙事的文章,如同写其他所有的文章一样,要重视文章的开头。
有些同学作文时,对文章的开头不重视,认为只要写好文章主要部分的内容就行了。
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所以在一些作文的开头中,有这样两种主要的“常见病”:
1、离题太远,绕圈子拐弯抹角离题千里。
落笔时,总爱兜圈子。
有人把它比作大头娃娃。
比如写老师怎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事迹,有的同学这样开头:“一见到老师这两个字,我就会想起园丁。
老师是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这个开头,讲了一些人所共知的话,离题远,又绕圈子。
这些话是没必要讲的话。
2、不必要的抒情。
有的作文一开始就抒情,这不能说不可以,但明显的是属于不必要的,因为文章所要写的事还没眉目,这种开头,让人读来感到莫名其妙,不能感动人。
如写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件小事,有篇作文一开头这样写:“啊,我美丽的校园,您是培养我们成长的摇篮……”使人感到做作。
3.千篇一律格式固定。
开头写来写去就是这么几句话。
4.追求花样弄巧成拙。
写得很好,表达思想感情不明白,不清楚,不真实。
示例:我的暑期生活有两件愉快的事,一件不愉快的事,我先说说愉快的事。
——《我的暑期生活》
我的班级是文明班级,大家都认为它很好,可我认为它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总体上还是认为它好,不好的只有一些,好的多些。
它好在同学们都很团结,不好在一些同学常违反纪律。
所以我认为它还是好班级。
——《我的班级》
方法指导:
写作话题作文时,我们怎样来开头呢?方法很多,而且灵活多样。
这里我们仅就记叙文的开头谈几点要注意的地方。
开头遵循的原则:
(1).向心性。
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联,为突出中心服务。
(2).精简性。
语言要精简,最好是开门见山。
1、开头要注意点题
写一篇应试作文,时间都比较紧,难以有充分的准备,因而我们在写开头时,要注意点题,以便直接切题,进入主体,这样既不容易离题,也能使作文紧凑些。
在写一些回忆性的文章或倒叙结构的文章时,尤应如此。
如《记一辆纺车》这样写道:“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
后来常常想起它。
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我的老师》这样开头:“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
学时候的蔡芸芝先生。
”《背影》这样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么我们怎样来点题呢?
第一,点题的句子应在开头一段的后半部分。
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呢?我们有些同学在点了题后,又扯到不相干的话题上去了,这样不但未达到点题的目的,而且还容易成为废话。
这是大家要注意的。
第二,点题时可通过映衬句来引出自己所要记叙的话题。
所谓映衬句,就是为了突出一个事物,故意借用另一个事物予以映衬的句子。
相当于古典诗歌中“兴”的手法。
如:“人们常说‘女孩天生爱做梦’。
我就是这么一个女孩。
大自然的任何景物都会引发我的遐想:今天,看到天空中振翅飞翔的雄鹰,就幻想自己随风飘上蓝天,遨游于白云之间;明天看到鱼儿,又幻想自己到龙宫去作客……然而,在我的内心深处,却有一个绐终不变的梦想——当一名21世纪的新教师!(袁蕾)
第三,最好直接运用文章题目里的字来点题。
这样不容易使主体部分的内容偏离题目。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开头:
1、老师高兴地拿着一张证书给我,此时我知道我成功了。
老师给我竖起了大拇指。
我拿着证书,欣喜地流下高兴的泪水,我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2、转眼间,毕业在即,我却忘不了我们的语文老师,忘不了我们那次不很成熟却很成功的“合作”(《开头》)
3、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把爱心带给他人》)
4、在童年的书包里,生长着一种情感,那是我对语文的牵挂和对语文的依恋。
十多年来,它经历了时光的考验,而且,它作为我的伴侣注定要走向永远。
回眸身后脚印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布满生活的美的波纹,荡漾着人生迷人的涟漪。
(《品味语文》)
5、时间老人牵着我的手带着我走过了十五个春夏秋冬,蓦然回首,成长的路上已留下了我一串串由小变大的脚印。
(张袁媛《成长的脚印》)
2、开头要对应主体
文章的开头不是孤立的。
它必须与主体部分紧密联系。
因而,有时我们在写作文开头的时候,要注意承接下文、对应主体,尤其是在开头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的时候。
下面我们来看一篇完整的文章:
诠释“掌声”
掌声是一种鲜活的语言,它表达了无穷无尽的意义。
为自己鼓掌,那是一种自信;为失败而鼓掌,那是一种鼓励;为英雄鼓掌,那是一种钦佩;为祖国的强大而鼓掌,那是一种喜悦……
弱小的你走到起跑线上,面对着个个身经百战的对手们,面对那长长的似乎没有尽头的跑道,你害怕了吗?请高举双手为自己鼓掌吧!为你那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而鼓掌,请让这响亮的掌声鼓起你的自信,去奔跑吧!带着这股自信,相信你一定能挑战极限,战胜自我。
当你呆呆地站在演讲台上,为你刚刚失败的演讲而痛苦时,当你那晶莹的泪花溢满眼眶时,突然台下送来一阵掌声,尽管不是很响亮,也足以像一副良药,敷在
你受伤的创口,像一汪清泉滋润着你的心田,这时你哭了,不,那悲伤的泪花瞬间即转变成感激的泪花,你深深地为鼓励的掌声鞠躬,这片掌声是如此的珍贵……
当抗洪英雄讲述着自己用那血肉之躯抵挡汹涌洪水的事迹时,台下一片静寂,随着便是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多么热烈的掌声啊!这掌声饱含着人们对抗英雄的钦佩和深深的谢意。
抗洪英雄哭了,因为人民的掌声是对他们献身精神的肯定、赞扬,是他们最大的荣誉。
当萨马兰奇主席用那庄重的声音告诉全世界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国是中国时,亿万中国人沸腾了,他们鼓着掌,热泪洒满衣襟,此时,也许能最好地表达他们内心喜悦的方式就是鼓掌吧!他们用那排山倒海般的掌声来向世人宣告,中国强大了,中华民族巍峨地屹立在东方,屹立在世界。
掌声被赋予了无穷的意义,是人们宣泄感情的最好方式,用这种方式去表达对人的肯定,对人的鼓励,或是喜悦,是最鲜明、最生动、最优美的语言。
“掌声”不需要诠释,你只要用心感情,生活中处处有掌声,你也不妨多鼓掌,为他人,为自己,为那丰富多彩的人生……
简评:文章第一段是总纲,主体段落紧扣以上四句话,撷取现实生活中较为典型的四组“鼓掌”的画面,对掌声的作用和意义作进一步具体诠释,并由此得出最后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