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的岩石组成煤岩学基础

煤的岩石组成煤岩学基础

• 镜质组:透射光呈橙红\棕红\棕黑\黑, 透明或半透明,较均一,不含或少含矿 物质。普通反射光下呈灰色,油浸反射 光下呈深灰色灰\浅灰\白,无突起。
1、煤的有机显微组分
• 惰质组(丝质组):透射光下呈棕黑到黑色 ,不透明。反射光下突起高,呈白色,油浸 反射光时呈亮白色。
• 壳质组:透射光下透明到半透明,呈黄色或 橙红色,轮廓清晰,外形特殊。普通反射光 下大多有突起,呈深灰色,油浸反射光下- 灰黑色或黑灰色,蓝光激发下绿黄色\亮黄色\ 橙黄色\褐色。
无定型无结构
基质镜质体,粗粒体,树皮体
均质镜质体(中部),小孢子体,粗粒体
基质镜质体,粗粒体,树皮体
D微粒体:呈圆形,粒径很小,一般小于1 微米,往往呈分散状态存在于无结构镜质 体体中,有时充填于镜质组的孢腔中。
透射光, 结构镜质 体
微粒体
E碎屑镜质体,碎屑惰质体。
E菌类体:由菌类和分泌物(主要指树脂) 形成的惰质体。
透射光,均质镜质体
b 基质镜质体: 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彻底 分解,胶体溶液凝聚而成。 不显示任何细胞结构 没有固定形态 胶结其他各种显微组分
透射光,基质镜质体,粗粒体、树皮体
透射光,富氢基质镜质体(橙红色), 结构半镜质体(暗红色)
透射光,结构镜质体,基质镜质体,小孢 子,角质体
透射光,木栓质体(黄色),鞣质体(红色)
透射光,木栓质体(黄色),鞣质体(红色)
D、树脂体:植物分泌组织的分泌物 形状多样:圆形、椭圆形、也有不规则形 状 透射光:黄色、浅黄色,透明或半透明
透射光,微暗亮煤;树脂体。
透射光,树脂体(黄色)
透射光,树脂体,基质镜质体,小袍子体等
透射光,树脂体。
A、孢子体:包括孢子和花粉的外包壁 雌性的孢子体称大孢子,直径为0.1-0.3mm 雄性的孢子体一般小于0.1mm,称小孢子。 在煤中被挤压呈扁平体,纵切面为封闭的 长环状,折曲处呈钝圆形。
透射光,大胞子体
在煤中被挤压呈扁平体,纵切 面为封闭的长环状,折曲处呈
钝圆形。
基质镜质体(红),孢子体和树皮体(黄)
• 丝炭化作用:在积水较少、湿度不足的条件下,木 质纤维组织经脱水作用和缓慢的氧化作用后,又转入 缺氧的环境,进一步经煤化作用后转化为丝炭化组分 。
• 火焚作用:有的丝炭化组分是由于古代沼泽森林火灾 后,由烧焦的炭化组织转化而来的,称为火焚丝质体 。在显微镜下观察,组分细胞结构完整清晰,且由于 没有经受凝胶化作用,细胞壁没有发生吸水膨胀,因 此,胞壁薄。煤中含量在10-20%,对煤的性质有重 要影响。
• 植物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并经煤化作用后形成镜质组 。
1.1 镜质组(又称凝胶化组分)的成因
• 根据凝胶化程度的不同,镜质组还可细分为:
• 结构镜质体:

结构镜质体1,结构镜质体2
• 无结构镜质体

均质结构镜质体 胶质镜质体

基质镜质体 团块镜质体
• 碎屑体
A、结构镜质体:
能在显微镜下见到一定植物细胞结构。 即来源于植物的树干、树枝、叶和根等组 织器官,以细胞形态保留在煤中的镜质化 细胞壁。 细胞结构完整或受压变形; 细胞腔往往被无结构镜质体充填。
透射光,小孢子体,角质体
C、木栓质体: 主要由植物的周皮组织中木栓层转变而来 有多层扁平的长方形木栓细胞壁组成,排 列规则;细胞腔有时中空,有时充填团块 镜质体 纵切面呈叠砖状或叠瓦状构造 弦切面呈鳞片状
透射光,木栓质体,胞腔充填团块镜质体
透射光,木栓质体(黄色),鞣质体(红色)
鞣质体 细胞分 泌物转 变成的 团块腐 植体。
煤岩学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煤岩成分的鉴定来阐 明煤的成因和煤岩成分在成煤过程中的变化对煤质的影 响,更合理地进行煤的分类,并搞清楚煤岩成分的各种 不同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质,从而指导煤的合理利用 和工艺加工。
主要内容: 煤岩组成的研究方法; 有机显微组分的特征及其成因; 煤岩学应用
第一节 概述
• 1、什么是煤岩学? 用岩石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煤的组成和性质。
煤的岩石组成煤岩学基 础
2020年4月28日星期二
第四章 煤的岩相组成
煤是一种有机生物岩,煤岩学是用研究岩石的方法 来研究煤的学科。它是与煤地质学、古生物学、煤化学 和煤工艺学等学科相关的一门边缘学科。
它以显微镜为主要工具,兼用肉眼和其他技术手段, 研究自然状态下煤的岩相组成、成因、结构、性质、煤 化度及其加工利用特性。
C粗粒体:一种无结构或者没有显示结构的 无定形的丝炭作用基质,胶结着孢子体、 角质体、树脂体和丝质体等显微组分。
具有不固定的形态特征,其大小为10~100 微米或更大。
透射光,粗粒体,孢子体,基质镜质体。
浑圆形颗粒,透射光下黑褐色,反射光下白色至浅灰色
粗粒体.孢子体,镜质体。
角质体,基质镜质体,粗粒体。
蜂窝状、 似菊花状 。
发射荧光 ,蓝光激 发
结构镜质组、结构半镜质组、半丝质组渐变过渡
1.3、壳质组(又称稳定组)的成因
• 壳质组又称稳定组,是由成煤植物 中化学稳定性强的组织器官转化而来的 。在泥炭化作用阶段,因化学稳定性强 ,没有遭受生物化学作用的破坏而保存 在煤中,经煤化作用后转化为稳定组分 。
• 2、煤岩学研究方法 • 宏观方法-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煤,根据其颜色、
条痕色、光泽、硬度、断口等特征,识别煤岩类型 、判断煤的性质。适用于野外勘探和采煤工作,太 粗略。 • 微观方法-用显微镜研究煤
由于浸油的折光率与物镜透镜
微观方法-用显微镜研究光煤学玻璃的折光率相近,使物镜 透镜与光片之间形成一个介质均
d团块镜质体: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均质镜质 体,孤立分布或作为填充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木栓质体 ,胞腔充 填团块镜 质体
d团块镜质体: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均质镜质 体,孤立分布或作为填充物。
C、碎屑镜质体
由镜质组碎屑(<10微米)组成,呈粒状或不规则形状
1.2、惰质组(又称丝质组)的成因
• 丝质组是通过丝炭化作用或火焚作用形成。
透射光,富氢基质镜质体,红色中显黄色调
透射光,富氢基质镜质体,红色中显黄色调
c 胶质镜质体:泥炭和褐煤阶段腐植溶胶充 填在死亡植物的细胞或其它空腔中的胶状 沉淀物。
充填于细胞腔或裂隙中的均一致密的胶状 无结构镜质体。
数量很少
无确定形态,不含其他杂质
一种真正没有结构的凝胶
透射光,结构镜质体,胶质镜质体
3.1显微煤岩组分分类与命名 关于煤岩显微组分的分类,国内外曾提出许
多分类方案,名词术语也不尽一致。 方案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侧重于成因研究,组分划分得较细,常
用透光显微镜观察;煤田地质部门 另一类侧重于工艺性质及其应用的研究,组
分划分得较为简明,常用反光显微镜观察。 煤炭使用部门
(1)中国烟煤显微组分的分类与命名
透射光下:薄片 2×匀2的cm整,体厚,0使.02射m入m物。镜根的据成颜象光
色、形态和结构识别显线微增煤多岩,组提分高、了判视断野煤中的各性显质微组 在普反通射反光射下光:或光油片浸反直分易变射径质影于光2 系象识下cm列的别,,中反。根厚,差从据1.在和长颜5-油清焰2色c浸晰 煤、m物度 到形圆镜, 无态柱下使 烟、体反其 煤结。射更 的 构、突起、反光性等特率征增识长别了煤十岩几组倍分,、而判在断干煤物的镜性下
凝胶和丝炭化作用也可能交替发生,除完 全丝炭化的物质不可能再进行凝胶化外, 处于丝炭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都可以再凝 胶化;处于凝胶化任何阶段的产物也都可 再进行丝炭化,半丝质体、微粒体和无结 构丝质体等就是这样形成的。
A丝质体
镜下特征:保存着明显的细胞结构,胞腔大 而胞壁薄,胞腔形状有长方形、圆形或扁圆 形。反射油浸镜下呈亮白色或亮黄白色,高 突起;透射光下呈黑色。在煤中常呈透镜状 或碎块状出现,有时可成一薄层而形成单组 分。
• 稳定组分在煤中的含量不大,对煤的性 质影响很小。个别情况下,有稳定组分 富集的煤出现,如乐平树皮煤、抚顺烛
1.3、壳质组(又称稳定组)的成因
• 煤中常见的稳定组分有:孢子体、 树脂体、角质体、木栓体、藻类体等。 稳定组分在透射光下透明到半透明,呈 现黄色到橙红色,轮廓清楚,外形特殊 ;在反射光下呈现深灰色,大多数有突 起。
透射光,松柏银杏结构镜质体,横切面示 生长年轮。
透射光,鳞木结构镜质体
透射光,真菌结构(镜质)体。
透射光,科达木结构镜质体,横切面, 正方形或近等径多边形大管腔
透射光,科达木结构镜质体,径切面,显示 交叉场或紧挤的纹孔
透射光,结构镜质体(红),树脂体(黄)
透射光,松柏-银杏结构镜质体,木质部 ,胞腔充满树脂体
透射光,光面大孢子体,厚壁小孢子体
透射光,小孢子体,角质体
透射光,均质镜质体,小孢子
B、角质体: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叶以及叶柄、 枝芽等表皮的角质蜡和角质层。
呈宽度不等的长条带状
特征:一边外缘平滑 另一边呈明显的锯齿 状 转折端为尖角状
透射光,角质体
透射光,角质体
透射光,均质镜质体,角质体镶边
1.1 镜质组(又称凝胶化组分)的成因
• 通过凝胶化作用形成。成煤植物的组织在气流 闭塞、积水较深的沼泽环境下:
• 一方面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水解、化合形成新的 化合物并破坏植物组织器官的细胞结构;
• 另一方面在沼泽水的浸泡下吸水膨胀,使植物细胞 结构变形、破坏乃至消失,或进一步再分解为凝胶 的过程。
2、 煤中的矿物质——无机显微成分
• 煤的无机显微成分主要是指粘土矿物、黄铁矿、 石英、方解石等,在显微镜下可以进行区分。
• 粘土类矿物:高岭石,伊利石,水云母,… 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白铁矿,… 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菱铁矿,… 氧化物类矿物:石英,… 硫酸盐类矿物:石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