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鸟的故事》关于鸟的故事(一):百鸟朝凤很久很久以前,凤凰和其它小鸟一样,羽毛也很平常,它很勤劳,不像别的鸟那样吃饱了就明白玩,而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
这有什么意思呀这不是财迷精,大傻瓜吗可别小看了这种贮藏食物的行为,到了必须的时候,他可发挥大用处了!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
鸟儿们找不到吃的,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干果和草籽拿出来分给大家,和大家共渡难关。
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
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关于鸟的故事(二):飞龙鸟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皇帝因京城发生暴乱出逃来到大兴安岭。
有一天,皇帝和几个随从走进森林里迷了路,一连走了很久也走不出来。
皇帝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就让跟随他的人去寻找食物。
但是,那里连个人家也找不到,又是人地两生,哪里能找到吃的东西呢正在这时,有个老猎手打猎归来,背后背着猎物。
几个随从一见猎人顿感有救了,便向他问路求食。
老猎人一看这几个人,一个个都是精疲力尽。
再看这位皇帝,靠在一棵大松树下坐着,垂头丧气,气喘吁吁,疲惫不堪。
老猎人感到很奇怪,于是就问:你们几人为何来到这深山老林随从见老猎人忠厚,便把皇帝逃难到此的事说了,又说:今晨,又有追兵捉拿,我们就走进森林。
不料,那里森林无边无际,迷失了方向。
老猎人听罢,连忙上前跪拜皇帝说:前面不远就是我的家,如若皇上不嫌,暂住舍下,追兵是不会来到那里的。
老猎人只有一人。
到了家里,他想着拿什么给皇上吃呢想来想去,也只好将打来的猎物做吃了。
猎物中有几只榛鸡,当地人也叫松鸡。
于是,老猎人就将几只松鸡拔毛洗了洗,再取出五脏切了切,放入锅中煮熟,就给皇上和他的随从们端上来了。
皇帝一尝,感到肉嫩味鲜香,大为惊奇地问道:这是什么肉,如此好吃老猎人说:这是一种鸟肉,原没有名字,因为它常在松林里,人们就叫松鸡。
有一随从听后说:皇上这样爱吃,又是一种鸟,何不取名飞龙鸟。
皇帝一听大喜。
之后,皇帝结束了逃难生活,重返京城。
皇宫为了独享这种佳品,就正式赐名飞龙鸟,不许百姓再食用。
所猎飞龙鸟,一律上交,作为贡品。
从此,飞龙鸟的名字流传至今。
注:飞龙鸟系国家三类保护动物,独生于大兴安岭森林中的一种留鸟。
关于鸟的故事(三):人参鸟和赶山王的传说故事在长白山百鸟之中,听老人讲有两种鸟是人变的,他们为了感情,焚身变鸟。
这个故事在长白山区流传很广。
在很久以前,长白山下有个山货庄,老板叫铜大钱。
买卖做的挺大,每年到挖参的季节都亡雇很多人去给他到长白山里挖参。
挖参的队伍里有个叫王敢的年轻人,一连去了几年也没挖着人参。
回来后,铜大钱就对他冷眼相待,说些不好听的话。
在铜大钱山货庄有个丫头,是老板买来,叫松梅,对王敢挺好。
一来二去两人有了感情。
松梅对王敢说:今年挖人参,你在山里多等几天,兴许能挖着大山货。
等进山那天,松梅把干粮用手巾包好,嘱咐他进山要留意,要挖不着就早些回来。
王敢说:你放心吧。
王敢在山里找了十多天,也没见人参的影儿。
这一天,他正在河边发愁,冷丁看见一条小白蛇在河里洗澡,一个老雕猛地扎下去,照准小白蛇一爪子抓起来,王敢上去就是一棍子,把老雕打得扑拉一下子,扔下白蛇飞走了。
谢谢你,好心的大哥,救了我的命。
王敢一看,身旁站着个和自己岁数相仿的小伙儿,穿着一身白,就是袖口破了。
王敢明白他是那条小白蛇变的,忙说:没啥,没啥。
那小伙儿笑了笑,说:大哥,你真是大好人,我看你心里有愁事。
王敢就把几年挖参没挖着的事说了。
白衣小伙笑了笑说:这事不难,你转过身去。
王敢转身一看,一苗大人参出此刻他的眼前,再回身找白衣小伙,没影了。
王敢包好人参,走出长白山,回到山货庄。
松梅见王敢挖到了宝参,俩人卖了参准备结婚。
这事叫铜大钱明白了,几次要以低价买宝参,都被王敢回绝了。
铜大钱钱出个坏主意,我得不到你们也别想要。
他趁王敢和松梅在房里说话的时候,把房子点着了火,不一会儿就把房子烧落了架。
铜大钱看着烧落架的房子,心想,叫你不卖,烧死你们。
忽然,从火堆里飞出两只小鸟,带着满身的火球飞向山货庄,火借风势,山货庄着起了大火.就听远处传来:梅妹妹,凑火。
梅妹妹,凑火。
紧之后就听到:王敢哥哥,王敢哥哥。
从那以后,长白山里多了两种鸟,一个是王敢变的叫赶山王,一个是松梅变的人参鸟。
此刻一到人参开花季节,就能听到赶山王叫着:梅妹妹,凑火,梅妹妹,凑火。
人参鸟叫着:王敢哥哥,王敢哥哥!关于鸟的故事(四):丹朱化鸟尧有十个儿子,十个儿子当中,丹朱是年纪最大的,可也是最不成器的一个。
丹朱为人骄傲暴虐,常常喜欢和伙伴们带着随从臣仆,到各地去漫游,稍不如意的地方,就要迁怒于人、大发脾气、虐待他的臣下。
那时候洪水为患,弥漫天下,丹朱出去游玩,总是坐船去,渐渐习惯了水上的生活,对于人民的疾苦满不在乎,倒是觉得坐着船出去东游西荡十分有意思。
之后洪水被大禹治理平息了,有些地方水浅,不能通船,任性的丹朱却还要叫人不分昼夜地替他推着船走,称之为陆地行舟。
船在泥沙和水草之间摩擦着、颠簸着,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推船的人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丹朱和他的伙伴们却在船上吃喝玩乐,哈哈大笑,脸上表现出毫无心肝的志满意得的神情。
有时他和他的伙伴们干脆就关起门来,在家里为所欲为,他们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闹得实在有些不像话。
丹朱的弟弟们见哥哥这样胡作非为,也都不服他的管教,弟兄们时常发生内讧,彼此间纷争不休。
尧看见丹朱性情太恶劣,教育无效,心中暗自焦急。
他因此创制了围棋这种游戏来教给丹朱,期望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善丹朱的性情,使他能够改邪归正。
哪明白丹朱对于围棋这玩意儿,起初还觉得新鲜搞笑,以前专心致志地研究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觉得有些腻味了。
他自己忽然异想天开,创造了另一种棋。
他选取了一片平原旷野,叫人按着棋局的格式在那里遍栽桑树,他和他的朋友们就各据一方,用桑树来做棋局、用犀牛和大象来做棋子,指挥着它们进退周旋,他觉得这比他父亲的围棋更是兴味无穷。
之后他连这也玩厌了,便扔开它,仍旧和他的那帮朋友去胡闹。
尧明白丹朱实在没有潜力担当执掌国家的重任,决定把国君的位置禅让给舜。
又唯恐丹朱不服气,聚集他那帮恶朋歹友从中捣乱,便颁下诏命,把丹朱放逐到南方的丹水去做诸侯,由后稷监督着,即日动身起程。
那时住在中原的一个叫做三苗的部族,和丹朱的关系十分好,对于尧把天下让位给舜这件事,很不以为然,首先起来反对尧。
正直的尧,他的政治主张并不因为三苗的反对而发生改变,他立刻派遣军队去攻打,三苗的首领抵抗不住正义的王师力量,最后被擒伏诛。
剩下的三苗部众,便只好携儿带女,随同着被放逐的丹朱,迁徙到南方去了。
他们在丹朱的放逐地丹水附近定居下来。
他们在南方定居不久,势力又逐渐强大起来,于是和满腹怨气的丹朱在一齐,以丹朱为首,酝酿着卷土重来,再度进攻中原,推翻尧的统治,彼此平分天下。
没想到事情败露,消息传到尧的耳朵里,智慧高远并且勇敢坚毅的尧,早就料到有此一招,于是便不慌不忙,开始调兵遣将,亲自挂帅,统领大军到南方去消灭乱事。
丹朱和三苗的联盟,还没有准备停当,听说尧的大军开来,急忙整顿旗鼓,与尧的大军对峙。
父子俩的军队,就在丹水上展开了一场大战。
丹朱已经习惯了水上的生活,就由他统率水军。
他所统率的水军,一个个都能在水面上行走,而且快步如飞。
原先丹水里出产一种鱼,名叫丹鱼,这鱼每到夏至前十天,便常从水底浮游到岸边来,鳞甲红光闪闪,在夜间望去,就像是火焰一样,那时赶紧撒下网把它们捕捉来,割取它们的血,涂在足上,就能够涉水如履平地。
丹朱的水军人人都有这种本领,因此在战争的开始阶段,尧在水军这方面,竟不是儿子的对手,接连吃了好几场败仗,免不了损兵折将。
幸而由三苗统率的陆军,除了勇猛强悍以外,没有其他的特殊技能,因此尧的军队在陆地上对付三苗的军队就绰绰有余了。
最后,靠着尧的智谋和当地人民的帮忙,首先击溃了三苗的陆军,使它不能和丹朱的水军配合作战,然后又用谋略将丹朱的水军也一并击溃,于是这场声势浩大的变乱,便再度以尧的胜利而宣告结束了。
失败的丹朱,带着他少数的部众,落荒而逃,一向逃到了南海。
应对茫茫的大海,进不能进,退不能退。
丹朱觉得自己再没有脸面活在世间,就跳到大海里自杀了。
死后他的灵魂变作了一只鸟,这鸟的名字就叫朱,形状有些像猫头鹰,一对脚爪却好像是人的手,它出此刻哪里,哪里的士就将要被放逐。
他的子孙,聚居在南海的附近,渐渐成为一个国家,叫罐头国或罐朱国。
这些人的相貌长得非同一般:人的脸、鸟的嘴壳,常用他们的鸟嘴在海滨捕鱼。
背上长有翅膀,却无法飞翔,只能当作拐杖扶着走路。
罐头国的附近便是三苗国,就是和丹朱一同造反失败的三苗的子孙聚居于此而成国的。
三苗国的人也都生有翅膀,翅膀生在腋下,很小,也只能点缀观瞻而不能飞行。
关于鸟的故事(五):布谷鸟传说炎帝小时候,喜欢到山上扯些草回来和伙伴们玩。
长大后,他觉得结实的草木生长在山上,要吃时很不方便,于是,便产生了试种草木的思想。
但是要种草木就得有工具,没有工具不行。
一天,他在山上寻找食物时,忽然刮大风下大雨。
在回家的路上,他发现吹断的树枝跌落在地上,把地打成一个又一个的大洞,有的还把泥土翻了出来,他心里很高兴,回到家里,便把木料砍削成一种翻土的耒耜,在屋旁翻土,试种草木。
起先把结有果实的草木,连根拔起来,搬下山来栽,没有成功。
之后又把草木的果实种在土里,但是果实不是烂在土里,就是发芽出土后不久就干死或涝死了,也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他从不气馁。
他搬了又搬,种了又种,接连搞了好多次,累得腰酸背痛,手结了老茧,还是坚持不懈。
他这种为大家而忘我劳动的精神,感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玉帝派了一只神鸟带了些谷种,飞到鹿原陂。
神鸟把种子播在炎帝垦种过的土地上,嘴里不停地叫喊着布谷布谷,告诉炎帝。
及时种植,加紧耕耘,并要太阳神、雨神和土地神一齐来帮忙炎帝种植。
不久,这些谷种先后破上而出,根深叶茂,结出黄澄澄、沉甸甸的稻、黍、稷、麦、菽五种谷物。
炎帝心里格外高兴,把收获的谷物分给人们吃。
大家捧着这些香喷喷的食物,吃在口里,乐在心里,笑在脸上,你一言,我一语,赞叹不已,个性是老年人吃了,身体显得更加硬朗精神,红光满面,好象年轻了许多。
炎帝试种五谷成功后,把种植的方法十五一十地告诉大家,带领大家制作耒耜,耕翻土地,不断地扩大种植面积。
从此,人们吃上了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来的五谷,使生产来了一次大的飞跃,使生活大大地得到了改善。
人们为感激炎帝,给他取名为神农氏,热情而亲切地称他炎帝神农氏,并在他去世后,不断香火地祭祀他。
神鸟帮忙炎帝试种五谷成功后,玉帝叫它留在人间,繁殖后代,每年春季,它们飞到各地,叫喊着布谷,布谷,催促人们及时种植,莫违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