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太阳家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太阳家族》教学设计
找到太阳与周围的八大行星的的大体位置关系
(2)深入探究八大行星
1.(教师ppt课件出示水星图片)教师示范如何介绍水星,从行星的名称、体积的大小、运行轨道以及形状等方面阐述。
2.互动交流:可以按照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进行交流,从行星的名称、体积的大小、运行轨道以及形状等方面阐述。
/view/3048.htm水星
/view/8223.htm土星
/view/3092.htm天王星
/view/3119.htm海王星
3.刚才同学们从图中了解到了有关八大行星的名称、大小,排列顺序等方面的信息。除此以外,谁还想把你熟悉的行星介绍给大家。(随机出示图片,并补充说明。)
1、重视学生的经验基础。课前指导学生多种渠道搜集与太阳家族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将探究延伸至课外,带着问题去,带着成果来。2、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探究氛围,学生组内充分交流,课上自由发问,学生各抒己见,探究味很浓。3、探究手段灵活、有感染力,课件制作直观,吸引学生眼球,提升了学生的认知兴趣。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参与度高,思维活跃,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表现出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学校:山东省昌乐县育才双语学校
姓名:白正琴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科学
3、课时:1课时
4、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搜索操作技术、
各色橡皮泥、纸板、铁丝、圆规、彩笔
(1)师:茫茫的宇宙浩瀚而神秘,我们对它充满着遐想。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们就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和研究。
(2)师:在浩瀚的宇宙中,太阳系就像一粒小小的灰尘,但是在我们眼中它却是非常庞大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太阳系,来认识一下太阳家族的成员。(板书课题)
(3)大家边观看边记录同时思考下面七个问题:(印发七个问题)
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主体是六年级一班学生,共有39人,他们在校内已经开设信息技术课,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本节课需要学生上网搜索图文视频资料,有些自控力差的学生可能利用上网时间玩游戏、也有些同学可能在网络中迷失。这要求教师课前充分做好心理准备、在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同时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干力所能及的事。
(3)制作太阳系模型
1、出示表格
/i?ct=5033=%CC%AB%D1%F4%CF%B5%B0%CB%B4%F3%D0%D0%D0%C7%CA%BE%D2%E2%CD%BC&in=20446&cl=2&lm=-1&st=&pn=35&rn=1&di=15964675260&ln=1989&fr=ala0&fm=ala0&fmq=133220793034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指导分析。
③.卫星是怎么样运动的?地球的卫星是谁?整个太阳系大约有60多颗卫星。
④.关于彗星你们了解什么?
⑤.小行星它主要分布在哪里?目前发现的大约有35万颗。
⑥.太阳系内有难以计数的流星体,当流星体进入行星或卫星的大气层就成为流星。
⑦.太阳系中还有大量的气体尘埃,这些都是太阳家族的成员。
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搜集的资料找出太阳家族的成员,并且回答以上七个问题。
①出示一组数据,这是目前科学家测定的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半径的对比数据。
②引导学生读表。首先看第一行,从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这一组数据中,你能了解到什么?
地球为“1”表示什么意思?那么火星的1.52表示什么?海王星的30.06又表示什么?
2.请用这样的方法来分析下面这组数据。同学们从图中获取了这么多的信息,现在我们根据这个视频《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v/b/23809422-1634656417.html提供的信息,动动手动动脑做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吗吧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在太阳家族中有一颗恒星、八颗行星、还有60多颗卫星、不计其数的彗星和流星体等很多成员。太阳是这个家族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它的质量占太阳家族总质量的99.8%,这么大的质量吸引着它周围的其他成员围绕着自己运转,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太阳系。
(二)自主、合作、探究:
(1)在太阳系中除了太阳这颗恒星,最重要的成员就是行星了,地球就是八大行星中的一颗,下面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行星。打开网址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i?ct=5033=%CC%AB%D1%F4%CF%B5%B0%CB%B4%F3%D0%D0%D0%C7%CA%BE%D2%E2%CD%BC&in=31984&cl=2&lm=-1&st=&pn=0&rn=1&di=16215861105&ln=1989&fr=ala0&fm=ala0&fmq=133220793034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16215861105&objURLhttp%3A%2F%%2Fcatchpic%2F9%2F92%2F92FCB49578E50883A72911051EDCB86E.jpg&fromURLhttp%3A%2F%%2F06%2F0824%2F18%2F2pafq2gn000120gu.html&W400&H263&T10410&S14&TPjpg
①指导学生对行星的排列顺序、体积的大小以及与太阳距离进行自评和互评。
②刚才各个小组齐心协力完成了模型的制作,大家能按顺序准确将八大行星排列起来,也基本上能反映出行星的大小。
我们把太阳系的主要成员缩小为十亿分之一,制作了一个模型,(播放视频资料)仍需要这么长的距离。虽然这只是一个相对距离的体现,但是由此可以看出太阳系是多么的庞大。
七、教师情况
省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山东省
学校
山东省昌乐县育才双语学校
姓名
白正琴
职称
教师
电话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山东省昌乐县育才双语学校
自我介绍:白正琴,生于1983年6月,研究生,从事科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新理念。
/view/3059.htm金星
/view/3068.htm火星
/view/2489.htm地球
/view/8223.htm木星
五、拓展活动:
1、查阅资料了解彗星的彗尾是怎样形成的?
2、为什么冥王星不属于行星?
课件出示资料
1、彗星的彗尾形成的过程
2、冥王星不属于行星的原因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通过搜集的资料,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与探究,从而提高了学生查阅、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设计上努力体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教学理念,做到了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分析:
1、记忆太阳周围的八大行星,在宏观上认识太阳家族。了解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
2、学会网络环境下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3、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文本信息,养成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阳家族八大行星。
难点:网络环境下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3.活动制作:
请你根据太阳与各个行星的大小,按比例缩小捏成橡皮泥模型(或其他形式),然后在小组内举起模型,按照太阳与八大行星的距离按比例缩小。最后演示八大行星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的。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在制作时一定要准确的体现出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体积的大小以及与太阳的距离。
4、汇报总结评价:
师:大屏幕展示科教片《太阳系》,/v_show/id_XNzIxNDY3NDQ=.html
①.太阳有什么特点?
太阳是一个炙热的球体,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是恒星,而且是这个家族中唯一的恒星。
②.在太阳周围的几颗星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围绕着太阳这颗恒星运动,我们称之为行星。
二、教学课题
1、形成对恒星、行星、卫星概念的初步认识。
2、记忆太阳周围八大行星。
3、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文本信息,养成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太阳家族》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探索宇宙”中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利用互联网强大的资料共享特点,引导学生从网上搜索知识,通过各种相关资料的交流、模型的构建等活动,让学生比较深入地了解太阳系,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了解八大行星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