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 高考文学类作品阅读:散文阅读精选练习

高中语文 高考文学类作品阅读:散文阅读精选练习

【散文阅读练习1】人在草木间周晓枫茶这个字,拆开笔画就是:人在草木间。

每天的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最后一个是茶,微妙地超越其他。

如果是生活需要,水就够了。

文人喜欢诗酒茶:诗是对文字的奢侈,酒是对粮食的奢侈,茶是对清水的奢侈。

正因为茶是高于生存需要的水,所以象征精神的部分。

是啊,对生存来说,精神就是奢侈——可正因有了这些奢侈,我们才不枉此生。

茶是现实中既平凡又堪称伟大的植物。

福建安溪,以铁观音闻名,茶香似乎弥散在这里的空气里……香,是气味的奢侈;铁观音,是茶里的奢侈。

这观音托梦所赐的母本茶树,就生长在安溪打石坑的岩缝间。

铁观音母株瘦小,每发新芽,每生新枝,收取的手就会到来。

它的芽叶幼嫩时就被采摘,它的枝条被不停折断,用以扦插育苗——就是这样一棵被限制、被切割、被剥夺的茶树,守着承诺般,守着它叶片的独特形貌:紫芽斜尾,缘齿疏钝,上面有着拇指按压般的神迹印痕。

茶有近乎神迹之处。

折断枝条,插土就能活——万能地再生。

你摧毁,它报以辽阔的丰收,甚至更为勇敢。

母株压条繁育时,经过扭转和压扁的伤枝,反而有利更好更多地生根;如果小心呵护的,却事倍功半。

一万次酷刑,意味着一万次的繁茂,十万、百万、千万次的慷慨。

茶叶制造的过程也是这样。

摇青时,芽叶相互摩擦、碰撞,受损的茶青反而分泌香气。

每片茶叶,都死于离枝,死于炒制,死于滚水……然后,它们又从滚水中复活,将自己的清香与甘醇,灌注到每一滴水里。

从伤害里汲取成长力量的茶,就这样,涓滴灌溉,帮助我们清除体内的毒素。

茶,看似羸弱,却隐藏柔韧而惊人的力量。

站在这株古茶树旁边,我观察它厚实的叶片,陈旧的花瓣。

我以前觉得,交通的便捷,瓶装水的储存,空调系统的温控,使今人很难体会古人曾经的乡愁。

我们可以在全球化的环境里,共享无差别的水土。

但是在这棵茶树面前,我改变了看法。

也许我们能保留自己所适应的饮食习惯、所乐于交流的乡音,以及那蓄意维持的心理时差。

植物,替我们凝结着乡愁:土壤里的酸碱度,空气中的含水量,海拔和温差,云雾雨雪,都在其中。

活着的茶,在冷水里浇着,根系沉默的一切;死了的茶,在滚汤里沏着,重新活过,在袅袅升腾的丰沛水汽里,还你故乡的云雾缭绕。

形如铁、色如铁、重如铁……庄重,就在这一盏琥珀色的铁观音茶中。

它是由土生长出的木,经过火上的铁锅炒制,最后水让它复活。

一盏茶里,汇聚金木水火土……我们人生的五行,尽在其味,尽在不言之中。

茶作,是人与植物的灵魂交流,就这样日月天地,就这样草木山水。

茶,经历水火,是树叶的前世今生。

最初,它被揉搓,被携带,在更久的日子里不死。

茶,折叠自己,它在自己的抱缩里藏好往昔的春秋。

最后,神秘收拢的叶脉打开了,像一个人慢慢摊开手心里的掌纹。

铺满刻痕的线条,记载它活过的风雨。

制茶时,水分被蒸发,年少青春的饱满汁液消失。

茶,是变成老年的树叶,暮色沧桑。

的确,茶,是一片树叶的回忆;但这回忆里,饱含变化。

是昨天的自己,又不是昨天的自己;是昨天的复活,又不是昨天的复活……浸泡缓慢,体会悠长,如是,恍兮惚兮。

此时,在山岭中。

周围是高起来的地势,底端是铁观音的茶枝。

冷冽的空气浸泡,让我清醒。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如是,我们在更大的天地茶盏里被时空浸泡,散发出一生微苦里的领悟、回甘里的安慰。

(2018年01月13日《人民日报》)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托物言志手法,通过茶被采摘,被切割,死于炒制,复活于滚水的经历,表现作者对人生况味的领悟。

B.作者说“茶是高于生存需要的水,所以象征精神的部分”,认为茶作为超越生活需求的精神象征,是高于生活需求的。

C.作者说“一盏茶里,汇聚金木水火土……我们人生的五行,尽在其味”,认为人生的五行是生命的烙印,凝聚永不改变的人生滋味。

D.文章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形象而有气势,生动的描述性文字里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生命感悟。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茶,断枝插条,仍能成活,施以酷刑,报以繁茂;但如果小心呵护,反而会促其死亡。

B.“每片茶叶,都死于离枝,死于炒制,死于滚水……然后,它们又从中复活”,这反映出茶具有柔韧的精神特质,它能从伤害里汲取成长的力量,于死而复生中张扬生命的个性。

C.经过茶农精心浇灌下的茶,饮用之后,能清除人们体内的毒素。

这反映出茶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特质。

D.茶中凝结着乡愁,能让我们在全球化的环境里,共享无差别的人生,更容易体会到古人曾经的乡愁。

【散文阅读练习2】人在草木间刘梅花人在草木间,说的是“茶”,可是不单单指茶,也是禅。

陆羽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令我这个北方人羡慕不已。

而且,我还没有去过南方呢,不曾见过南方的嘉木。

总是想,茶树,是怎样一种禅意的树呢?嘉木在野,诗经里一样风雅了。

那百年的古茶树,老得禅意,老得孤独,动不动还要开花吧?茶树一直长在我的梦里,从童年一直开花到现在。

我的梦都是茶树的枝枝叶叶里长出来的。

你以为我喝了多少好茶,对茶叶如此痴迷?其实也没有。

穷人家的孩子,最先想的是要吃饱饭才好。

至于茶,当然也是喝的。

穷到连茶都不能喝到,人生就没有意思了,还不如当初就不要来尘世呢。

我喝茶,一直喝那种黑茶,也叫砖茶。

很大的一块,坚硬,可以拿来打狗,砌墙。

从小,喝清茶。

茶块在炉火上烤一烤,变得酥软了,很轻松地撬成碎块儿,盛在匣子里。

煮茶的时候,取一块。

那茶叶,粗糙,黝黑,却有一脉暗暗的清香,像我的日子。

清早,生了火,先熬一壶茶。

要熬得酽一点,不要太淡。

茶熬得有了苦味儿,好了。

伸长脖子灌下去一杯,上学去了。

这样的一天,神清气爽。

若是哪天缺了这一杯,总是蔫,打盹,头疼。

冬夜里,写完作业,爹熬着的茶已经清香扑鼻了。

若是有钱的话,还能买了红枣,在清茶里下几枚,喝枣茶。

没钱就丢几片姜,抗寒,暖胃。

一家人围着火炉喝茶,任凭我说一些废话,狼筋扯到狗腿,没来由地乱说一气。

我说,茶树应该很高,都长到半天里去了,仰头看,那茶花儿就开在蓝天里,和我一样大的花儿呢。

爹听着,黄瘦的脸上还是笑容,吸一口烟,慢慢喝下去枣红颜色的老茶。

有时候,弟弟谴责我说:爹啊,梅娃子最能胡诌,你信她做什么?爹一笑,不说话。

漫长的冬夜,煮沸在一壶茶水里。

炉火红红的,照在我脸上。

爹笑着说,你看,我的黄毛丫头,红脸蛋。

又说,梅娃子刚生下来,猫儿一样大。

我隔着门看了一眼,脸上皱皱巴巴的,很难看,谁知道长大了这么让人心疼的。

那样的日子,像茶,慢慢熬着,吸溜吸溜喝着,慢慢长大了。

天祝藏区的人唱酒曲,最有名的真兰歌是这样唱的:对有恩的犏(piān)乳牛要知道报答。

你如果没有喝过淡茶,你就不知道犏乳牛的恩情,你喝过淡茶才知道了犏乳牛,犏乳牛却在哪儿呢?对有恩的父母要知道报答。

你如果还没有接近暮年,你就不知道父母的恩情,你如果到了暮年才想起父母,父母亲却在哪儿呢?我的朋友是一位藏族诗人,他最喜欢唱这首歌,他先用藏语唱,再用汉语唱,一遍一遍,歌声清亮真挚。

唱到最后,我常常泪流满面。

我的父亲,一直喝清茶。

等我煮好满满一碗奶茶的时候,我的父亲又在哪里?他去世那么早,还未来得及给我筹备两麻袋砖茶的嫁妆。

草木是有气脉的,所以茶才有灵魂。

有些草木,成了草药。

有些草木,却成了茶,真是世事玄机啊。

水煮草木,你知道哪个是药,哪个是茶?草木不会泄露天机。

草木也不说话,却把味道交给你,心交给你。

人在草木间,天地自有玄理。

至于做茶做草药,都行,在于自己喜欢哪个。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3. 标题“人在草木间”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概括解读(6分)4. 第④段写到“那茶叶,粗糙,黝黑,却有一脉暗暗的清香,像我的日子”。

作者为什么说“茶叶”像“我的日子”?(6分)【散文阅读练习3】消逝的灯火张炜①现在的灯比过去更亮也更多了。

城街的灯璀璨逼人,形状各异,是现代城市最得意的装饰,已经超出了实际照明的需要。

这是一种浪费,还是适得其所的艺术,还得好好讨论一下才好。

②增多的灯饰使一切场所变得更亮,在给人方便和享受的同时也似乎带来另一种不适。

白天就已经很亮了,夜晚如果太亮,就使昼与夜的区别减少了。

我们还会想念朦胧的灯火,想念街巷里的阴郁感。

大树滴着夜露,月亮爬上来,地上浮一层荧光。

这一切都会被强大的现代照明破坏。

③另有一些灯火消失了。

它们也曾经是先进和文明的象征,不久又成为落后的代表。

煤油灯、罩灯、桅灯、汽灯,它们当年使人产生了多少惊喜,连关于它们的回忆都是温暖和亲切的。

④在野外,那些于远处闪亮的灯火可能是看林人的煤油灯,也可能是鱼铺老人的桅灯。

在瓜田里,看瓜老汉的灯也是桅灯,它就被挂在草铺的柱子上。

神秘可人的夜之原野,有多少美好的感觉源自这些闪烁的、若有若无的灯火?如果没有它们,那么原野就是空洞的,没有眼睛的,没有召唤的,没有希望的。

⑤夜晚的点点灯火从遥远处透过来,那是多么好的安慰和期许。

只要走近它们,就有故事,有水甚至吃的东西,有未知的一切。

孩子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单纯,他们不会过多地想到其他危险,而只会热情地兴冲冲地走过去。

如豆的光明也有更大的感召力,他们只需迎向它们。

⑥鱼铺里的老人是最有意思的,他们让童年趣味横生。

老人日夜伴着海浪,孤独了只会抽烟喝酒。

因为太孤独了,所以他们酒喝得太多,烟也抽得太多。

他们周身的酒气直呛人的鼻子,见了小孩子就两眼发亮,像打鱼的人发现了大鱼。

他们捉住小孩,想让他哭。

小孩不哭,他们就掀开羊皮大衣,把他收到衣襟内,然后往他颈上喷一口浓浓的烟。

一番捉弄之后,小孩就哭了。

为了哄小孩止住哭声,他们就拿出鱼干和地瓜糖之类,小孩就笑了。

之后就是讲故事,讲有头无尾的妖怪故事,小孩又吓哭了。

⑦看林人的铺子比鱼铺高大,主人个个有枪。

他们的故事总是与枪有关。

这些人的枪筒子上堵了一撮棉花,这个景象让人永远难忘。

看林人的身体比鱼铺老人的强壮,因为他们常常要离开铺子去林中追赶猎物。

这些人到了夜晚就把大狗唤进铺子里,让它挨紧他们睡觉。

大狗偶尔抬头谛听,嘴里发出声音,大人就丢下一句:“毛病!”大狗于是又垂头睡了。

主人讲故事时,大狗又抬起了头,听着,再抬高一点头,叫一声,主人于是说:“又来人了。

”他迎出一看,又来了几个少年。

⑧瓜铺里的老人烦烦的,把一切夜间来玩的人都当成不怀好意的人。

他们吝啬至极,这是职业的特征。

来的人逗他说:“口渴了,给咱点水喝吧!”他说:“喝水水不开。

”“那就给咱个瓜吃吧!”他恶声恶气地答:“吃瓜瓜不熟!”不过他偶尔也有高兴的时候,那会儿他整个人全变了似的,轻手轻脚出去一趟,回来时就抱着一个又大又亮的瓜。

在灯光下,这个瓜真好看,还散发出浓浓的香味。

他不是用刀,而是用拳,“嘭”一声将瓜击碎。

不规则的瓜块格外甜。

看瓜老头说:“知道吗?瓜一沾了刀,就有一股馊味儿,绝对不能沾铁器。

”⑨桅灯是野外才有的,它不怕风。

它被挂在木柱上、被提在手上,无论怎样都让人喜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