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村作文之乡村发展高中作文800

乡村作文之乡村发展高中作文800

乡村发展高中作文800【篇一:高中800字作文守望故乡】守望故乡谁扛花而去,把今夏最后的那抹绿光,丢在午后巷弄。

—题记西双版纳风景如画,但我独爱温州的山水,温州的特色,温州的风土人情。

对于故乡的记忆,甚是模糊,但就是这点点模糊,使我记住了它。

我不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但我喜爱它。

温州的气候是温暖的,不似西双版纳,常年炎热,但由于临海,夏天也会经常刮台风,不像这里的阴雨绵绵。

温州四季分明,并非一年常春,春季的天气多变,时常春雨连绵,就像朱自清的《春》所说:“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我家在温州的一个小乡村,偶尔暑假回去,会感受到与这里不一样的景象。

村子里总是宁静的,偶尔有谁家炊烟袅袅升起,似是在提醒在外嬉闹的孩子们归家吃饭。

村子里的人们总是淳朴的,当家家户户都升起炊烟之时,暮色下的村庄更添一丝静谧与和谐。

爬山虎萎落在小院残阳里,像谁把心事埋在了城南脚下。

夜色将近时,正是最美的时刻。

看那天边的红霞愈来愈淡,晕染出一抹金黄,西方的山头还挂着那半轮残阳。

落日的余晖使整个山头闪着金光,特别是在刚下完雨的时候,朦胧的光晕,笼罩在那片山脉。

草露初晞时,微醺嗅海棠,溪水旁,泥土小路上,偶尔会有几只晨初的蜗牛缓缓爬过。

经常在暑假回到温州这片故乡,那时,觉得辰光甚慢。

白日里,总爱在山间小路上游荡,任凭泥土爬满鞋底,带来大自然的芬芳。

偶然寻得一朵不知名的野花,摘下来戴在头上,心中盛满的欢愉就快要溢出来了。

大自然总是能让人放松,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也终于得以体会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受,即使生在尘世,也总能寻得一片净土。

守望故乡的那一片水色,那一片青山,那一个静谧的小村庄里的那一个简陋的爬满了爬山虎的院子。

【篇二:高一作文点评 (800字)】3、我眼中的秋秋,在我的眼中是一个爽朗的字眼,秋高气爽,风清云淡,阳光和煦。

可是,今年的秋,我看不到金黄,闻不到丰收的气息。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内,整日被禁锢在校园里,观赏秋,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秋,似乎没有在校园内留下它的足迹,放眼望去,教室、食堂、宿舍??人满为患,熙熙攘攘中,哪还有秋的一席之地,唯一可供观赏的就便是操场的柏树,而它们又总是四季常青,哪儿有秋的金黄!草坪内的草也被清除干净,大地裸露着它褐色的皮肤,在秋风中瑟瑟发抖。

唉!秋都到哪里去了呢,秋,为什么不在校园内逗留。

趁着周末,我要和秋好好的亲热一番。

院子里,金黄色的菊花,像狮子狗的小尾巴,丛丛密密地盛开着,黄灿灿地耀眼。

菜园里的青菜绿油油的,仿佛能够滴出水来。

小盆里的朝天椒,个个也都仰着小脑袋,脸蛋红朴朴的,像摇篮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亲吻的孩子。

去田野里走走吧,金黄的稻浪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碧绿的麦苗,一丛丛地坚守在田野。

路旁有农人堆起的草垛,胖胖地,高高地,像金黄的大雪球。

干草散发着阳光的清香,让我忍不住皱起了鼻子,神情专注,贪婪地吮吸。

路上,一道道车轮的印迹,在向我展示人们的忙碌和今年的丰收。

白杨树的叶子全掉光了,我不禁想起叶落归根的道理,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

无论哪儿的风景再美,家乡在我眼中,都是最美的,正如这家乡的秋。

家乡的秋,总让人看不够,水中有秋的味道,风中有秋的清香,天空有秋的色彩。

无论哪儿的风景再美,家乡在我眼中,都是最美的,正如家乡这秋。

[简评]本文从自己在城里上学,看不到秋的惋惜落笔,多处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写了自己对秋的独特感受。

通过校园之秋和乡村之秋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

4、我眼中的秋我,听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诗句,看过稻麦泛黄,落叶舞天的景色,闻过瓜果飘香,满园香甜的丰收??在我眼中,秋总是美丽的。

不同地方的秋味道是不同的,比如城市里的秋很含蓄,农村里的秋很放肆。

在城市里,放眼望去,是一座座林立的高楼,是一堆堆密集的房子,是一条条川流不息的人浪、车流。

秋,就藏在行人的衣着里,人们穿着各式各样的秋衣,穿梭在大街小巷。

走在大街上,耳边是吵闹的很有动感的流行音乐,我很喜欢它,因为这种音乐能让人的每一个细胞都舞动起来。

城市里的树很少见,只有两旁的行道树,虽然多数是常青树,不过地上那零落的几片秋叶也在向路人传递着秋天的讯息。

城市里的秋并不明显,是需要我们细致观察,才能看到隐藏在神秘之处的一点秋影。

因为繁重的课业负担,让我和城市里的秋亲近的机会很少。

而对乡村的秋,我并不陌生,因为那儿曾经是我长大的地方。

秋风扫落叶带来的不是悲凉,是平静。

当你走在落叶满地的泥土地上,那声声“咯吱”是天然的伴奏音乐,落叶满天是唯美的画面,在这一刻,我倍感轻松愉快。

远处是金黄的稻田,田里是新时代的农民,他们驾着收割机,嗵嗵嗵的在田里穿梭,正忙着收割稻子,他们脸上还不时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田边偶尔也有嬉闹的孩子,看到他们,便想起曾经的我也是这样把田埂当作游乐场的,可是现在已经长大,每当此时,我便产生一种怀旧的感觉。

眼前不时有小鸟飞过,飞向遥远的天际。

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天是湛蓝湛蓝的,那种蓝是任何文字所描绘不出来的,任何画笔也画不出来的美。

看着蓝天,似乎我的心也被它染蓝了。

夕阳西下,秋光里走来了从田里归来的人们。

我的心情也被他们的喜悦感染了,变得越发舒朗。

城里,乡下,两个地方的秋各有特色,而我更喜欢乡下的秋。

这大概是由于我对故乡的眷恋吧,也许因为那是我心底最初的映象,也许由于乡村的秋美得真切,美得自然吧。

[简评]本文将城市工业文明与山水田园生活并举,话说了城市与乡村的秋各有其特点。

作者感受到秋的真实与真切,而没有丝毫的苍凉与悲秋之感。

语言优美,清新中透出质朴,描述间如叙家常。

5、秋之舞夏云霄风姑娘是个调皮的孩子,她总是到处嬉戏玩耍,哪里都能见到她顽皮的身影,当她感到疲劳,觉得难以忍受夏天的酷热时,便用她温柔的双手、充满魔力的衣袂朝天空轻轻一拂,于是,整个世界就成了金黄色,凉爽的秋天居然就这样来临了。

有人说,秋天是萧条的,看,不是有“枫叶荻花秋瑟瑟”么?可是,我要说,并非如此。

稻田里一浪盖过一浪的金灿灿的稻穗,一个个笑弯了腰,不停的向辛劳的农民们点头致敬。

树上一颗颗黄橙橙的柿子也像一个个亮堂堂的小灯笼,挂在树梢上,她们你挤着我,我挤着你,欢快地笑着,有的甚至咧开了嘴。

还有那遍山火红的枫叶,更为这个热闹的季节平添了一笔浓墨重彩??有人说,秋天是无情的,看,不是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么?可是我要说,并非如此。

秋天来了,树再也没有能力养育那一树的叶子,于是便借助秋风之力将其纷纷扬扬的刮落,让它们去寻求新的归宿。

那老叶边吟诵着“落红不是无情物”,边轻盈的飞扬而下投入到大地母亲温暖而充实的怀抱,那满天落叶翻飞的景象是一种何等的壮丽的奇观啊!何况,冬天一过,风姑娘又会捧来一树鲜嫩的新叶呢!有人说,秋天是寂寞的。

可那低低的虫吟似乎在抗议人们对它们的忽略。

早起的秋天,在大街上铺了一层厚厚的落叶,走在上面,感觉就像蹦蹦床一样柔软,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都被它们熨贴着,舒服极了。

再过一会儿,清洁工人就要来扫地了,那轻轻的笤帚,吟唱着曲儿,不一会儿工夫,就给人心里带来了一片宁静与祥和。

你看那儿,居然又有几片顽皮的叶子从树上落下了,莫非它们不忍看见大地的寂寞吧!秋,既不同于春的温和,也不同于夏的热烈,更有别于冬的冷酷,她是多情的,是丰收的,是热闹的,是最最独特的季节![简评]本文凝结着小作者在秋的季节里深沉的思索与诗意的想象,写出了秋的老练、生动与活泼,语言简洁优美。

作者为2007年信阳市理科状元,少年大学生,固始县汪棚乡人。

6、冬,来了【篇三:高中作文大讲堂专题11:城市与乡村】高中作文大讲堂:12个主题类别专题十一城市与乡村【主题说明】英国一位诗人说过,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

城市车水马龙,楼宇高耸;霓虹闪耀,朝歌夜弦。

城市见证了人类进步。

然而,当劳累的城市人们只单单从小道一侧的几束柳芽才能感受自然的变迁时,那坚硬的钢筋水泥下藏匿的原始纯朴便涌来告诉你,乡村早春清淡的薄雾,金秋满眼的野花,有城市无法领略的美。

山村以传统、纯情、极富诗意的魅力,令人们留恋。

其实,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是葡萄、美酒,都是红红的苹果,只要你会品味,咀嚼,便都有着缕缕清香在心中不停地流淌。

阅读赏析:村庄的语言看看周围的人,包括我们的父辈、熟悉的朋友,还有我们自己,真的很多人一生都在挖空心思地“逃离”村庄,甚至宁死也不回头,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使村庄觉得自惭形秽。

是不是有的村庄太丑陋、贫穷和封闭?村庄里的人都不容易,但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属于村庄的。

现在不是,以前是,以前不是,祖上是,应该没有彻头彻尾的纯正的城里人。

不过,有的人很快进入了城市,并融入其中,使自己像极了比之更先去城里的“城里人”,说话、举动,逐渐地,乃至忘记了自己的村庄。

不去想,不去说,懒得说,也羞于说,似乎村庄带给自己的,完全是一种耻辱。

但那真的是一种自欺欺人。

总有一种东西,你是抹杀不去的,比如方言土语,在你一出生,在你还在村庄时,在你离开村庄前,你一直说的语言,是完全属于村庄的。

那是烙印。

有趣的是,离得近的村庄,方言不会差别很大,可倘若把范围扩大到方圆百里,就未必了,听起来觉得很陌生甚至很可笑。

村庄就是这么耿直,不是它的,它决不容留。

千百年来,它封闭得越发让后生们嫌弃,乃至纷纷离家出走。

即便如此,刻意地抹杀关于村庄的记忆或者烙印也是不明智的。

人的根,盘桓在记忆深处。

那甚至是心灵唯一的沃土,抑或是最后的栖息地。

一个人骨子里如何,是可以和他的村庄联系起来的。

村庄是硕大的根,人是枝梢或者叶子。

那是一种类似血液般的灌输,或者文化的传承。

而村庄原本是没什么文化的,读书人少,名胜古迹少,没有大学,也没有图书馆,更没有讲堂。

真的,村庄有什么?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的地方,会有文化吗?可是,不能否认,村庄对一个人的成长多么有雕刻作用,宛如岁月的刀,缓慢地、不急不躁、耐性十足、一笔一笔地在人的脑子里刻出年轮和思想,人才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到底是谁手握那柄刀?是村庄的荒山,不好看的歪脖子树,还是村庄浑浊的水潭?这些是天然的大学图书馆和讲堂。

人甚至从一只羊和一匹马那里开始了对人性的思考,开始认知善良、丑陋、残忍和凶恶。

村庄给予一个人对生活的全部认识。

可能有野蛮,却没有欺骗;可能有愚昧,却不妨碍你对知识的追求。

为什么村庄鼓动你成为一个城里人?那是因为村庄觉得城里好,并实实在在地承认村庄有太多的地方不如城里,而丝毫不把自己的短处藏在背后。

城里很好。

方言土语也不说了,说普通话,说外国语,“why”“ok”夹杂着,半土半洋的。

那天在广州242路大巴上,看见一个长得并不好看的女孩接一个电话。

大巴是从开发区驶向火车站的,而由于连日来的暴风雪,火车站已经聚集了太多的人。

我为这个显然是去火车站的女孩担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