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性辩证

病性辩证


02.证候表现
头重如裹,肢体困重,倦怠嗜睡,或伴无 汗发热,或肢体关节、肌肉酸痛,或为局 部渗漏湿液或皮肤湿疹、瘙痒;胸闷腕痞, 口腻不渴,纳呆恶心,腹胀腹痛,大便稀 溏,小便混浊;妇女可见带下量多,面色 晦垢,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
03.证候分析
04. 辩证要点
多因气候潮湿,淋雨涉水、冒受 雾露等感受外界湿邪所致。湿淫 证又称外淫证。湿为阴邪,具有 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粘滞缠绵、 重浊趋下等致病特点。
肃 表
肺失宣降
寒邪袭表
头痛身痛 咳嗽鼻塞 脉浮紧苔白薄
பைடு நூலகம்
中 脏腑气 寒中于里损及 寒邪客于不同脏腑可有不同临床表现
寒血
脏腑
寒 经络 痹
寒邪侵袭经络, 四肢关节疼痛,拘挛、屈伸不利、遇寒加剧 气血凝塞
暑淫证
六淫证
01.暑邪特点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 暑多挟湿
02.证候表现
发热恶热,心烦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 疲,肢体困倦,小便黄短,舌红,苔白或 黄,脉虚数;或发热,胸闷腕痞,腹痛, 呕恶,无汗,苔黄腻,脉濡数;或发热, 猝然昏倒,汗出不止,气急,甚至昏迷, 抽搐,舌绛干燥,脉细数等。
壮热不退、大吐大泻、大汗、大量出血、严重烧伤致阴液暴失 而成。 辨证要点:汗出如油、身热烦渴、唇焦面赤、脉数疾为主要表现。
汗液 寒热 四肢 面色 气息 口渴 唇舌象 脉象
亡阳证
稀冷如 水味淡
身冷 畏寒
厥冷
苍白
微弱
不渴或 欲饮热
唇舌淡 白苔白

脉微欲 绝
亡阴证
粘热如 油味咸
身热 恶热
温热
面赤 息粗 颧红
03.证候分析
多因淋雨、涉水、着衣单薄、露 宿、在冰雪严寒处停留、食生饮 冷等感受阴寒之邪所致。寒为阴 邪,具有凝滞、收引、易伤阳气 的特点。
04. 辩证要点
恶寒肢冷、无汗、局部冷痛、 苔白、,脉紧或沉迟有力为 主要表现。
分类
病 位
病因 病机
临床表现




玄府不通,卫气失宣 发热恶寒无汗 寒

寒邪凝于经脉
发热恶风汗出头痛苔薄白,脉浮数
风邪 犯肺
肺气失宣,肺系受病
咳嗽、咽喉痛痒、鼻塞流清涕或喷嚏
风 痹
风与寒湿合邪,痹阻经络, 流窜关节
肢体关节游走疼痛
风 水
风邪袭肺,肺失通调,水 津失布
发热恶风、头面浮肿,小便不利
风 风邪客于肌凑

皮肤瘙痒漫无定处,皮肤出现丘疹,倍癗,或红或白, 时隐时现,遇风加剧
风中 风邪或风毒侵袭经络,经 经络 气阻滞不通
气病辩证
01 气虚类:气虚、气陷、气脱、气不固 02 气滞类:气滞、气逆、气闭
血病辨证
血虚证 血脱证 血瘀证 血热证 血寒症
02. 血病辩
血虚证
概 念:指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以 面、睑、唇、舌色白,脉细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血脱证
证候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爪甲色淡白,头
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致元气生成匮乏; 年老体弱,脏腑机能减退而元气自衰。 辨证要点: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虚、动则诸证加剧为主要表现。
气陷证
概 念:指气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以自觉气坠,或脏器下垂为主要表 现的证。 证候表现:头晕眼花,气短疲乏,脘腹坠胀,久泄久痢, 或见内脏下垂、 脱肛、阴挺等,舌质淡嫩脉虚。 证候分析: 气陷多是气虚的发展,或为气虚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一般指脾 (中)气的下陷。 辨证要点:气坠、脏器下垂与气虚症状共见为主要表现。
阴寒极盛或因大汗、失精、大失血等阳随阴脱 剧毒刺激、严重外伤、瘀痰阻塞心窍。 辨证要点: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为主要 表现。
亡阴证
概 念:指体内阴液严重耗损而欲竭,以汗出如油、身灼烦渴、唇焦面赤、 脉数疾、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证候表现:汗热而粘,如珠如油,身热肢温,虚烦燥扰,呼吸气急,口渴 饮冷,小便极少,皮肤皱瘪,目眶凹陷,面赤颧红,唇舌干燥,脉细数疾, 按之无力。 证候分析:病久而阴液亏虚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中医诊断学 第六章 病性辨证
六安市中医院
肺病一科 科主任
王士汉
【目的要求】
理解病性辩证的概念。 通过病因辩证、阴阳虚损辩证、阴阳辩证、气血 津液辩证掌握病性辩证的方法。 八纲辨证、病性辩证、病位辩证之间的联系。
概念 病性辨证,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所得的临 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病性的辨证方法。
气闭证
概 念:指邪气阻闭神机或脏器、管窍,导致气机逆乱,闭塞不通,以突 发昏厥或绞痛为主要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突发神昏、昏厥,或脏器绞痛,或二便闭塞,呼吸气粗、声高, 脉沉弦有力。 证候分析:强烈精神刺激,使神机闭塞;
砂石、虫、痰等阻塞脉络、管腔,导致气机闭塞; 溺水、电击等意外事故,导致心肺气闭。 辨证要点:以突发神昏晕厥,或脏器绞痛,或二便闭塞为主要表现。
舌白而干,脉浮(干燥+表寒证)
燥 燥

秋初气候尚热,燥 身热有汗,口渴,咽干,咳逆胸痛,甚则


热迫于肺卫,灼液 痰中带血,以及上气鼻干,舌干苔白,脉
伤津
浮数(干燥+表热证)


血虚、阴亏导致机 干燥+血虚及阴虚的表现

体失于濡润

火淫证
六淫证
01.火邪特点
火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 火性炎上 邪易生风、动血热邪易扰心神 易致疮痈
病性,是指疾病当前病理变化的本质属性,是对疾 病一定阶段整体反映状态的概括。
病性辩证的任务就是在中医病因、病机及气血津液 理论指导下,根据疾病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推 求疾病当前病理变化的本质属性
目录 CONTENT
第一节 六淫辩证 第二节 阴阳虚损辩证 第三节 气血辩证 第四节 津液辩证
part 01
突然面部麻木不仁,口眼歪斜,甚则流涎
寒淫证
六淫证
01.寒邪特点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而主痛 寒性收引
02.证候表现
恶寒重或伴发热,无汗,头身疼痛, 鼻塞,流清涕,脉浮紧;或见咳嗽, 哮喘,咳稀白痰;或为脘腹疼痛、肠 鸣腹泻、呕吐;或为四肢厥冷,局部 拘急冷痛;口不渴或渴洗热饮,小便 清长,面色苍白,舌苔白,脉弦紧或 沉迟有力
⑵常兼气虚表现,如神疲、乏力等。 证候分析:久病伤阳、气虚及阳、久居寒凉、苦寒清凉耗伤阳气、年老火 衰。 辨证要点: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晄白,常与气虚症状共见。
阴虚证
概 念:指体内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或阴不制阳, 阳气偏亢,以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证候表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 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 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
03.证候分析
04. 辩证要点
因夏季气候炎热而感受外界暑邪, 暑邪致病有严格季节性。暑为阳 邪,具有炎热升散、耗气伤津、 易夹湿邪等致病特点。
夏季感受暑热之邪的病史, 发热、汗出、口渴、疲乏、 尿黄为主要表现。
湿淫证
六淫证
01.湿邪特点
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重浊 湿性粘滞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长期饥饿、极度疲劳、暴邪骤袭等状态下发生。 辨证要点:病势危重,以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与气虚症状共见。
气滞证
概 念: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经络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以胀闷 疼痛、脉弦为主要表现的证。又称气郁证、气结证。 证候表现:胸胁、脘腹等处胀闷疼痛,症状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痛胀常 随随情绪变化而增减,或随嗳气、太息、矢气等而减轻,脉象多弦,舌象无 明显变化。 证候分析:情志不舒,忧郁悲伤,思虑过度;
身体困重,酸楚,痞闷, 腻浊,脉濡缓等为证候特 点。
类型
病位
病机
主要证候

偏重于体表
湿郁于肌表,阻滞 经气
肢体困重、酸痛或皮肤湿疹、瘙 痒,或恶寒微热
湿

多偏重于内 湿邪阻滞气机,脾

胃运化失调
脘腹痞满、纳呆、恶心、便稀
湿
燥淫证
六淫证
01.燥邪特点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
02.证候表现
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 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 干燥,大便干燥,或见干咳少痰、 痰粘难咯,小便短黄,脉象偏浮等。
新病突起,病势较剧,以发 热、口渴、便秘、尿黄、出 血、舌红苔黄、脉数为主要 表现。
part 02
第二节 阴阳虚损辩证
阴阳虚损辩证
阳虚证
阴虚证
亡阳证
亡阴证
阳虚证
概 念:指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养、推动、蒸腾、气化功能,以畏 寒肢冷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 临床表现:⑴有阳虚失温的表现,如畏寒、喜暖等;
气脱证
概 念:指元气亏虚己极而欲脱,以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等为主 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证候表现:呼吸微弱而不规则,汗出不止,口开目合,手撒身软,神识朦胧, 口唇青紫,二便失禁,舌质淡白,舌苔白润,脉微。 证候分析:气脱证可由气虚证、气不固证发展而来;
大汗、大吐、大泻或大失血、出血中风等情况下,出现“气随津脱”、 “气随血脱”;
证候分析:热病之后、杂病日久,伤耗阴液 情志过极,火邪内生,久而伤及阴精 房事不节,耗伤阴精 过服温燥之品,使阴液暗耗
辨证要点: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脉细 数。
亡阳证
概 念: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欲脱,以冷汗、肢厥、面白、脉微等为主 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证候表现:冷汗淋漓、汗质稀淡, 肌肤不温,手足厥冷,肌肤不温,神情淡 漠,呼吸气弱,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证候分析:阳气虚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