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水状况调查报告

供水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根据国务院、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决定”2002年元月8日,我县筹建成立了“南丹县水利局城乡供水管理总站”。

其主要任务是负责清理接管原属各乡镇政府分散管理的地方供水站。

实行“一龙管水”。

结束过去城建管供水,环保管排污等“多龙管水”的现象,实行“一体化”供水服务。

为了加快“一龙治水”的工作进程,县水利局成立了清收接管领导小组,并于2002年2月起,正式开始清理接收工作。

按照县人民政府(2001)80号函的要求,移交接管实行三个原则,即:一是无偿接管;二是妥善安置原有的工作人员;三是负责偿还债务,追收欠款。

至2003年2月份,除城关、大厂不在接管范围、吾隘镇因自筹资金不到位,尚欠工程款39万余元而达不成接管协议外,其余十个乡镇完成了接管工作。

接管后的城乡供水状况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我们认为,我县城乡供水实现“一龙治水”的水务一体化,任务还很艰巨,困难仍然存在,效果有待努力。

主要反映在接管前多年留下的“后遗症”:一、陈旧的思想观念占据上峰,给供水管理工作增大阻力。

长期以来,各地群众形成了用水不交费和政府扶贫的思想,特别是后一种观念在群众中占据主要地位,普遍养成了用免费水的思想。

有的机关单位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不交费或象征性的少交费等行为,被视为理所当然而司空见惯。

再加上受到过去那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教育影响,使人们认为水是自然界给予的,从老祖宗以来,就是免费用水,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而且还是用之不竭。

这种对水资源危机感的肤浅的认识,严重地影响和阻碍了供水管理。

二、供水设施设备和计量工具的问题,是供水不正常的主要障碍。

接管之初,各乡镇原有的设施设备都使用多年,有的已到临界报损报废期限。

如原巴定乡的1250立方米蓄水池已严重渗漏,长达四公里的管道也已经多处锈蚀跑水;月里镇懂干引水主管道锈蚀严重到用牙签轻挑沙眼就脱皮块的报废程度;六寨镇六寨街的管网使用已常达二十年之久,到处漏水;小场街虽然使用不过七八年,然而随着城镇建设加快,填土添沙、建房建路、把供水管道埋压于地下三四米,最深处近十米,给维修养护造成不可能。

等等所有这些,使供水设施设备的维修成本大得惊人,供水服务质量可想而知。

三、供水价格和水费收缴杂乱无章,是供水服务落空的关键因素。

长期的不收费,不交费或是收多少用多少,没有财务管理,没有历史积累,上级又没有新增加建设投入,“以水养水”成了一句空话,水价也是由当地政府或集体甚至个人定价,不考虑成本、人工、维修维护、运行费用。

如罗富乡投资40余万元,水费按0.30元/立方米收,巴定、月里等地也是按0.50元/立方米收。

吾隘因欠工程款39万余元,工头丘日庆按0.50元/立方米收费,总之各地的收费价格千姿百态,没有经过物价部门严格的审核把关,结果是工程使用长久了,维修费用跟不上,只好得过且过,得一天算一天。

四、管理队伍专业素质低,是供水服务管理落后的根源各乡镇供水管理人员,多数来自群众推举或政府企办临时找人,既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也没有相应的管理经验和专门知识,使供水管理工作在管网建设上存在东拉西接,管道大小交叉的现象;在计量水表的选材和校验定检上也是人情大过天,只要用户拿来水表,不管符不符合计量标准,统一安装了事,并且在安装水表中也没有严格规范安装要求,歪、竖、横、反的都有。

如八圩乡在拉汉山供水工程建成后,大多数用水户都是自己到车河街购买“黑水表”。

这种水表水流有筷条粗细但水表不动,根本起不到计量作用,是真正的“水流不断,水表不转”。

给供水造成严重的空耗,不仅水白白浪费,也给供水造成亏损。

八圩乡04、05两年供水共亏损近5万元,拖欠电费已成呆帐。

供电部门也无可耐何,想停电,政府又出面说情,没有水,群众又有意见闹到政府。

由于上述几种重要原因,致使接管后的城乡供水管理工作举步艰难,困难更甚于重新创业。

首先是必须投入巨大精力,整治长期以来遗留的创伤,然而新建的供水管理总站却是身无分文,上级也没有资金划拨,就连注册资金都是借来的;其次是需要维修整改的面太宽、工程量太大,人员技术力量不足,工具材料不足。

月里懂干的引水主管长约5公里,已近报损就达三公里,焊接不了,换又没钱,维修只好用最经济简便的办法——铁线捆胶皮。

就算这样,一年用铁线最多的达75公斤之多。

罗富乡每年供水收费1.4万元,维修费用超过水费收入。

乡政府在这样的情况下“甩包袱”移交给供水总站接管;巴定在移交后不到两个月,1250m³的大蓄水池就不能正常蓄水了。

凡此种种,给供水总站增加的压力难以言表。

然而,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和打拼,各乡镇的供水状况得到了一定的好转。

各项工作也正在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

首先,部分乡镇的供水主体工程得到了翻新改造。

自2003年到2005年共投资国债资金725.77万元,新建了车河地下水、月里交干,芒场鸽子石、巴平岜尧、罗富上雍、里湖王尚、巴定棒里、六寨播贤等八个引水工程。

投资58.6万元,整改月里街、六寨街、巴定街和八圩17个屯队的主管和支管,加大国债投资在基础设施上的建设,使乡镇的供水主体设施逐步走出低谷。

其次,城乡供水总站在总结分析城乡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后,一方面加大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不断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财务制度,落实年度岗位目标考核,加强技术培训;一方面重新整合管理机构,实现优化搭配,提升管理水平。

在具体工作操作中,重树依法管理的旗帜,在加强《水法》《供水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的同时,强化供水职能监管,使依法收费成为工作的主攻目标之一。

主要表现在:(一)、认真清理巡查,坚决取缔淘汰报废不合格水表,加强计量监管,堵死人为的跑冒漏滴现象。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撤换报废水表千多个。

月里站在这项清理撤换报废水表中,力度大、态度好、措施到位,现已无淘汰报废水表在使用。

对新安装的用水户,一律坚持水表首次定检的原则,凡属于不合格水表决不允许使用。

芒场站在清理整改中查出62户故障水表和3户用水不安装水表,在边整改边清理工作中仅用十天时间,就撤换了76个水表。

其他各站也都积极加强自查自纠工作;(二)、搞好管网巡护查漏查盗工作,对使用年限久,维修维护不到的管网,经测试后确认锈蚀漏水的,及时组织整改,属用水户或主管网的都要求撤换到位,尽力减少管路水量流失,降低供水空耗。

(三)、针对各站供水服务面的大小,综合分析日用水量,确定每日抽水量,防止不必要的浪费,抽水电费也得到很好的调控。

如八圩站过去每天抽水上千吨,少的也有五六百吨,一旦塑料管道脱口,直接造成飞水。

用电抽来的水全部付诸东流,化为泡影,即使不飞水也被漏滴或水老耗偷耗掉。

现每天控制在300m³左右,既不见反映水量不足,也降低了飞水风险,抽水电费大大节省。

(四)、及时合理调整水价,推行一地一价,同网同价。

过去由于水价不经过严格的物价审批,呈现各种不同的水价,使水价没有真正的体现出应有价值。

如有的地方政府机关及干部用水不交费,个别有权的单位用水半价优惠,某些地方对这个优惠对那个减免,不仅影响了供水效益,还恶化了干群关系,损害了集体利益。

而有的地方却是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严重,自认为水资源是“我们”的。

罗富街用水价格按0.3/m³,少部份后来安家户按0.6元/m³,政府机关干部按人头1元/月用水。

是比较典型的现象。

通过宣传教育和物价部门的审批,现大部分乡镇的供水价格在1.2元/m³,仅有罗富街新的水价无法落实。

经过了接管后的大整改,目前城乡供水已在管理服务环节中逐步走上正轨。

人们的用水意识也逐步增强,供水保障机制得到巩固。

供水社会效益得到同步增长,年供水量由原来的130万m³降低到110万m³,经济收入则由2004年得94.6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121万元,年增长率达27.9%。

六寨供水站2004年前未经整改,年收入也仅仅在9到10万元以下,05年经过近2两个月的管网、小管路和清理报废水表的大整改后,水费收缴突升到21万余元,增长一倍多;月里站经过重新设计重新改造后,收入也由多年徘徊不前的3.5万左右,直线飚升到近8万元;芒场站新的工程改造完成后,不仅丢掉了亏损的帽子,并在当年就实现了盈利,而且因设计合理供水能力强,覆盖面宽,还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八圩站虽因面宽,基础差,改造难度大,但经过逐步的整顿后,2005年收入基本保持持平,2006年2月份还破天荒的盈利,第一次感受到了苦尽甘来的滋味。

但由于乡镇供水成本大,效率低,用水量不高,有的乡镇则是水源不足,枯水期长,因此还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足,这主要涉及到法规政策、市场资源等范畴,具体反映在几个方面:一、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上的执行难。

水资源属国家所有,这是《水法》明确规定的,也是众所周知的。

但在实际开发利用水资源上,却不能按正常的法律程序开发利用水资源,原因之一是受到当地群众无理要求和协迫,不得不在具体利用水资源上让步,如普遍存在的利用哪个地方的水源,都要满足当地群众附加条件,要么就无偿投资为其建设引水到户的工程;要么供给一定的经费;要么在为其建成供水管网到户后在水费价格上免减等等。

车河供水站灰另水源就是最为典型的事例。

2005年8月,灰另队因车河引水工程水源问题,个别村民带头煽动灰另队、看牛场队(水源点附近两个队)群众滋事,开口索要每年6万元的“费”,并在未得到答复时多次破坏供水管道。

依照刑法规定,县公安局接到报案后,邹庆云副局长带队准备拘捕肇事的犯罪嫌疑人,但当地政府、村委一些领导干部反对抓人,声言是群众利益问题。

再加上其他执法部门意识淡薄,最后以每年交给灰另屯一万元并签十年协议了事。

原因之二是由于投入不足,水源不足,某些用水企业大户如选厂、加油站、宾馆饭店自找水源,自行投资,为图便利和保障供水,自愿每年让利给水源当地的屯队,助长了水源当地群众“自我”意识。

车河灰另索要“水资源费”的来由也是这样来的。

在车河境内,选厂自行引水基本是这一模式。

2003年5月16日,芒场鸽子石屯因已答应为其安装进村管道,时间拖长一点,就将供水往芒场街的主管道炸成三截。

公安机关至今尚未侦破此案。

二、供水价格的杠杆作用影响力制约乡镇供水效益增长。

在大多数乡镇,由于人口不多,城镇建设规模不大,没有企业,并且都有历史沿用的井水、河水,广大群众在形成了用水收费的意识后,在“利己”思想的保护下,轻易间不使用自来水,而是对用水量大的家务如洗衣物等则拿到井边、河边洗,或是在枯水期才用水,但用水量不大。

县物价局莫金龙副局长、刘强股长在巴定、月里、八圩等地召开价格听证会时,都听到相同的呼声:“水价高了,用水就少了”。

这从节水来说是件好事,反映了价格的杠杆作用。

但其用水量少,供水成本逾见增大,效益出现负增长。

这也是一个反常中见正常,正常之中又可说是反常的怪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