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铰孔

铰孔

6.3 铰孔
用铰刀从工件孔壁上切除微量金属层,以提高其尺寸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称为铰孔。

由于铰刀的刀刃数量多,切削余量小,切削阻力小,导向性好、刚性好,因此其加工出的尺寸精度可达IT9~IT7、表面粗糙度可达Ra3.2~0.8μm 。

6.3.1 铰刀的种类和结构特点
铰刀按加工方法不同分为手用铰刀和机用铰刀;按所铰孔的形状不同又可分为圆柱形铰刀和圆锥形铰刀;按铰刀的容屑槽的形状不同,可分为直槽和螺旋槽铰刀;按结构组成不同可分为整体式铰刀和可调试铰刀。

本节注意讲解标准圆柱铰刀。

1.标准圆柱铰刀
标准圆柱铰刀为整体式结构,它分为机铰刀和手铰刀两种,见图6-17所示。

它的容屑槽为直槽,与钻头的结构组成类似,它由工作部分、颈部和柄部组成。

工作部分又分为切削部分和校准部分。

手用铰刀如图6-17(b )所示,用于手工铰孔,其柄部为直柄,工作部分较长;机用铰刀如图6-20(a ),多为锥柄,用于机铰,装在钻床进行铰孔。


1切削锥角2ϕ 铰刀具有较小的切削锥角。

对于机铰刀,铰削钢件及其它韧性材料的通孔时,230ϕ=︒;铰削铸铁及其它脆性材料的通孔时,26~10ϕ=︒︒;铰盲孔时,290ϕ=︒,以便使铰出孔的圆柱部分尽量长,而圆锥顶角尽量短。

对于手铰刀,21~3ϕ=︒︒,目的是加长切削部分,提高定心作用,使铰削省力。


2前角γ 一般铰刀切削部分的前角0~3γ=︒︒,校准部分的前角0︒,这样的前角,使铰削近似于刮削,因此可得到较小的表面粗糙度。


3后角α 铰刀的后角一般为6~8︒︒的夹角。


4校准部分棱边宽度f
校准部分的刀刃上留有无后角的窄的棱边,在保证导向和修光作用的前提下,应考虑尽可能地减少棱边与孔壁的摩擦,所以棱边宽度0.1~0.3f mm =,与麻花钻类似,校准部分也做成倒锥。

其中,机铰刀的后段倒锥量为0.04~0.08mm ,以防铰刀振动而扩大孔口,它的校准部分的前段为圆柱形,制得较短,因为它的校准工作主要取决于机床本身。

手铰刀由于要依靠校准部分导向,所以校准部分较长,且全长制成0.005~0.008mm 的较小倒锥。

○5齿数Z
图6-17 铰刀结构 (a) 机用铰刀 (b) 手用铰刀
铰刀的齿数多,则刀刃上的平均负荷小,有利于提高铰孔精度,减轻铰刀磨损。

但齿过多,会降低刀齿强度,减少容屑槽空间,不利于排屑,已加工表面易被切屑划伤,有时还会造成刀齿的崩刃。

一般直径D <20mm 的铰刀,取6~8Z =;20~50D mm =时,取8~12Z =。

为测量铰刀直径,一般铰刀齿数取偶数。

为获得较高的铰孔质量,一般手铰刀的齿距在圆周上是不均匀分布的。

它可使铰刀在碰到孔壁上粘留的切屑或材料中硬点时,各刀齿不重复向硬点的对称边让刀,以免孔壁产生轴向凹痕。

另外由于手铰刀每次旋转的角度和停歇方位是大致相近的,如果用对称齿就会使某一处孔壁产生凹痕。

而机用铰刀由机床带动铰削,就不会产生上述现象。


6铰刀直径D 铰刀直径是铰刀最基本的参数。

它包含被铰孔直径及其公差,铰孔时的孔径扩张量或收缩量,铰刀的磨损公差及制造公差等诸多因素。

直径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铰孔的精度。

用调速钢制成的标准铰刀分三种型号:1号、2号和3号。

为适应具体孔径的具体需要,都留有0.005~0.02mm 的研磨量备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