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选学习文档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选学习文档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为三个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洋流中A.①为暖流 B.②为寒流C.③位于北半球 D.④位于南半球2.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①洋流北部有大渔场 B.②洋流有降温或减湿作用C.③洋流加大同纬度不同海区温差 D.④洋流加大沿岸地区降水量【答案】1.C2.C【解析】1.图中50度有大面积的陆地,所以是北半球中高纬的海区洋流,根据分布规律是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环流东部为暖流,西部为寒流,故①是寒流,A错。

图中根据23.5°,得出是中低纬度海区,方向是顺时针,所以是北半球的洋流循环。

根据分布规律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环流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

所以②是暖流(增温增湿),③是寒流,B错、C对。

图中④洋流位于大陆西岸,又是中低纬度海区,根据④的箭头得出是顺时针运动的洋流,所以是北半球的,D错。

故选C。

2.①的南部会有暖流和它交汇,形成渔场,A错。

②是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B 错。

③是寒流,而同纬度大陆东岸为暖流,所以会加大不同海区温差,C对。

图中④洋流位于大陆西岸,又是中低纬度海区,根据④的箭头得出是顺时针运动的洋流,为寒流,对沿岸地区降温减湿作用,D错。

故选C。

读某国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和甲、乙两城市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3.乙城市纬度较低,但其气温却低于纬度较高的甲城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 B.地势高低 C.洋流影响 D.城市规模4.甲城市降水丰富,其形成原因有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②沿岸暖流经过,增温增湿③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④海拔低,气温高,上升气流旺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3.B4.B【解析】3.乙城市为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因地势高,所以气温较低。

故选B。

4.甲城市的东部沿海有巴西暖流流经,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该地又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

故选B。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5.若该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圈,那么()A.甲地纬度为 30° B.甲地气压带成因为热力原因C.丁地多阴雨天气 D.④为盛行西风6.若该图表示海陆间大循环示意图,那么()A.①表示陆地蒸发 B.②表示水汽输送C.③表示下渗 D.甲地表示陆地7.若该图表示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洋流示意图,那么()A.日本船只可借助②洋流顺流航行至美国 B.①可能是千岛寒流C.③可能是日本暖流 D.乙地附近有北海渔场【答案】5.D6.B7.A【解析】5.若该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圈,则甲地纬度为60°,故A项错误;甲地气压带成因为动力原因,故B项错误;丁地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故C项错误;④为盛行西风,故D项正确。

6.若该图表示海陆间大循环示意图,①表示海洋蒸发,故A项错误;②表示水汽输送,故B项正确;③表示降水,故C项错误;甲地表示海洋,故D项错误。

7.若该图表示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洋流示意图,②洋流为北太平洋暖流,故日本船只可借助②洋流顺流航行至美国,故A项正确;①可能是日本暖流,故B项错误;③可能是加利福尼亚寒流,故C项错误;乙地附近有北海道渔场,故D项错误。

8.图2四幅海水等温线图中,洋流方向与性质均正确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D【解析】根据水温的变化规律判断南北半球,据弯曲方向和河流的流向一致判断寒流和暖流。

图中②应该是寒流,故B项目错误;③应该是暖流,故C项错误。

综合选项,A、D 项正确。

9.位于北极圈内的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主要得益于()A.秘鲁寒流 B.北赤道暖流C.本格拉寒流 D.北大西洋暖流【答案】D【解析】秘鲁寒流位于南太平洋,故A项错误;北赤道暖流位于迟到附近,故B项错误;本格拉寒流位于南大西洋,故C项错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位于北极圈内的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故D项正确。

大陆沿岸在不同季节盛行不同方向的风会导致附近海域形成不同性质的洋流,从而使附近地理环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

下图为某季节北印度洋局部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图中①虚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可能是A.深海沟B.岛弧链C.板块生长边界D.板块消亡边界11.此季节图示洋流的影响是A.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使西亚到中国的船只航速减慢C.使该海域温度升高,影响鱼类生长D.使该海域附近的污染物向西南方向扩散【答案】10.C11.A【解析】10.图中①虚线位于红海,延伸到印度洋,代表的地理事物可能是板块生长边界,C对,D错。

该地是红海,不是海沟,海沟、岛弧链分布在板块消亡边界,A、B错。

11.根据图示风向,此季节印度洋北部吹西南风,北半球是夏季,图示洋流是索马里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A对。

使西亚到中国的船只航速加快,B错。

使该海域温度降低,影响鱼类生长,C错。

使该海域附近的污染物向东北方向扩散,D错。

下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的模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下列有关洋流说法正确的是A.③处洋流向南流 B.④处洋流是暖流C.⑤处洋流向南流 D.⑥处洋流是寒流13.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A.同纬度地区,冬季①沿岸气温高于②B.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往往能形成重要渔场,如甲处C.厄尔尼诺现象是洋流⑥势力增强的结果D.促进了高低纬度间水热的交换【答案】12.AB13.AD【解析】12.读图,③处洋流是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在大陆西岸,向南流,A对。

④处洋流在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B对。

⑤处洋流位于南半球大陆西岸,向北流,C错。

⑥处洋流在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D错。

13.同纬度地区,①沿岸受暖流影响,②沿岸受寒流影响,冬季①沿岸气温高于②,A 对。

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往往能形成重要渔场,甲处不是交汇处,不能形成,B错。

厄尔尼诺现象是洋流⑤势力增强的结果,C错。

促进了高低纬度间水热的交换,D对。

下图为8月份(水温最高)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图中四点水温,由高到低的排列为()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1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M海域等温线密集,是寒暖流交汇区 B.N处不受洋流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平行C.O处受上升洋流的影响,形成大型渔场 D.P处受寒流影响,故等温线向北凸出【答案】14.D15.C【解析】14.读图,根据图中水温等值线数值判断,图中四点水温,①大于28℃,②点20-25℃,③26-27℃,④小于20℃,由高到低的排列为①③②④,D对。

15.读图,M海域位于赤道附近,等温线密集,是等温线的温差小的原因,不是寒暖流交汇区,A错。

N处有西风漂流经过,受洋流影响,B错。

O处受上升洋流的影响,形成大型渔场,C对。

P处受暖流影响,故等温线向北凸出,D错。

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6.若A是一条河流,B是一条等高线,则河流的流向为A.自北向南流 B.自东南向西北流C.自西北向东南流 D.自东北向西南流17.若A是一条暖流,B是海洋中的一条等温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海洋西岸 B.该地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的海洋东岸C.该地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海洋西岸 D.该地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的海洋西岸【答案】16.C17.A【解析】16.若A是一条河流,B是一条等高线,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结合指向标判断,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流,C对。

A、B、D错。

17.若A是一条暖流,B是海洋中的一条等温线,暖流流向较高纬度,该地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海洋西岸,A对。

该地不可能位于南半球,B、D错。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海洋西岸是寒流,C错。

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

读图,完成以下列问题。

18.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19.该半岛耕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A.河流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答案】18.D19.C【解析】18.读图,此地并没有明显暖流流过,即便有,暖流增温增湿,不会出现干热天气,A错。

该地位于波斯湾,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而不是西北风,风从阿拉伯内陆沙漠地区吹来,性质干热,受其影响,该岛夏季气候干热,B错,D正确。

该地山脉低矮,与西南季风走向基本一致,焚风效应影响不大,C错。

19.读图可知当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不存在河流,A错。

山脉低矮,又地处热带,不可能有冰雪融水,B错。

当地也没有湖泊,D错。

大气降水部分渗入地下,在一定地区可能存在地下水,可以作为灌溉水源,C正确。

2019年3月21日本本州岛以东海域发生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

震后大量核污染水从遭到破坏的福岛核电站流入海洋。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核泄漏物质随洋流扩散,下列国家受其影响较大的可能是()A.加拿大 B.马来西亚 C.智利 D.阿根廷21.上述国家受影响海域,夏季表层海水等温线与下图相符的是()【答案】20.A21.C【解析】20.洋流能够加快污染物的净化速度,但会扩大污染物的范围。

顺着洋流的流动方向,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污染物质会漂流到加拿大,故A项正确;智利和阿根廷位于南半球,影响不到,故C、D项错误。

21.据上题可知,该国家为加拿大,位于北半球。

根据温度的变化规律,北半球纬度越高水温越低,故B项错误;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可知C项正确。

22.下图为“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 ,B ,C 。

其中A地的气候特征是。

(2)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途经的D处为海峡,E处位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附近。

途经的F处比E处的海水盐度(高、低),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3)马可·波罗途经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的喀什时,得知当地“有美丽的花园、果园、葡萄园,棉花、亚麻产量十分丰富”。

请简要分析当地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1)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2)马六甲亚欧印度洋高 F处降水较少,蒸发旺盛(3)光照条件好;热量充足;灌溉便利;地势平坦。

【解析】(1)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A地为地中海沿岸,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带来大西洋暖湿气流,温和多雨。

B地为中亚,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C地位于亚洲东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考查世界地理区域的位置和成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