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论文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论文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于作文都有着自己的难言之苦。

本文针对造成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原因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便广大同仁指正。

关键词:作文原因观察积累兴趣
在农村中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校组织看电影或春游活动,教师通知完,就有学生私下议论:活动结束后不知要不要写作文,若要写作文,我宁愿不去。

不少学生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搜肠刮肚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这正应了一则对联:苦做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情愁理愁物愁景愁眉愁脸愁断肝肠。

好不容易“憋”出来了,却是老掉牙。

教师一提起改作文就头痛,只好硬着头皮随意改一通,学生作文水平无法提高。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
1、是学生的原因。

由于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的新鲜事比较少,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

眼界的狭小,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课外阅读兴趣不高,学生的知识容量较小,于是作文时就出现了内容空洞,要表达的意义肤浅等特点。

2、是教师的原因。

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有些教师在上作文课时无视学生思维规律,不从实际出发,孤立的
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本有的一点作文兴趣被一大套高标准的写作艺术给弄懵了;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要求又过高,动辄横加指责,使学生灰了心,泄了气,以后提起作文就头痛;还有些教师根本不注重作文辅导课,布置一个作文题目就让学生写,学生往往觉得无从下手,或乱写一气,这样不可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3、是家庭的原因。

农村大多数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他们甚至这样认为,作文随便写都能得分,与别人悬殊不是很大,在作文上花太多的时间简直是一种浪费。

农村不是流行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受到父母的影响,孩子也就不太注重作文了。

总之,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语文成为最大的牺牲品。

大部分人把读书作为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因此,农村孩子特别希望能考出好成绩,而语文特别是作文是需要长期坚持、积累的,不可能像其他科目那样“立杆见影”的,因此,作文最终成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最大牺牲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使农村作文教学走出困境呢?
一、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特别是作文的重要性。

现在的中考中,语文占中考总分的五分之一,语文试卷中作文几乎占一半的比例,其他科目的考试中也会涉及到一些表述性的问题,作文水平差,这些问题表述不清楚,就会影响考试成绩。

另外
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与人交往,展现自己的工作成果,都需要能说会道,作文水平差,生活中处处都会受影响。

学生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就会认真地去对待。

二、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累素材的习惯。

农村中学生知识容量小,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观察、积累素材的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他们这个习惯。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作文源于生活,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从小频繁的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

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可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另外,农村淳朴的生活,邻里之间的交往,校园生活,师生情意,一幕动人的情景,一个珍贵的镜头,一段深情的谈话,一件难忘的事情,一堂生动的讲课……都能成为一篇活泼感人的好文章的素材。

另外,电视媒体也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从东方时空中能悟得生材之道,从东方之子中能觅得成才之法,从新闻联播中可了解天下兴衰,从实话实说中可感悟人生之路,学生平时收看这些节目可改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现状,大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要扩大学生的视野,最重要的还是要多读。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的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
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为了使学生多读文学佳作,可向学生开出必读的书单,初一年级以小说散文的记叙类为主,兼顾童话、寓言、神话、民间故事等;初二年级以说明文为主,兼顾应用文类文章;初三年级以议论文为主,兼顾读后感、影评类文章。

但仅靠多读还不够,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

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熟读精思,融会贯通,让它成为自己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三、教师的教法要力求新颖而别具一格。

在教学中,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

再好的食品,如果单一,永久不变,也会令人乏味,以至生厌。

同样,作文手法单一,也无法长久调动学生写作兴趣。

因此,作文教学时要变换辅导方法。

例如,有一次作文课上,我拿出几张50元、20元、10元的人民币,让他们仔细观察正背面的图案,了解它的意义,让他们写出与钱有关的文章,每个同学都能写,有些写成说明文,有些学生由钱想到父母的辛劳,想到自己乱花钱等发自肺腑的感人故事。

农村中学生写作思路狭窄,内容枯燥单调,语句平淡乏味,究其原因时缺乏想象力。

因此,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

在以往的作文课上,教师多向学生灌输一条千古不变的写作训诫——写真实,而又不对真实作恰当的解释,让学生造成错觉:想象虚构的东西不能写入作文。

中学生阅历有限,世事知之甚少,如果再受到写真实的禁锢,他们就很难下笔作文。

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从艺术高度来审视真实,告诉学生真实绝非只是真人真事,而且包括写作者想象虚构出来而又符合生活必然性的东西,那么学生写作就不会笔杆僵滞,他们就会自觉的去因情造景,展开想象的翅膀,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面貌。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可以布置能够激发想象的作文题目,如《假如我是孙悟空》、《月球游记》、《我理想中的学校》、《五十年以后》等,学生要写好这些作文,自然要翻阅有关资料,这就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激活了学生的想象。

其次,可设计一些情景片断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如放一段录像,或朗诵一段文字,然后切断结局,让学生通过想象把后面的内容补充完整,甚至还可补出多个结局。

这类训练能引起学生兴趣,使他们能自由的发挥想象。

另外,中学课文中精选的一些名篇佳作内容极其丰富,所蕴含的作家的想象力也极为丰富,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和热忱产生。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激起他们的作文兴趣之火,兴趣之火越旺,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越大。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作文指导时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布置作文前,首先要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鼓舞他们的写作
热情,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拨动他们的心弦,让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让他们觉得写出好文章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出了一道《家中的趣事》的题目,我先组织学生谈各自家中发生的趣事,每个同学都有兴趣,讲得很多,很开心。

当他们兴趣正浓时,我让他们写下来,然后指导他们怎样组织材料,怎样运用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全班同学都写了,写后又在全班交流,老师作点评,效果极好。

于是,我又引导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写下来,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这样没有约束他们的写作范围,也没有限制他们的写作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作文批改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辛勤劳作的成果,理应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老师批改作文时不管是当面批改还是课后批改,首要任务是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彩的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段舒心的评语,看到自己写作的曙光,写作的前程,写作的希望。

即使遇到抄袭来的文章,教师也应顺势引导,批上如“这篇文章写得很成功,能参照别人的文章仿写是个好方法,如果能够把别人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相信你一定这样去做的”等评语,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鼓励,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评语去重新认识自己的写作行为,激发写作欲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3、常展示学生的作品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古人云:“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身不已。

”要有鼓舞、喜悦,就必须展示学生作文能力,使他们享受劳动者收获的乐趣,战斗才有胜利的快乐。

每次作文我都将学生优秀作文在班上朗读评讲,不同的作文,不同的优点,逐一评讲,然后用情地赞叹一番。

当学生自己的作文被老师褒奖之后,作文的劲头更足了,兴趣更浓了。

以后每次作文时他们都会苦心经营,创作更好的作文,展示自己。

总之,要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并非易事,它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

老师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中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

同时,广大农村中学生也应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拓宽写作题材,勤于练笔,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常言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一定能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