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析
—、试卷结构和分值如下:
二、试题总评
2020 年中考试题,在考试的范围、内容和考试的形式上,继承了去年的优点,在2019 年试卷的基础上保持了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总的来说,一些压轴题、大题很容易拉开差距。
首先,题型上,依旧分为“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写作”四个大板块。
与2019 年相比,命题原则和指导方针保持不变, 试卷结构、总分值及各版块分值保持不变,题型延续传统考法。
题型基本稳定,仍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
相比较而言,今年试题和去年一样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在紧扣课本内容的同时关注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观念。
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积累和运用部分试题分析。
在基础字词部分,考查比较全面,1-3 小题考查考生对于字音,字形,选词的掌握程度,关键点在常见常用而又易读错写错易混淆的字词上。
第 4 小题依然考查考生对于古诗词句及名篇名句的熟练度,古诗文及名篇名句默写通过10 选 6 的形式。
理解和运用关键点在会默写、无错字、别字、漏字、加字。
5 小题考查学生语法及语序的运用,理解及修改病句,使句子通顺、语意明确。
6 小题节选自电视剧《西游记》相关歌曲,考查了学生对经典诗文名篇名句的识记。
课外名著阅读部分重点考查学生是否认真阅读并了解过名著,对主要人物特征、相关故事情节、主要事迹是否掌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精神。
第二,综合性学习部分试题分析。
以“找寻语文课本里的中国”这一与学生学
习紧密联系的人文价值观相关资料为题材,通过精神、礼仪、文化、品格四个方面为
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查。
活动一主要是对考生汉字书写是否规范的考查,考生只需要把汉字“创”的笔画工整的抄写下来即可。
活动二以讨论师生在校如何相处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传统礼仪是否认真学习并应用到日常与老师相处中,考察对传统礼仪的学习及继承。
活动三给出古诗文在三个不同年级的占比图,由考生拟一个恰当的统计图标题,考察学生的理解概括思维能力。
活动四,实际在于引导学生感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把对伟大人物邓稼先的崇拜和赞美之情仿照前句描述成语言即可,难度不大。
第三,阅读理解部分试题分析。
(1)阅读部分试题分析。
说明类阅读以我国航天科技为话题展开,对说明对象的把握、说明知识的提取方面设题较为多。
对说明对象概念、特征、说明文意的理解及材料所述与说明对象主要内容的重点理解概括。
对材料所述内容重点词语以及文意相关内容的理解、总结概括辨析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
(2)记叙类阅读《黄河一掬》。
命题人以时间线索为基础,对当时的天气和黄河边的景象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铺垫后文,以此叙述方法描写叙述对象的主要特征,并表达了自己对黄河母亲及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作者情感变化历程;题(12)考查关键景物的特点;题(13)从文中品读句子,考察学生对写作手法的掌握程度及其在文中所抒发的含义;重点词语的引申含义及其所表达的情感;题(14)(15)考查考生对关键词和关键语段的理解概括和在文中的作用的理解。
题(16)考查考生对文末重要语句“隐隐的水声”的理解和所隐藏含义的领悟,并说出理由。
命题人在设题时关注了问题和考点的结合,关注了阅读与理解的结合,关注了语文和生活的结合。
考生解读文章的难度不大,但是要拿到高分必须有充足的语文阅读储备和精读文章的意识。
(3)古文阅读选取了《明史■郑和传》弘扬了中国古典文化传统。
试题难度中等偏上。
第 1 小题解释四个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 2 小题辨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选项内词语为选文中词语,但虚词却是文言文常用虚词,此题目的是让学生用课内的知识解决课外的问题,在难度上也没有变化。
第 3 小题还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这道题需要考生综合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特点里翻译,对部分考生可能有难度。
第 4 小题要求学生对比文段,发掘出能够侧面论证主人公事迹符合历史主潮流的选
词,难度不大。
(4)诗词鉴赏题今年选择了《诗经》里的第一首诗《关雎》,考查了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对诗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是否透彻,以及考生对托物抒情这种手法在诗中的体现、诗人精神及情怀的理解,难度不大。
作文部分。
《合唱》,命题作文,并有具体要求。
该题目贴近生活且易于理解,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构思立意的空间,考查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就本命题来说考生可以充分发挥,此话题相对广泛,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立意角度多样,难度适中,但想写好作文也不容易。
不仅人与自我之间、人与社会(他人)之间、人与时代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和谐,就连物与物的配合、光与影的衬托、声音的协调、色彩的搭配、动静的结合、诗画的融合、音乐的交响……没有一个不与“和谐”相关联的,在这众多的关系中,我们要善于选择写作角度,找到生活中对应的人和事,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化大为小,以叙述感人的故事、描绘优美的途径、倾听真挚的情感、阐述精深的哲理。
(1)理解题目中心思想:“合唱”,中心思想应围绕团结、和谐等发挥想象进行展开,贴近文意。
2020 庚子年,中华民族儿女经历了很多,社会热点也很多,疫情、洪水、鼠疫、国家内忧外患而我们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可以说算一种最美的合唱;生活中,我们人与自我,与自然若和谐相处……等等都是本文的好立意、好题材。
(2)充实的内容。
有了作文立意,我们要构思内容,也就是通过记述或其他作文方法来充实内容。
这其实是一个消化题材的过程,也就是要读懂题目,组织素材。
读懂题目,理解文章主题,然后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进行生活中素材的筛选和理解,再加以整理。
(3)清晰的逻辑。
逻辑的严密主要体现在对主题的清晰理解和事实论据上。
不能空而论之,内容空洞缺乏对主题中心思想的有力事实依据。
有力的依据,清晰的逻辑可以让读者一目了然。
以本次中考题《合唱》为例,我们举列一个写作提纲:确立观点:就字面浅显来说,合唱这件事本身最基本前提是互相团结,齐心协力,代表着“合唱”精神;往深处挖掘一下,团结一起做某件事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发扬的优秀品质,一起做成某件事,那便是最美的“合唱”效果。
事实论据:古今中外名人关于“合唱”的故事;生活中关于“合唱”的事例;以及理论论据。
总结全文:“合唱”带来的好处等,我们要身体力行的将“合唱”精神传扬光大。
总之,这个作文题目,无论选择什么材料都要体现弘扬正能量的积极乐观心态,文章如果有人有事有细节、既生动又形象、有情有景有画面、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和思考,这样的文字定会稳中得胜,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