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国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国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经验教训及启示信息技术要在教育中发挥作用离不开教师。

再好的技术设备,没有教师的正确恰当的应用,也不会带来真正的效益。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必须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这一似乎顺理成章的逻辑推论也就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求教师具备使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根本理论依据。

例如,在美国,自1995年美国国会前技术评估办公室发布《教师与技术》以来,己有约40个州将信息技术能力纳人教师资格认证或续证要求,同时各州也制定了相关的教师信息技术标准。

美国的国际教育技术学会也出台了所谓的《全国教师信息技术标准》。

教师教育认证机构如全国教师教育认证理事会也将信息技术纳人对教师教育机构的认证标准之中。

由此而来,各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以及专门从事教师培训的营利或非营利机构也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教学。

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学校以及公司和一些基金会为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投人了大量的经费。

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也都通过全国教育技术标准对教师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对全国教师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培训。

然而,作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貌似顺理成章的推论仔细推敲起来却有很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许会从根本上动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理论基石,影响培训的效果,让我们重新思考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时值中国即将大规模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之际,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总结起步较早的国家在教师技术培训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我们的看法和建议,以期对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供一些借鉴。

一、什么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但什么是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它由哪些基本要素组成?这是我们首先需要探讨的问题。

目前很多对教师所定的教育技术方面的标准似乎把教师使用技术的能力等同于技术操作技能。

在这些标准的影响下,许多在这一方面所做的职业培训就仅限于技术而已。

然而,由于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师工作本身的复杂性,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实际上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概念。

首先,从理论上来说,“技术”本身是一个含义很广的词,可以指任何运用人类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它不仅包括各种机械工具,也包括解决问题的程序和实践。

即使把技术仅仅理解为机械工具,这个工具的范围也是难以穷尽的:从简单的工具比如铅笔和投影仪,到复杂的系统例如计算机和网络。

即使进一步把“技术”的表义范围缩小为计算机,由于它的功能的多样性、用途的广泛性、软件和硬件都林林种种,要列举出教师需要掌握的具体技术也很困难。

其次,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技术的半衰期己经变得非常短暂,很快就会过时。

这样,确认和界定哪些技术的知识对于教师是有用的和哪些是可教的就很关键。

另外,人们通常认为电脑的应用很平常,也很简单,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因为技术有多种特性并可以在不同的水平上检测和教授:可以从其内部结构来理解它是怎样工作的,从其功能的角度来教授该技术能够做什么,从其用途来看它能解决什么问题,或者从意义层面上阐释它对使用者的影响等等。

就拿电子邮件来说,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对其进行考察:比如,电子邮件背后的计算程序,电子邮件的功能,怎样在教学中运用电子邮件,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过程中的法律和道德问题,以及其它一些实际问题等等。

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中也应当对上述问题一一进行考虑。

培养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技术来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而教师的工作质量主要反映在教学质量上。

要通过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知道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技术解决什么样的教学问题。

同样的技术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而相同的问题可以有不同技术解决方法,关键是要在合适的情境中使用合适的技术。

技术本身并不是中立的,而是有其特定的功能。

这些功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比如文字处理软件的主要功能在于文字的输人、编辑、打印,虽然某些文字处理软件含有图形编辑功能,但用它来进行图形处理就比起专门的图形软件来差远了。

这种偏见也反映在教学上。

比如,PowerPoint用来演示就比Excel方便灵活。

PowerPojnt就更适合课堂讲解而聊天软件则更适合合作学习中的交流活动。

此外,这种“倾向性”还与教学内容及学科有关。

不同的学科会使用不同的技术。

比如语文和外语可能会更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历史地理等社会学科可能会更多地用到数据库和网络;Excel可能会对数学课更有用。

另外还有一些有助于学科具体内容教学的专业软件如几何画板等等。

因此,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关键是要能够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确定具有相应功能的技术,把技术潜力转化成解决教学问题的手段。

因此,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要包括将技术的性能和自己的具体教学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的能力。

再者,除了教学以外,信息技术能力还可以对教师自身的提高和职业发展有所帮助,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修自学,获取资料,与同行专家进行交流。

技术还可以在教学其他方面发挥作用,比如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与家长交流沟通等等。

由此可见,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是一个简单单一的概念,而是具有广泛的内涵,教师的技术技能和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包括教师对于技术的认识和态度,尤其是技术与目前实践的一致性与技术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教师对于使用技术的教学环境的认识和把握,还有教师的社会资源,即教师如何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的知识和能力。

二、如何培养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训必要性和可行性的问题毫无疑问,教师必须具备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才可能发挥技术的作用,但是那种大规模的一般性的技术培训是否是帮助教师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尤其是培养教师将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中的能力的最佳方法呢?也就是说,有没有开展这种培训的必要呢?这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需要我们考虑到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方式,教师的学习过程,以及教师的技术使用的性质等等。

首先,从我们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讨论来看,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1)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等于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2)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紧密相关。

因此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时候需要的技术是不一样的,那么,信息技术培训就应该因地制宜;(3)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大部分教师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专门学习技术;(4)教师不需要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信息技术。

我们大部分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经常使用的技术也不是很多,常用的软件和功能也就几个。

教师没必要成为信息技术专家;(5)由于技术本身的发展,许多软件和硬件的使用越来越简单,很多不需要专门的教学即可学会。

事实上,当今社会很多使用信息技术的人都没有经过专门培训。

其次,再从教师的学习过程来看,由于教学本身的复杂性,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引进一种新方法、新技术也非一日之功。

研究表明,教师的学习具备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意即教师学习技术的时候,往往需要考虑到它的功能对自己有什么帮助。

如果他们看不到这种目标与工具之间的联系,迫于压力,他们也许会参加培训,但最多也敷衍了事,不会有多大动力。

再次,教师学习还具备很强的情景性。

教师学习的东西应该适合他们所面对的教学情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技术设备条件等)。

与教师的教学情景差异太大的培训不会对教师有太大的帮助。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学校没有网络的教师,教他如何使用互联网的意义是不大的。

再比如,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数码摄像机和相应编辑软件,对教师进行数码摄影方面的培训就会徒劳无功。

最后,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是一个对技术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教师要真正灵活恰当地将技术用于教学中,一两次的培训是没有太大效果的。

教师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来认识新的技术,找出它与教学的结合点,然后不断地试验完善使用的方法和场景。

鉴于此,我们认为大规模的不论情景、场合、对象、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的一刀切的信息技术培训不会真正有什么太大的效果。

可以说,这样的培训既是不必要又是不可行的。

国外的一些经验和研究也为此论断提供了佐证。

美国,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上领先的国家己经对其教师提供了信息技术培训,但从其使用的情况来看,这些培训并没从真正意义上改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质量和频率,也并没有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反,反而有研究表明,对老师过分的技术培训可能反而导致教师失去在教学的积极性,因为过分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占用老师用来准备学科教学的时间,导致舍本逐末,反而影响了教学。

当然,这一论断并非否认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也非否定对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要求。

这一论断只针对那种不切合学校或教师实际情况,僵化的单一的注重技术而不注重教育的培训。

那么,什么样的培训才是我们需要的呢?下面我们根据有关研究对教师技术培训的内容、方式和原则提几点建议。

三、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根据我们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讨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技术技能和知识,教师对于技术的认识和态度,以及教师的社会资源。

从知识的角度来讲,教师关于技术的知识扎根于技术使用的情境。

这不仅仅是关于技术能做什么的知识,也是(可能更重要的是)技术能为他们做什么的知识。

技术的用途仅仅存在于对它的使用中。

为了让教师能够利用技术进行教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需要培养教师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知识:(1)解决问题的技术是什么。

如果教师要使用技术的话,仅仅掌握技术技能是不够的,他们得了解什么可以让他们把技术转化为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方面的知识不仅仅是技术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技术能够帮他们做什么。

技术的有用性体现在对它的使用上。

因此,教师的技术知识包括呈渐进关系的3个因素:第一,什么样的问题能够被技术解决;第二,什么样的技术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第三,技术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

充分了解这些因素的教师能够决定什么时候使用技术而什么时候不用,什么样的技术最能帮他们解决问题。

(2)使用技术可行的操作环境是什么。

现代计算机和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要依赖于许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工作。

例如,让学生发电子邮件这样简单的事需要我们准备好网络、联网的计算机、收发电子邮件的软件,甚至包括网络过滤器。

收发电子邮件的知识只有在别的东西都正常运行时才发挥作用。

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需要管理计算机网络或是安装软件,但是,他们应该知道使某一技术可行的操作环境是什么。

从认识和态度的角度来说,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需要帮助教师认识到两点:一是使用技术会带来某种益处;教师都是有目的性和有理性的决策者。

他们在面对改革时首先都会评估潜在的成本和收益。

这种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会影响他们如何使用技术以及使用技术的程度。

成本收益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衡量:社会地位、收人、学生学习成绩,以及时间和精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