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好父母是“修炼”出来的!为孩子而修炼自己,是父母的责任,拥有好父母,是孩子的福分!要想让家庭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父母首先要做孩子最好的朋友,要让孩子尽情挥洒他们的天性,展现他们的才华。
这样,他们才会开开心心地学习,无忧无虑地成长。
那么,父母如何与孩子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呢?
一、陪伴孩子,做孩子的知心人。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个性发展和人格培养最直接的模仿对象。
陪伴孩子,让孩子有话可以向父母说,有问题可以向父母问,有委屈可以向父母倾诉,有心事可以向父母表白,父母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知心人。
二、教育孩子,做孩子的引路人。
《易经》中说:“蒙以养正,圣功也。
”这是说,对蒙而无知的童子及早施教,使之不失其正,是圣人之功。
养不教,父之过。
教养教养,对孩子不但要养好,关键还是要教好,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引路人。
首先,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欣赏孩子,做孩子的追星族。
“爱的五种语言”中,首当其冲的是欣赏和肯定。
有心理学家说,人总是朝着被鼓励的方向前进,同时,被认可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因此,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优点。
如果父母都不欣赏自己的孩子,如何叫外人去欣赏他呢?欣赏孩子,才能给孩子树立坚强的自信心。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坚持“三多三少”:“多鼓励,少批评;多引导,少指责;多肯定,少否定。
”对孩子自己有能力完成的事情,放手让孩子去做,做好了,及时表扬,做不好,和他一起分析原因,指导他完成。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能给予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
正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特别牢固、持久。
在家庭教育中,每一个孩子的特性是不同的,同一个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才能帮助孩子自信、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