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一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一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高中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同____)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3.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通____)4.失其所与,不知(____通____)答案 1.已矣 2.共供供给 3.说悦 4.知智二、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答案 1.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2.出使的人。

3.那人,指秦穆公。

三、一词多义1.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③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④猥以微贱,当侍东宫()⑤微风鼓浪()答案①如果没有②暗暗地③稍微,略微④低贱,卑下⑤微小,轻微2.若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④若入前为寿()⑤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答案①假如②好像③及,比得上④第二人称代词,你⑤形容词词尾,相当于“貌”“……的样子”3.许①许君焦、瑕()②杂然相许()③问渠那得清如许()④潭中鱼可百许头()⑤先生不知何许人也()答案①答应,允许②赞许,赞同③这样,这般④表示大约的数量⑤处所,地方4.鄙①越国以鄙远()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③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④鄙人不知忌讳()⑤孔子鄙其小器()答案①把……当做边邑②边界地方③庸俗,浅陋,鄙俗④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⑤轻视5.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⑤以勇气闻于诸侯()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⑦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⑧木欣欣以向荣()⑨皆以美于徐公()答案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拿,用③连词,表顺承④介词,把⑤介词,凭借⑥连词,表并列⑦连词,表目的,来⑧连词,表修饰关系⑨动词,认为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②与郑人盟.()2.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②朝.济而夕.设版焉()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3.名词的意动用法①越国以鄙.远()②既东封.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动词的使动用法①若不阙.秦()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形容词作动词①邻之厚.,君之薄.也()②因人之力而敝.之()(四)数词的活用数词作动词且贰.于楚也()答案(一)1.①驻军②结盟 2.①在夜晚②在早上;在晚上③向东3.①以……为边邑②以……为疆界(二)1.恩惠2.①使……减少,侵损、削减②使……亡(三)1.①远方的土地、国家,这里指郑国②缺少的东西 2.①变雄厚;变薄弱②损害(四)从属二主五、文言句式1.是寡人之过也。

()2.夫晋,何厌之有?()3.以其无礼于晋。

()答案 1.判断句 2.宾语前置句 3.状语后置句六、语句翻译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翻译: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翻译: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翻译: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翻译: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翻译:答案 1.我没能及早重用您,如今事情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啊。

2.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们)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境,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3.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4.(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展它西边的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5.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

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____通____,____________)2.今日往而不反者(____通____,____________)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通____,____________)4.图穷而匕首见(____通____,____________)5.卒起不意(____通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说悦高兴 2.反返返回 3.振震震慑 4.见现显露5.卒猝仓猝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今义:年长之人。

3.持千金之币.物古义:今义:钱币。

4.秦王方还柱走.古义:今义:步行。

5.诸郎中..执兵古义:今义:指中医。

答案 1.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2.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3.礼物。

4.跑。

5.宫廷侍卫。

三、一词多义1.穷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图穷而匕首见()③复前行,欲穷其林()④穷家富路()⑤穷则独善其身()答案①困窘,处境困难②尽、完结③穷尽,走到尽头④贫穷⑤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2.见①图穷而匕首见()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③私见张良,具告以事()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⑤慈父见背()答案①露出②被③拜见,会见④召见,接见⑤用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自己”“我”3.引①秦王惊,自引而起()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③左右或欲引相如去()④项王乃复引兵而东()⑤引而不发()⑥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答案①指身子向上起②举起③牵、拉④带领⑤拉开弓⑥延请4.顾①顾笑武阳()②顾计不知所出()③顾野有麦场()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⑤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答案①回头看②只是,不过③往旁边看④拜访⑤反而,却5.乃①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②乃今得闻教()③家祭无忘告乃翁()④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⑦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答案①连词,于是②副词,才③代词,你的④副词,是⑤连词,表承接,于是、便⑥连词,表转折,竟然,却⑦副词,表范围的限定,只,仅仅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皆白衣冠...以送之()②士皆垂泪涕.泣()③又前.而为歌曰()2.名词作状语①秦兵旦暮..渡易水()②箕.踞以骂曰()③发尽上.指冠()④进兵北.略地()⑤函.封之()(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使以闻.大王()(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未来()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太子迟.之()②群臣怪.之()答案(一)1.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②哭,流眼泪③上前2.①早晚,极言时间短暂②像簸箕一样③向上④向北⑤用匣子(二)使……听到(三)1.远方 2.①以……为迟②以……为怪五、文言句式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3.皆为戮没。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5.燕王拜送于庭。

()6.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答案1~2.判断句3~4.被动句5~6.状语后置句六、语句翻译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翻译:2.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翻译:3.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翻译:4.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翻译:答案 1.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众宾客都瞪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

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

3.荆轲回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4.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

秦国的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鸿门宴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2.要项伯(____通____,____________)3.不敢倍德(____通____,____________)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5.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通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距拒把守内纳接纳 2.要邀邀请3.倍背违背4.蚤早早早地5.郤隙隔阂,嫌怨二、古今异义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今义:副词,十分,极。

3.沛公居山东..时古义:今义: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4.将军战河北..古义: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5.而听细说..古义:今义:详细地讲述。

答案 1.儿女亲家。

2.意外的变故。

3.指崤山以东地区。

4.黄河以北地区。

5.小人的谗言。

三、一词多义1.谢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③乃令张良留谢()④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⑥及花之既谢()答案①感谢②道歉③辞谢④辞别⑤告诉⑥凋谢,衰亡2.举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④永元中,举孝廉不行()⑤南取汉中,西举巴蜀()⑥莫令事不举()⑦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⑧大喜,笼归,举家庆贺()答案①举起,抬起②尽③发动,举行④推荐,推举⑤攻取⑥成功⑦拿⑧全,皆3.幸①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③不幸短命死矣()④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⑤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答案①宠幸②幸亏③幸运④帝王到某处⑤敬辞,希望4.辞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②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③大礼不辞小让()④皆好辞而以赋见称()⑤归去来兮辞()⑥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答案①推辞,拒绝②告别③计较,讲究④文辞⑤古代文体的一种⑥言词,词句5.为①为击破沛公军()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④何辞为()⑤约为婚姻()⑥窃为大王不取也()⑦吾属今为之虏矣()答案①介词,替、给②动词,是③介词,替/动词,设计④句末语气词,用在疑问句里,可译为“呢”⑤动词,成为⑥动词,认为⑦介词,表被动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沛公军.霸上()②沛公欲王.关中()③籍.吏民,封府库()④道.芷阳间行()⑤刑.人如恐不胜()⑥范增数目.项王()2.名词作状语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吾得兄.事之()③常以身翼.蔽沛公()3.名词的使动用法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①项伯杀人,臣活.之()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君安与项伯有故.()2.形容词作动词①素善.留侯张良()②秋毫不敢有所近.()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拔剑撞而破.之()答案(一)1.①驻扎②称王③登记④取道⑤使用刑罚⑥使眼色2.①在夜晚②像对待兄长一样③像翅膀一样3.使……为王(二)①使……活,救活②使……停止,阻止;使……进入,接纳③使……跟从,带领(三)1.交情 2.①友善,交好②接触、沾染 3.使……破,撞破五、文言句式1.此天子气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