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

2011年社会保障学辅导重点◆题型:单项选择题(25%);多项选择题(20%);名词解释(15%);简答题(20%);论述题(20%)◆单选、多选参照练习册第一章1.社会保障P1: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措施向其成员提供的用以抵御因疾病、生育、工伤、伤残、年老和死亡而丧失收入或收入锐减引起的经济和社会灾难的保护,医疗保险的提供,以及有子女家庭补贴的提供。

2.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P4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大致可分为救助型、保险型、福利型、国家保障型和自助型等五种模式。

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的有关规章制度,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在遇到不测事故时,能得到救助而不致于陷入贫困。

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经济有雄厚基础的情况下实行。

其目标是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的基本生活保障,起源于德国,后为西欧、日本仿效。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比较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北欧流行。

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基础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国家保障性质。

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以自助为主,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的保障形式。

其特征是政府不提供资助,除公共福利和文化设施外,费用由雇主和雇员负担,主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实行。

3.中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练习册P6)P7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部分组成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需求。

社会保险:基本保障,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和主体。

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公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保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基本手段之一。

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4.P161984年,中国各地开始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1997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开始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5.P172005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1998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制度的绝定》,开始在全国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第二章1.P25新老自由主义学派、民主社会主义学派以及“中间道路学派”是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中最为活跃的三大流派。

第三章1.论述社会保障基金筹资问题的三个方面。

P55(1)筹资模式①现收现付制:特点是社会共济性强,费率调整灵活并易于操作。

优点是受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的影响较小;缺点是难以应付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②完全积累式:特点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费率。

优点是具有较强的储蓄功能,不存在支付危机,缺点是易受物价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③部分积累制:特点是相对较为稳定。

优点是筹资对象易于接受,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支付需要。

缺点是确定费率和基金的储备额度较为困难。

(2)管理方式①社会统筹模式:特点是统一筹集、统一管理、统一支付。

优点是具有很强的社会财富再分配功能,缺点是收缴困难,不利于调动个人积极性。

②个人账户模式特点是个人缴纳,自我受益;优点是能提高个人积极性;缺点是共济性和互助性较差。

③社会统筹模式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特点是包括公共所有和个人所有两个部分,优点是具有共济性,能调动个人积极性,缺点是共济性差于社会统筹模式。

(3).筹资形式①缴费制:特点是以缴费的形式缴纳;优点是每个项目的缴纳有相关办法;缺点是项目一般较复杂②缴税制:以税收的形式缴纳;优点是具有强制性、项目简洁明了的特点;缺点是项目一般较为复杂③储蓄制:特点是以储蓄的形式缴纳;优点是能提高个人的积极性;缺点是共济性和互助性较差2.社会保障基金的类型。

练习册P23①DB型现收现付制。

即待遇确定型现收现付制,指用现在工作的一代人上缴的保险费来立即支付给当今退休一代人的基本融资制度。

退休一代人养老金给付标准主要看他在工作生活中的总工资水平以及资历、工龄、级别和贡献等综合因素。

②DC型完全积累制。

包括智利模式和“中央公积金”制。

③混合型。

包括半积累制和“名义缴费确定型”两种。

第四章1. 社会保险P74: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2.社会保险的内容。

P75①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推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目的是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高的生活来源。

②医疗保险: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照顾的一种制度。

其特征包括强制性、社会共同责任和分担风险原则、保障性原则(以保障人们平等的健康权利为目的)。

③失业保险:是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的,通过社会统筹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资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④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的制度。

⑤生育保险:是指女职工因怀孕和分娩所造成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中断正常收入来源时,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其具体内容包括生育津贴、医疗护理、生育补助、生育休假。

3.社会保险的特征。

P75保障性、法定性、互济性、福利性、普遍性4.论述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课本P76)重点(1)相同点:客观上具有对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功能,都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手段。

(2)区别:①实施范围和对象不同;社会保险在一定时期只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实行,这取决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主要以社会劳动者为保障对象。

而社会保障始终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经济发展水平只决定其保障水平的高低,不决定其范围大小,以全体国民为保障对象。

②职责不同;社会保险是对丧失劳动能力和失去劳动机会的劳动者承担生活保障责任,职责只限于补偿由此造成的直接收入损失。

社会保障是以保障整个社会机体正常运行为己任。

③分配原则和保障水平不同。

社会保险的分配和劳动者对保险基金的贡献直接相关,待遇给付适当考虑劳动者原有的收入水准,保障基本生活需要。

生活保障分配在多数情况下是国家或社会对国民的单方面援助,待遇给付不考虑受援者原有的收入水准,保障最低生活需要。

5.社会保险的功能。

P77①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安定社会;②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增进劳动者体质;③促进生产发展,保证经济正常运行;④为社会、为基层服务,方便群众生活;⑤实行收入再分配,适当调节劳动分配,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6.社会保险产生的客观条件。

P81①劳动危险的客观存在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危害程度;②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实现保险的经济基础。

7.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

(课本P87)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的差异。

社会保险是一种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具有纯粹的商业性,是一种企业行为。

(2).经营管理的主体不同。

社会保险一般由国家政府有关部门下设的经办机构管理,是非营利性的事业法人。

商业保险由符合保险法规定条件的企业充当保险人,其性质为营利性的法人。

(3).经营原则与实施的方式不同。

社会保险主要采取强制方式实施,较高的以补偿性和社会公平为原则;商业保险主要依靠个人的意愿来确定,以营利性为经营原则。

(4)保险覆盖面不同。

社会保险的对象是社会劳动者,社会化程度大于商业保险。

(5)保险费的负担水平和保障水平不同。

社会保险是以保障劳动者最低生活为目的的保险,商业保险不以最低生活水平为界。

(6)保险基金筹集的方式和水平不同。

社会保险的筹集方法主要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保险费来自于个人、用人单位和政府,商业保险由投保人按自己的经济能力缴纳保险费,强调等价交换和权利义务的对等。

(7)立法范畴不同。

社会保险属于社会立法范畴(由劳动法调整),商业保险属于经济法调整范畴。

(8)舆论监督的差异性。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同一性:(1)同一性: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2)历史的、天然的联系:社会保险的产生要晚于商业保险,是一般保险的原始形式向社会保障领域的延伸。

(3)保障功能的同一性:均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风险补偿机制。

二者的关系:①具有不可替代性;②二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发展;③矛盾性8.社会保险模式P89投保资助型的社会保险模式、国际统筹型的社会保险模式、全民福利型的社会保险模式、强制储蓄型(储金制)的社会保险模式、。

第五章1.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

P99①享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②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③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

2.享受养老保险的资格与条件。

P102①年龄和投保年限②年龄和工龄条件③年龄、工龄和投保年限条件④年龄和居住期限条件3.养老金的计算方法P103绝对金额制和薪资比例制。

4.我国养老金的层次构成P105第一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次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第三层次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5.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P107①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方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②养老保障的目标是广度而不是力度③在某些情况下职工有可能发生损失第六章1.P1161999年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进行了关键性修改,主要表现在:①将制度正式命名为“失业保险”,表明我国已经承认失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客观经济现象并将长期存在,必须以完善的制度加以之力;②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至城镇各类企事业单位。

③调整了失业保险费缴费比例,确立了单位和个人的保险费分担机制。

④将是元保险金的给付标准与最低工资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挂钩。

⑤对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作出明确规定。

(累计缴费时间1-5年,失业后可领取最长期限为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累计缴费时间5-10年,失业后可领取最长期限为18个月的失业保险金;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失业后可领取最长期限为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2.失业保险的类型P118∙按照参加失业保险是否自愿,分为强制性失业保险(国家立法或政府制定规章强制实施)和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工会组织实施)∙按照获得失业保险金的不同依据分为权利型失业保险和调查型失业保险∙按失业保险制度层次上的不同安排分为单层次失业保险和多层次失业保险。

3.失业保险基金筹集方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P119∙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德国、加拿大、日本等)∙由企业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

(法国、希腊等)∙由政府和企业共同负担。

(意大利、美国、冰岛等)∙由企业一方全部负担(印尼、阿根廷等)∙全部由政府负担。

(澳大利亚、新西兰、匈牙利等)∙全部由个人负担(前南斯拉夫)4. 享受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P119•失业者必须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失业者必须已参加失业保险•失业者必须由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第七章1. 医疗保险的概念与特征P136∙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一俩资金,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照顾的一种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