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护理专业建设方案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2月目录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1)(一)建设背景 (1)(二)建设基础 (2)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5)(一)建设思路 (5)(二)建设目标 (5)三、建设内容 (8)(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8)(三)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9)(四)加强教学条件建设 (9)(五)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系统培养 (9)(六)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10)四、建设资金预算 (10)五、改革举措 (11)(一)深化校企合作,完善“2221式”人才培养模式 (11)(二)努力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12)(三)提高教师素养,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14)(四)打造一体化课堂,完善实习实训条件 (16)(五)积极开展护理教学研究和科研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 (17)(六)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系统培养形式 (17)(七)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18)六、保障措施 (18)(一)组织保障 (18)(二)制度保障 (18)(三)资金保障 (18)(四)项目建设过程管理 (18)七、预期成效 (19)八、建设进度与绩效考核 (19)专业建设负责人:李志(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教授)专业建设小组成员:安月辉(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张军(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梁冰锋(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葛作然(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王珊(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李贺芝(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助教)马晓卿(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助教)苏倩(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助教)行业企业:张玉英河北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赵振彪河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胡文清河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主任穆瑞光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李同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曹美凤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护理部主任张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妇产科护士长任庆茹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外科护士长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1、行业与区域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增加,对医疗卫生、护理服务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统计显示,2010年河北省总人口达到7092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989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4%,高于全国平均数。
预计到2015年,全省老龄人口将达11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5.5%,到2020年将达到13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7%,届时将接近中度老龄社会。
社会对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精神卫生护理的需求,已成为重要社会问题。
培养护理人才,发展护理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人才需求分析按照《河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要求,2015年注册护士配置标准为每千人口1.72人~1.74人,即到2015年河北省注册护士总数应达到约12.6万,比2011年增长3万余人。
目前河北省内每年培养的大专以上护理人员满足不了行业发展的需求。
此外,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卫办妇社发〔2011〕83号)要求,现有的社区护理人员距注册护士3名/万人口的标准还有很大的缺口,因此培养护理人才,发展护理事业,是卫生资源配置的需求,也是卫生资源结构调整的需要。
(二)建设基础1、专业基本情况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河北省唯一的一所女子学院,在进行大量的走访调研后,开设了护理这个人才紧缺、有良好发展前景并适合女性学习的专业,设置合理,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
专业建设能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用人单位参与了专业基本建设和其他各教学环节,在学校与行企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于2008年开始招生,2009年被确立为学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现有在校生1300多人,毕业生254人。
护理专业教学团队有教师28人,专任教师14名,兼职教师14名。
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占40%,专业教师中硕士以上比例为4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为55%。
兼职教师中高级职称占84.2%,行业一线经验教师占97.6%。
教师自编教材3部,开发基础护理光盘及基础护理实训手册一部,发表论文多篇。
护理教研室被评为院优秀教研室。
2、教学改革护理专业始终坚持“校院结合”、学校教育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注重实践、职业技能培养及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不懈努力,与医院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
每年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议,邀请行业专家、用人单位代表为专业发展出谋划策。
结合人才需求调查的结果与专家意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教育特点积极探索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引入行业标准,使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以工学结合为目标,规划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环境;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收到很好的效果。
3、实践教学条件(1)校内教学基地建立护理实训教学基地是我校护理专业实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重要场所,该基地占地2000平米,设置护理示教室、各科模拟病房、外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妇婴护理、基础医学实验室等12个实训室,配备了先进教学设备和护理仪器,创造仿真的职业环境,现代化模拟病房,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护理专业始终把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训练和专科护理基本技能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实验开出率达100%,为学生护理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2)校外临床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坚持走学校与医院联合办学之路,现校外共有14所临床教学医院,各教学医院均建立教学病房,将其设置在各临床科室内,人员和设备上相对独立。
护生的德育考核、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健康教育训练、护理查房及对病人实施整体化护理等各项带教任务均先在教学病房落实。
4.社会认可度护理专业目前只有一届毕业生,学生零距离上岗率达62%,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在省内外开辟了多家护理实习实训基地,拥有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四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实习基地。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招收专科层次护士46名,其中我院护理专业学生7人,占到录用总数的15.2%。
护理实训中心医学基础实训基地 临床技能实训基地生理、解剖实训室 生物化学实训室 基础护理实训室 外科护理实训室母婴护理实训室 重症监护实训室 健康评估实训室2010年护理专业首次参加河北省卫生厅组织的技能考核即取得了优秀的好成绩,3名老师获得优秀辅导教师称号,15名学生获得优秀技能选手的称号。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一)建设思路坚持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立足河北、服务京津,以卫生服务市场需求及护理事业发展为导向,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先导,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动力,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为重点,以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为保障,为河北省及周边省市输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合格的护理人才。
利用3~5年的时间,力争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在省内有较高知名度、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成为石家庄地区乃至河北省护理人才教育基地。
(二)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经过建设,形成“以人为本、学做一体、校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成集教学、实践、培训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满足学生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打造一支专兼结合、梯次合理的“双师”结构队伍,引进专业带头人,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并使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将本专业建设成省级特色专业。
2、具体目标(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目标推进院校深度合作,构建政府统筹、学校主体、医院和用人单位四方联动、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院校合作委员会,制定专业建设委员会章程、院校合作章程,实现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育人机制。
(2)人才培养模式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及用人单位对护理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形成“以人为本、学做一体、院校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突出学生人文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通过建设工学一体化课堂,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努力做到教学做一体,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在救死扶伤的实践中得到职业熏陶和能力训练,推进校企成立政府统筹、学校主体、医院和用人单位多方参与的护理职教集团,建立院企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3)课程体系目标以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根据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的对接,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践性、有效性;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护理专业特有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革各类课程考核方法,采用多元化考核手段,突出技能、应用能力考核。
力争3年内护理基本操作、母婴护理等2-3门课程达到校级精品课程标准,1门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力争主编或参编国家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5-6部,参研以护理教学及临床护理实践研究性的省级及省级以上科研课题2-3项;开发容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为一体的立体教学资源包,为护理学生提供在线资源和课程资源。
(4)教学团队目标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科研能力突出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护理一线工作人员为兼职教师,同时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鼓励教师学历进修,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逐步形成以专业带头人和专业名师为龙头、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职教师为基础的“双师”优秀教学团队,做到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80%;硕士研究生50%;高级职称占45%。
(5)实训基地目标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建、完善护理实训中心,建立省内一流的实验室和模拟病房,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建设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满足学生实习实训、人员培训和为社会服务需要。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增加5-6个校外实践基地,努力建成自己的附属医院。
(6)专业群目标以护理专业为主,积极发展相关专业,增设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康复护理及涉外护理等专业,使现有的护理大专业细分化,增设涉外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等方向,科学构建专业群,提升护理专业人才多元培养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