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节序曲乐器分析

春节序曲乐器分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春节序曲乐器分析篇一:《春节序曲》赏析《春节序曲》赏析1.作者李焕之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

1919年出生于香港。

1936年春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和声学。

自1954年起,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音协创作委员会主任,《音乐创作》主编等职务。

1985年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李焕之自幼爱好民间音乐,热心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

1935年后,即开始创作歌曲,作有《牧羊哀歌》、《黄花曲》等。

李焕之根据中国民间及古代音乐的丰富素材,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创造出表现新时代精神而又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的作品,深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

其代表作有《生产忙》、《茶山谣》、《八月桂花遍地开》等民歌合唱;民歌合唱《苏武》与民歌合唱套曲《胡笳吟》,以及管弦乐《春节组曲》、筝协奏曲《泪罗江幻想曲》、箜篌独奏曲《高山流水》等。

他创作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现在已成为我国每年新年音乐会上必演曲目,是一部民族交响乐中经典之作。

李焕之在合唱指挥、理论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在革命战争时期,他曾多次指挥大合唱《黄河》、歌剧《白毛女》的演出。

1957年在第6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他指挥北京青年业余合唱队的演出获得金质奖章。

他的音乐理论著作有:《作曲教程》、《怎样学习作曲》、《音乐创作散论》、《民族民间音乐数论》、《论作曲的艺术》等。

2.作品背景《春节序曲》创作于1955年—1956年,取材于作者早年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展现了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他以陕北民间秧歌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

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乐曲描写的是过春节人们扭秧歌的情景,乐曲里加入了闹秧歌的锣鼓节奏,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中间部分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

3.思想内容《春节组曲》由四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叫做"春节序曲",描写的是过春节人们扭秧歌的情景,乐曲里加入了闹秧歌的锣鼓节奏,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乐曲欢快热烈。

中间部分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其主题先由双簧管演奏,再由大提琴重复,最后由小号独奏把音乐推到高潮结束。

"春节序曲",是按照"秧歌"的结构写成的管弦乐曲。

"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

舞者通常扮成各种人物,手里拿着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起舞。

表演形式分过街、大场和小场三部分。

过街是秧歌队在街上行进时,按音乐节奏表演的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大场是热烈火红的大型集体舞,常常走出各种复杂的队形来。

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小型舞蹈或歌舞小戏。

"秧歌"的开始和结束是大场,中间穿插着小场。

《春节序曲》的引子相当于过街部分。

第一部分是热烈的快板,描写大场的歌舞场面。

中间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

接着回到第一部分的音乐,描写秧歌以大场收束。

最后的尾声重复了引子的后半部分。

4.风格特点引子部分以两个具有对比性质的音乐主题组成了序曲的引子以强烈的节奏、力度的对比、旋律的起伏,提示了洋溢于全曲中的欢快情绪。

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明快粗犷,节奏不断紧缩(c大调),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和热烈气氛。

第二主题活泼流畅,由长笛吹奏主旋律,双簧管吹奏对位声部给予衬托,音乐表现了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

中部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F大调),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了对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

在小号变奏了这个抒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再现部。

重复部分在这里,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音型,表明更热烈的群舞又开始了。

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在这里作部分重复和变化重复,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5.审美感受春节序曲是一首节日里欢唱的管弦乐曲,在我国可谓是脍炙人口,不论在那个地方听,都会给人快乐和喜庆的感觉,就放佛看到了作者所要描述给我们的陕北人民大丰收的忙碌场景,人民脸上挂着笑容,相互祝贺,共庆丰收,曲调幽美,节奏感强,似乎让一切烦恼烟消云散,只剩下快乐相随,用柔和加明亮的乐器抒发内心感受,很容易让我们产生共鸣,产生联想。

在组曲里面序曲更显得流畅和喜气洋洋,被用在开春之际,寓意万物生机,生命复苏。

给人以美的感受,回味长久!6.认识教育我是一个喜欢音乐的人。

总以为音乐可以表达所有,带来快乐。

远离烦恼,很高兴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能有音乐鉴赏课,让我知道了以前所不了解的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文学修养上面带给自己很大的提高,丰富了见闻,增长了知识。

但是我也是一个爱唱的学生,记得以前老师也说过这样的话,希望学校把想唱的和想听的学生分开来上课,这样会各得其所,但是能不能还是另一回事呢。

每一次听到老师在带领我们学唱时我总是那么的认真和仔细,但是只是针对学唱,可能在赏析方面我做的还是不够好,还有很多我没有掌握的,但是我是打心里喜欢,老师也是很专业的,交给我们的知识也很广泛。

认识了中国传统的一些东西,更了解了国外一些优秀的经典的音乐作品。

才知道我们的世界是这样的丰富多彩的,音乐是这样的可以让人自在舒服。

曾经我也幻想过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那种专业歌手一样站在舞台上给下面的人演唱我的歌声,希望带给他们快乐。

但是很多原因我没有能够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也只能是自己在私下里瞎唱唱。

音乐鉴赏课的学习使我认识到自己是真的是对音乐的知识个意境还所知甚少,想说一句老师谢谢你,虽然可能俗气了一点,但是是真心的感谢。

当然或许有些同学可能不喜欢这门课或者是老师您,没有人可以做到完美,就像音乐,不会有最美的声音,没有一种声音是让地球上所有人都感觉好听的,但是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特别的声音和一定数量的听众,音乐才显得丰富和多彩。

正如我们这些求学的学生一样,有自己喜欢的,有自己不喜欢的。

在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我想我们可能会学的更好。

真的很希望能多学习一些音乐的听赏和学唱的知识,可能下学期就没有这门课程了,但是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多感受他们。

我想,多学一点知识没有什么不好的,不管是什么方面的。

最后,谢谢老师这一学期来多我们的培养和教育。

祝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欢乐,新年快乐!篇二:春节序曲鉴赏耳熟能详中的新味道——《春节序曲》赏析【摘要(Abstract)】《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李焕之先生于1956年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

这套作品取材于作者早年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李焕之先生通过乐曲向大家展现了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

人们对这首气氛欢快、情绪激昂曲目的喜爱程度绝对是中国交响作品历史上空前的。

1989年,《春节序曲》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1993年6月,《春节组曲》等作品入选“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足见其魅力所在。

“ThespringFestivalprelude”isthefamouscomposermrLihuanZhiin1956theorchestralwo rkcreatedthefirstof“thespringsuite”movement.ThisworkbasedonauthorearlywhenthespringFes tivalinyenanthelifeexperienceandfeeling,mrLihuanZhi musicshowedtoeveryonebypeoplesrevolutionarybaseinsp ringFestivalwarmexultscenesandunitylove,mutualgreet eachotherthemovingpictureanniversary.Itfirstatmosph ereandlively,spiritsupthepiecesofthechinanationalsy mphonyfondnessdegreeisabsolutelyunprecedentedintheh istoryoftheworks.In1989,“thespringFestivalprelude”wasawardedchinarecordcorporation “goldenrecordsaward”;June1993,“thespringFestivalsuiteand”soonthework“20centurieschinesemusicinclassic”,itservestoshowitscharm.【关键字(Keywords)】春节序曲ThespringFestivalprelude管弦乐orchestralmusic喜庆场面joyousscene复三部曲式compoundthreeparttunetype李焕之Lihuanzhi【正文】(一)地位与成就《春节序曲》是李焕之的管弦乐《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

《春节组曲》作于1955-1956年间。

作者曾在1943和1944年在陕北和当地群众欢度春节,感受很深。

《春节组曲》集中表现中国北方过春节的热闹景象。

全曲分四个乐章:《序曲》(大秧歌)、《情歌》、《盘歌》和《灯会》。

其中最经常演奏的是第一乐章《春节序曲》。

(二)背景和氛围春节是中国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在西北地区,每逢春节就举行红火的秧歌舞活动,人们同歌共舞,互相祝贺。

“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

舞者通常扮成各种人物,手里拿着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起舞。

表演形式分过街、大场和小场三部分。

过街是秧歌队在街上行进时,按音乐节奏表演的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大场是热烈火红的大型集体舞,常常走出各种复杂的队形来。

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小型舞蹈或歌舞小戏。

“秧歌”的开始和结束是大场,中间穿插着小场。

在晋西和陕北,流行着一种“伞头秧歌”,秧歌队中有一举足轻重的歌手,左手摇响环,右手执花伞,俗称伞头。

是一支秧歌队的统领。

领舞的伞头要善于领唱传统的歌词以及即兴编唱新词,以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

一般是先唱后舞,演唱时,众队员重复他所唱的最后一句,形式简便,生动热闹。

秧歌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排街、走院、掏场子,并代表秧歌队即兴编唱秧歌答谢致意。

(三)结构与曲式《春节序曲》的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A-b-A1复三部曲式:A段之前有一个引子(合唱中第1至第14小节)由乐队全奏“开场锣鼓”,以强烈的节奏、力度概括全曲节奏、情绪特征,将听众带进欢快热烈的大型群舞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