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与室友交往

心理学与室友交往

心理学概论经济学实验班高伟婷1012029851心理学与室友交往在大学,大部分学生都住校,这种情况下,与室友的交往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人际交往中的一方面,我们首先应该意识到,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

[1]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

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2]而与自己朝夕相处四年的室友之间的交往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室友关系最难处,大学里对人改变最大、影响最深的,也是朝夕相处的室友。

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个成员的学习、生活乃至健康。

不健康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也最大。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室友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室友关系的。

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

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室友关系的发展。

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而且,谁都渴望寝室有家的和谐融洽,让学习之后劳累的自己有个可以休息的归宿。

谁都希望与室友亲亲密密,情如一家,多少冲淡一些思家的煎熬。

然而事情偏偏有时不如愿,今天可能两个人在争吵,明天又有谁在赌气,全寝室里也会空气紧张。

[3]与室友难以相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回寝室便没有“归宿感”,甚至成了不敢回、不愿回、不想回的令人痛苦的地方;二是与寝室中的某个人合不来,产生“疑邻人偷斧”的心理,越不喜欢谁,看他每个动作,听他每句话心理都觉得不舒服。

久居同一屋檐下,有这种感觉也是很难受的。

而一旦寝室室友之间产生了矛盾,各种表现也都让寝室的其他人无可奈何。

表现主要有:⒈寝室成员很难聚齐每天上完课,寝室中的人都不想回寝室,每个人都随便找个地方,在教室的说是上自习,其实也就是找个地方打发时间;去网吧一类的娱乐场所的则是排遣寂寞,与虚幻世界的人交流;找原来的朋友的则是想从朋友那找点安慰。

⒉寝室中缺乏交流每天寝室中只有晚上该睡觉的时候人才能聚齐,而且进门时是自己拿钥匙开门,不会去敲门,让室友开觉得是一种麻烦。

到寝室之后也都是谁忙谁的,有什么需要借的也都是去旁边寝室借,忙完了就去睡觉。

就这样,寝室中唯一的可以交流的机会也在沉默中流失。

⒊室友“特立独行”每天上课大家谁走谁的,不会一块去上课,即使在一个教室上相同的课。

到教室也是四个人坐立四个角。

看着其他寝室的人都是亲亲的坐在一块,分享各种东西,上课打个瞌睡,让寝室姐妹兄弟盯着哨,各种幸福的举动让这寝室的人看着只想流泪。

其实谁又不想有这种幸福呢?只是种种纠结让成了这种状况。

而且吃饭的,逛街,什么的更不可能一块。

既然知道寝室室友之间之间有问题,为了大家能像亲人一样,那就应该找出原因:经常或持续地与室友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问题产生争执;对室友表现口头和/或非口头上的敌意;解决与室友冲突的努力一直不成功;当接触到不喜欢的室友时,感到焦虑和愤怒;由于个性不同与室友发生冲突;由于价值观取向和兴趣不同与室友发生冲突;由于室友之间的冲突,出现应激、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几乎把冲突的责任都推诿给室友;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缺乏建立和维护广泛社会网络的技能。

[4]再分一下类型,应该包括:1、自我中心型。

在与室友在一起时,“我”字优先,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

在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是乱发脾气,根本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2、自我封闭型。

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故意把自我封闭起来;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原因却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

这样的人一般性格内向孤僻,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

[5]3、猜疑妒忌型。

猜疑心理在相处过程中,猜疑是人际关系和谐的蛀虫。

另外,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嫉妒心,这是常事,一定的嫉妒心,可以激发人奋发向上的积极性。

而一旦这种嫉妒心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影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

嫉妒心,嫉的是贤,妒的是能,这就是所谓的“嫉贤妒能”。

如若自己不能够很好的调节心态,发展到极端就会产生同归于尽的心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得到。

自己不成功,他人也休想成功。

4、相处复杂困惑迷茫这是很多大学生的心灵写照,熟悉了周围的环境,认识了周围的同学,才发现校园的生活并不想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人的想法也不再像高中那样单纯了,调查显示,宿舍关系占45%,[6]人与人相处的好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都在为人际关系发愁,你说能不郁闷吗?5、面子问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面子更是大学生的一大怪癖,大学生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等,本来只要打个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打招呼,不道歉,而是出言不逊,结果争吵起来。

更有甚者,一个不让,一个拔拳相向,头破血流,事后懊悔不迭。

双方都在用不适当的方法维护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仿佛谁先道歉就伤了面子,于是层层升级,以悲剧而告终。

[7]其实大家都没有什么根本的利益冲突,发生矛盾也全是源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是大家有些不一致的习惯。

其实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个原因,沟通不足。

既然原因找到了,大家就应该同心协力,解决问题,尽量改变这种状况,所以我们应该要学会大度、宽容。

对于室友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妨开诚布公地跟他谈谈,因为有的时候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妨碍了别人,有人给他提出来后可能就会注意了。

要正确看待每个人的长处和不足。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如果你发现室友出门后彬彬有礼而在寝室里甚至有点粗鲁,可能正说明他真的把寝室当做可以随便表现自己、无须设防的家了。

不能因为谁有某种缺点就讨厌他,如果这个缺点不是品质上的,不是道德问题的话。

大家能够走到一起,本身就是一种缘份大家在一起要真诚相对!你对他们有什么意见最好和他好好谈谈,彼此交流一下这样不仅能化解你们之间的误会而且增加你们之间的友谊.千万不要把"火气"憋在自己心里,时间长了会积怨更深的。

[8]从学校方面来说,由于老师平时工作加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也大,老师对学生顾及不了那么多,特别是关心不够,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自控能力差,老师处理的方式比较简单等,这些都是管理和教育上的漏洞。

像马加爵这样,他性格内向和孤僻,往往养成与众不同的习性,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东西不能释放出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性格被扭曲,找不到合适的释放方式,微小的东西可以控制,但积淀多了就承受不了。

[9]要处理好寝室里的人际关系除了宽以待人外,还要学会悦纳别人。

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彼此不相了解的两个人有可能由于距离产生的“美”而相互欣赏,但近距离地接触后,可能就会发现彼此的很多缺点,所以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悦纳别人,既能欣赏他的优点也能容忍他的缺点。

同寝室的人应该要学着去寻找彼此共同点,有共同点的人总是显得很投缘,哪怕是一点点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思想,都可能成为友谊的使者,在室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善于表现自己,找到和别人的共同点,找到和谐相处的纽带;正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坚持自己的个性,但尽量不要给别人带来不良影响;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因观点分歧而闭口不言,也不因观点新锐就夸夸其谈;有心理问题,想方设法找同学、老师和亲友及时排解,长期压抑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障碍。

[10]希望每个寝室都能加强沟通,每个人都大度一点,这样每个寝室的人就都多了几个家人,大家也都会很幸福!参考文献:[1]soso 心理咨询[2]《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改善对策》—―心理学论文[3]《与室友难处怎么办》心理咨询师培训论坛[4]《大学生心理咨询指导计划》美·Camille Helkowski Chris E.stout Arthur E. jongsma,jr著[5]《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贾玉霞咸阳师范学院学报[6]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publicfiles/[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王巧云熊健圩著[8]《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苏连升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3月[9]《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对策》汪汉荣龙健飞王绪朗[10]《怎么与室友相处的更好》开复学生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