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一、建设目的和意义有机化学是理学化学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
有机化学是揭示构成物质世界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相互键合的本质以及有机化合物分子转化的规律学科;它为农业科学、生命科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有机化学是包括化学、农学、生命科学、食品科学、动物医学和环境科学等在内的诸多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原理性、概念性、结构性和实验性较强的课程。
现代有机化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波谱学及现代测试手段的飞跃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揭示有机化学的微观历程,从而大大地促进了有机立体化学及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除了在本学科纵深发展,有机化学还与各学科广泛渗透交叉,如有机化学与生物学交叉产生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21世纪,随着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高速发展,有机化学日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人们能更多、更主动地合成出许多具有一定功能的以及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为了跟踪学科的发展,各高等院校都把有机化学列为重点学科之一。
学科建设是事关该学科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是提高该学科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关键。
高等学校的竞争在本质上是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和学科水平的竞争。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综合性的战略任务。
为此,有机化学作为现代学科的基石,应当在我院作为一门重点学科来建设。
我们希望把有机化学建设成为学科方向明确;学科特色鲜明;学科队伍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学科建设成果显著的重点学科,力争把有机化学建设成为有一定影响的,处于同类院校领先水平的省级重点学科。
二、学科概况有机化学学科现有5名教师,其中副教授2名,高级实验师1名,讲师2名;博士2名,硕士1名。
骨干教师大多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现在已基本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均较合理的学术新团队,各位老师正努力为学术成果、学科地位的提升而辛勤耕耘。
主持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目,院级科研项目2项,参加各级科研项目多项。
在《化学学报》、《电子元件和材料》、《化学试剂》、《化学世界》、《无机材料学报》、《传感器技术》、《食品工业科技》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
有机化学学科配备的仪器设备较齐全,除基本的教学仪器设备外,还有用于教学、科研的大型仪器设备,可以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
学科组承担的专业课程有:《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有机波谱分析》、《精细有机合成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I)》、《高分子材料》、《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应用化学专业英语》、《应用化学专业实验》、《环境化学》等。
1、现有基础项目截止时间基本数据学术队伍2008.12(在编共5人)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3人讲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2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具有硕士学位1 人年龄结构35岁以下 1 136至45岁 1 1 246至55岁 256至60岁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名;省、市优秀专家名;省百千层次人才名;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名;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名;省级教学名师名。
科学研究2004.1至2008.12发表论文共 15 篇在学术刊物发表15 篇在学术会议发表篇SCI、EI、ISTP收录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发表论文 2 篇/年·人出版学术专著共部出版译著共部获国家级奖共项获省部级奖共项获高校人文社科奖共项获其他科研奖共 1 项获得发明专利共项科研成果转让共项科研成果被采用共项直接经济效益万元2004.1至2008.12 支配科研经费合计 1.3 万元(不含配套),平均每年 0.3 万元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科研经费 0.3 万元/年·人2004.1至2008.12承担科研项目共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项省(部)级项目项厅(市)级项目 1 项承担的横向课题项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的经费合计 1.3 万元教学与人才培养2004.1至2008.12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共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共项获国家精品课共门获省部级精品课共门获省级优秀学位论文共篇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共部获省部级优秀教材奖共部出版教材教学用书共部工作条件2008.12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合计 300 M2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合计 8 台(件)仪器设备值合计 50 万元本学科中外文藏书合计 3 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种2004.1至2008.12投资仪器设备费合计 7 万元用于购置本学科图书经费合计 49 万元用于改善本学科点工作条件的其他投入合计 20 万元2、主要研究方向1)金属有机化学与应用催化2)微波有机合成3)药物化学、糖、核酸生物有机化学4)酯化反应纳米催化剂研究5)微型实验研究3、教学与人才培养现主要为各专业提供基础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和高等有机化学的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与有机化学相关联的选修课程,如《有机波谱分析》、《精细有机合成化学》、《高等有机化学》、《高分子材料》、《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应用化学专业英语》、《应用化学专业实验》、《环境化学》等,以及指导学生毕业论文。
有机化学是面向全系大学生开设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机化学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正确分析实验结果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4、已有物质条件滁州学院有机化学学科目前有本科生物理化学实验室4个,包括基础实验室、物理数据测定室、金属有机化学与应用催化及微波有机合成实验室。
主要仪器设备有: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TENSOR27),高效液相色谱仪(1100),X-射线衍射仪(D/max2550V/PC),微波合成仪等。
5、优势和差距作为负责课程主讲几位教师,爱岗敬业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有机化学实验室具有符合实验教学要求的全部设备,其基本状态完好,并且有一部分开设高水平选做实验、科研的现代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在科研方面几位教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都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当然与其它院校比较起来我们还有明显差距, 如师资数量少,研究团队力量薄弱,很多研究还处于单兵作战状态;研究经费缺乏;研究设施尚不完善,缺少一些省内具有影响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还有缺乏指导研究生经验,网络资源建设不完善等。
我们将努力与时俱进,尽快消除或缩小这个差距。
三、建设目标与发展规划1、学科队伍建设学科队伍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科队伍能力和素质,形成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
一方面,自己培养,将年轻教师送出去学习培训,攻读相应高学位课程,注重教学能力、实验能力、特别是精密仪器设备使用能力、科研能力的提高。
另一方面,引进或招聘学科发展规划中相应专业课程及实验课程的教师或教学能力强的、技术能力高的毕业生或技术人员或专家教授。
2、科学研究我们希望能紧跟有机化学发展的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在传统的研究方向上不断滋生新的生长点;同时关注其他学科中存在的基本有机化学问题,在学科交叉领域做出开发性研究工作。
我们希望整合力量,搭建平台,形成优势,在一些研究领域内形成突破。
3、教学与人才培养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以08省教学质量工程教研项目为契机,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更新实验设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理论和实验教学,编写和引进新的实验教材,统计和分析实验数据,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4、物质条件有机化学实验室设备状态基本完好,使用率高,在大型仪器设备方面,我系通过西班牙政府贷款购置了大量的科学仪器,如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TENSOR27),高效液相色谱仪(1100),X-射线衍射仪(D/max2550V/PC)),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再添加一些必备的仪器。
5、主要措施(1)努力研究有机化学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特点,针对这些新动向、新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
(2)研究新形势下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实践中。
(3) 充分利用条件现有的师资力量,发表高档次的论文,多争取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校级基金。
(4)引进人才,使学科组研究人员职称、学历结构进一步合理,科研水平进一步增强。
经过学科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在已经取得的建设成效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一定使学科的科研水平、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本二级学科对应的一级学科规划1、本一级学科中尚未授权的二级学科名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和物理2、本一级学科5个主要研究方向介绍1)超分子化学与分子器件超分子化学是一门处于近代化学、材料化学和生命科学交汇点的新兴学科。
它的发展不仅与大环化学(冠醚、穴醚、环糊精、杯芳烃、碳60等)的发展密切相连,而且与分子自组装(双分子膜、胶束、DNA双螺旋等)、分子器件和新兴有机材料的研究息息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讲,超分子化学淡化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和材料化学之间的界限,着重强调了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超分子体系,将四大基础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为分子器件、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且为21世纪化学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方向。
以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力键合起来的复杂有序且有特定功能的分子结合体—“超分子”是共价键分子化学的一次升华,被称为“超越分子概念的化学”,它不仅在材料科学、信息科学,而且在生命科学中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高分子离子液体合成与性质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溶剂,在有机合成、导电、萃取分离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正在兴起,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浓厚兴趣。
目前,离子液体用于各类有机合成反应如双烯合成、傅-克反应、聚合反应等催化体系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如反应产物的高选择性,易循环回收利用等。
将离子液体与高分子材料相结合,合成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这方面的工作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在这方面主要是合成高分子聚电解质及高分子催化剂,但是从已经研究出的结果来看,这方面的研究应用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可合成液晶材料等等,相信这一领域的研究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3)功能材料具有优良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生物医学性能的功能材料制造的功能元器件是信息、空间、能源等现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先导、基石与支撑。
本学科在此领域主要从事涉及气体敏感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锂电材料、催化新材料及催化过程的理论与工程研究。
4)生物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核酸、蛋白质和多糖三种主要生物大分子及参与生命过程的其他有机化合物分子。
它们是维持生命机器正常运转的最重要的基础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