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食品安全古往今来,“国以名为本,名以食为天”,中国的老百姓一直都把食物当成无尚崇高的天一样的尊敬,而且“吃”或者说是“食”在我们的历史进程中又起着载舟覆舟的重要作用。
而对于个体而言,人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食物,食物对于人而言有三种功能,一是愉悦功能,也就是满足我们的嗅觉和味觉器官对于香气和美味的欲望,同时消除饥饿感觉;二是营养功能为我们身体的生长发育和运动提供各种营养素。
三是预防疾病。
所以“食”文化无论是于个体于国家都是及其重要的。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今食品让我们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应该就是食品安全,那何谓食品安全呢?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而现今对于食品安全我们国家又是何种现状呢?一直把中国称为自己“菜地”的岛国日本,却把该月定为中国蔬菜检查强化月,实行100%抽样检查。
“中国产的冷冻菠菜残余农药超标180倍”,在日本媒体经常见到这样的标题。
而日本《经济学人》杂志也在推波助澜:“从中国进口的蔬菜就象在农药泡过的一样。
”仅此一项就使山东数万农户大幅减收……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目前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仅为23%,而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等国家农业初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已达到80%以上!这便是我们在国际大环境中的处境与现实。
而现如今生活中的食品问题接踵而来,让人们不禁心惊。
可以将鸡肉、猪肉轻易加工成为口感以假乱真的“牛肉膏”,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的“瘦肉精”,染色馒头,爆炸西瓜,回炉面包,毒生姜。
数不胜数。
甚至于走出家门来两串的小吃先而如今大家都不敢乱吃。
四川人引以为傲的的“名片” 四川泡菜”;以“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老蹿(发软腿)”的酸汤鱼;火热全国的“水煮鱼”的是如何变成了“口水鱼”的;经郭达、李奇等陕籍笑星之口红遍全国小吃市场凉皮却是用脚和面甚至还给面里掺尿、吐口水;时下中国与韩国争相欲将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美味粽子如此这样给成了令人作呕的怪物;几千年传下来的美味豆腐,又是如何成为“黑豆腐”的呢在“没完没了”与“十面埋伏”的毒食品面前,而又是何种原因导致而今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呢。
一是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最重要因素[10]。
据卫生部提供的信息,2003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
与2002年比较,重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196.1%、80.7%、134.1%[11]。
但是,在我国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中,大量肠炎、痢疾等散发食源性疾病病例以及病毒、寄生虫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并不包括在其中。
我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现状表明,由肠道致病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菌O157∶H7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伤寒沙门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 污染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及疾病散发是直接造成人体健康损害的主要食源性危害[12]。
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5%以上[8]。
因此,在我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对健康的严重威胁。
二是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0]。
最近几年, 各级政府纷纷制定了停止生产和使用部分剧毒化学农药的法规[13] 。
2000 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3 周年总结会上, 农业部门将采取措施, 停止批准新增甲胺磷、对硫磷等5 种剧毒农药的登记; 部分省市决定在农药用药高峰之际, 全面禁止在蔬菜区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然而, 在2001 年2 季度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 已被禁止使用的两类高毒农药甲胺磷、氧化乐果检出率依然很高[14] 。
农药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已不仅仅停止在专家呼吁和社会关注的程度上了。
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污染在国际上一直受到关注,因其具有明显的致癌性、生殖毒性和免疫毒性。
科技部“十五” 重大攻关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显示,日前我国每人每日二恶因膳食摄入量为72.48pg,按体重折算成每日膳食摄入量为1.21pg/kgbw每月膳食摄入量为36.24pg/kgbw,这一污染水平已经与发达国家使用垃圾焚烧技术造成的污染水平相当。
三是食品新技术、新资源(如转基因食品、酶制剂和新的食品包装材料)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10]。
近十年来,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在农业和食品领域显现出极大的生产和市场潜力,丰厚的利润和高额投资使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16]。
生物安全所致的食品安全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用传统的毒理学试验方法和危险评价程序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的诸多困难,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还不能肯定转基因食品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四是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管理水平仍然偏低[10]。
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不断发展,2001年全国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比1995年增加12.6%,达432万户,从业人员比1995年增加5%,达到门17万人。
另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8%,其中食品加工业占食品工业增加值的29.48%。
食品行业涌现出一批达到良好生产规范(GMP)的、有实力的企业,出现了采用定牌加工(0EM)模式进行跨省合作的大型企业,他们以完善的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做技术保证,不断开拓市场[17]。
但是,食品行业中达到GMP的企业所占的比重现还较低,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加工设备落后、卫生保证能力弱的家庭作坊、食品摊点等仍然是影响食品卫生水平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食品行业特别是饮食业吸纳了大批城市下岗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但另一方面由于加工设施简陋、卫生知识缺乏、操作技能不熟等,也给食品卫生带来隐患[18]。
五是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食品进行犯罪或恐怖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7]。
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食品进行破坏活动的案件越来越多,2002年9月发生在南京的特大鼠药投毒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2003年因投毒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起数与往年相比明显增多,是引起中毒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投毒的物质主要是剧毒急性鼠药(大多数为毒鼠强),高居中毒致死原因的第一位。
2003年全国共报告重大剧毒鼠药中毒75起,1316人中毒,121人死亡,病死率为9.2%[11]。
这类破坏活动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是扰乱了社会的稳定团结。
六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条件、手段和经费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10]。
自建国以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就致力于卫生队伍的建设,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拥有10万人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和20万人的技术队伍,但是,这与432万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1117万人的食品从业人员相比,卫生监督资源显得十分有限[17]。
为了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首先要完善有关法律体制的制定增加执法人员责任感,对政府有关执法部门人员、管理人员,对从事食品种植、生产、销售人员以及家属应系统地、经常性进行开展道德、责任、法律法规教育、宣传,在他们心中牢牢地树立起质量关、道德观来进行这种工作。
政府有严格的奖惩制度,从思想源头上把住质量安全关,净化了思想,就不会有不净的行动及后果。
这是根本,根本抓不好,手段及制度均起不了作用,问题会时而发生;其次要净化市场源头,重点应对人民每天需食用的粮食作物、蔬菜、水果、饮用水等严加控管,进行规范型、创新型种植、生产结构及生产保障体系调整。
市场上的食品应由大型的、符合质量要求的、国家认可的种植专业户、集团,生产厂家的食品占绝大部分,对落后的、零星的、质量无保障的种植户、生产小厂适时淘汰,或成无人问津而自灭。
净化市场是源头,这一步抓好了,购者放心;当然,与此同时要建立市场级检测体系,即在中、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设臵检测仪器、提供检测方法,随时对有关食品主要质量参数进行检测,可由市场专职检测人员或人民群众开展抽检。
国家应投入一定费用开展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供市场快速确认质量。
如此,不合格产品难以上市,也不敢上市,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上市;分片管理并发动群众,即在中、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设臵检测仪器、提供检测方法,随时对有关食品主要质量参数进行检测,可由市场专职检测人员或人民群众开展抽检。
国家应投入一定费用开展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供市场快速确认质量。
如此,不合格产品难以上市,也不敢上市,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上市;增加媒体透明度,网上、电视台、报纸应有计划、有针对性适时报导食品检测结果,对优质、合格产品进行表彰,引来认购者,使其受益,不合格者暴光,让其下架或受冷落,令其整改或停产,多方面、全方位开展关注,持之以恒。
对于当今的食品安全问题,仅仅依靠政府出台的政策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我们广大民众也需要找到一些对策来保护自己,而不是坐以待毙。
首先我们应主动学习一些食品安全的判断知识,掌握食品标签的识别方法,查看各种标识、标记是否完备。
例如市场准入标志QS,计量合格标志C,配料表的内容,厂名厂址是否齐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执行标准,使用和储藏方法等;其次,应尽量购买大企业或知名品牌的食品。
这类企业从原料采购、生产成品、质量检验到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都比较完备,能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质检部门对这些企业有相对定时和规范的检测,有些企业的执行标准甚至高于国家标准,安全可靠性相对较高;再者,选购食品时,尽量到超市或连锁店购买。
这类企业一般都从正规渠道采购产品,有严格的进货验收制度和销售记录,对食品质量的把关较严,有正规的售后服务渠道,食品质量的安全可信度较高;在外就餐时,选择有证照的餐饮单位;发现有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改变食品安全现状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