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鉴赏》教学实录
着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
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就像辛弃 疾感叹:“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 人会,登临意。” 四.明确诗歌中多样的艺术手法
日斗兵稀”。衰草连天,孤城落日,士
兵努力作战,人数逐渐减少,但却不 能冲出包围。用边塞阴惨的景色,烘 托出战事的惨烈,战士们伤亡惨重。 作者对战士们充满了同情。
机会多,所以很有吸引力。但战争又 很残酷,所以才有种又爱又恨的感 觉。
术手法?
生:对比。 生:借景抒情。 生:用典。 生:对偶。
但战士们英勇作战到最后一刻。 师:诗歌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对
战士们的赞美?
师:你的历史知识不错呀。 生:我们历史正学与此有关的
知识呢。
生:“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 来岂顾勋?”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
士兵是何种情感呢?
生:充满同情,他们没有一个李
生(七嘴八舌):世路艰难,离别
_
万方数据
口圆圈瞄趔丛萱娃塾童
广一样的好上司。 师:这句虽无任何议论,但作者
的情感和观点却表露无遗。作者的 同情对象是不是仅限于士兵呢? 生:还有思妇。“玉筋应啼别离 后”“少妇城南欲断肠”都是写思妇 思念征人,作者也很同情她们。
士兵浴血奋战,又对战士苦战无限
同情;既厌恶战争,又渴望在战场上
师:文学作品中只有真挚的情 感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恰当的 艺术手法来为其增姿添彩。请同学
们找一找《燕歌行》中运用了哪些艺
建功立业。为何会出现这种看似矛
盾的情况呢?
师:对拼死作战的英雄们只有
同情吗? 生:还有赞美。虽然敌人凶猛,
生:我觉得和时代有关系。盛唐 时期国力强盛,疆域扩大,军事力量 强盛,战事频繁,这样在战场上立功
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两句写战
士在前线流血魉牲,将帅却安居营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下面请 同学们整理一下刚才的问题,等一
下我们进行交流。(生思考整理) 师:哪位同学先来交流一下你 找到的? 生:我找的是景,有瀚海、萧条 的山川、深秋大漠、边塞衰草、孤城、 落日。 师:找的很准确,哪位同学再来 交流一下。 生:我找的是“物”,有烟尘、金、
帐,流连声色。运用对比的手法,讽
刺了将领们不爱护士兵,不关心战 事。 师:是不是所有的将领都不顾
《从军北征》) 师:请同学齐读诗歌,找出诗歌
中提到的意象。 生:有天山、雪、风、横笛、碛里、 征人、月。
战士死活,只顾自己享乐呢?
生(齐答):不是。
师:哪位同学有补充?(师提示)
既然有笛子,就一定要有……
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了我们刚才讨 论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诗的后两句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PPT出 示严武的<军城早秋》) 三.探讨情感的形成原因 师:讨论到这里,我们可以体会 到边塞诗人内心的矛盾:他既颂扬
师:杜甫《兵车行》里说:“信知 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这样看来,只
要有战争,不论男女,都不会有好日 子过的。哪位同学再来交流? 生:“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
师:很准确。杨炯《从军行>中哪 两旬可以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呢?
生:“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
容。陆游<书愤>的颔联抒发了作者 何种情怀?(PPr出示陆游《书愤>)
生(齐答):报国无门的忧愤。 师:为何会有此之愤呢?
生”。作者想建功立业。
师:下面我们结合一首诗歌,看
生:南宋半壁江山沦落,统治者
不思收复山河,诗人热爱祖国,所以 才会有这种感情。 师:确实是这样。诗人们虽洋溢
W
写到边土,从士卒写到将帅。从“孤
城落日斗兵稀”写到“死节从来岂顾
对我们准确把握诗歌的含义很有帮 助。那么有哪些“人”呢?哪位来说一
下?
勋”,整体风格雄浑豪壮,风骨凛然, 被称为边塞诗的压卷之作确实是实 至名归。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诗
中的相关语句分析,这首诗歌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情感。 生:我分析的是“战士军前半死
这里的玉筋实际上是指恩妇。就是 说,用“玉筋”比喻思妇的眼泪,又
用眼泪代指思妇。 师:同学们分析很到位。可见了 解常见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燕歌行》,大家在听的同时要注意
在书上标出诗歌中与战争有关的 景、物、人。(学生朗读) 师:大家觉得这位同学读得怎么 样? 生:读得很熟练,不过“校尉” (xia0
ai)他读成-fjia
a
0
W
ei。
师:听得很仔细。大家还能举出 “校”读“xi On的例子吗?
生:我来说。有汉将、天子、校 尉、单于、胡骑、战士、美人、少妇、征
人。
生(七嘴八舌):上校、少校、学
校、校长……
师:除了在《燕歌行》中出现的 这些景、物、人外。其他边塞诗中还
有哪些常见意象呢?(PPT出示李益
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深蓝夜 幕之下,一轮圆月高悬,不知何人正
站在长城下抬头仰望。可以是他,建 功立业,深受皇恩的霍去病;可以是 他,虽戎马一生,但却从未封侯的李 广;还可以是他们,思乡不得归的普 通士兵……“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 年年只相似”,这轮明月亘古不变, 光照古今。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照 耀边塞的时间应该更长一些,因为
生:和作家的经历有关系。很多 诗人,如高适,也到过边塞,对边塞
生活十分熟悉,所以对那里的生活
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
呈的艺术风格。 五.小结: 师:“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 月挂长城”,这是被称为“七绝圣手” 的王昌龄在<从军行》中的句子。我
才能做出相对客观的描摹。 师:可见读诗歌要联系时代背 景和作者的经历。其实唐代的边塞 诗是风格不一的。请大家比较以下
(生表示同意)那么诗歌中还有哪些 地方运用了借代这种手法? 生:还有“烟尘”,用报警的烟火
代指战争。 生:“玉箭”本指用玉制的筷子,
中的音乐描写来体悟人物情感。
师: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边塞
一下边塞诗的有关知识。
二.明确边塞诗中常见意象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
诗中常见意象。(P玎出示意象,包括
景、物、人以及常见地名) 三.体悟边塞诗中复杂的情感 师:在《燕歌行》中,高适从朝廷
丝塾壹墅缝
《边塞诗鉴赏》教学实录
回陈 冰
墨垦圈逸
内容摘要:边塞诗歌的创作源远流长,作为古典诗歌的一种诗体类型,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盛 开在千年诗苑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以高适的《燕歌行》作为导引,从意象、情感、情感形成原因、艺术手法几 个角度来系统了解一下边塞诗的有关知识。 关键词:意象情感
师:从哪里看出悲凉来的?
生:“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 定河边骨”.这两句写战士都战死 了,全军覆没。
边塞更需要它来诉说这撩乱之愁。
就让我们齐读王昌龄的这首《从军
师:为何会有此不同呢?
生:从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开始 衰落。到了晚唐更是国力衰微,频吃 败仗,自然也就没了自信满满的盛 唐气象。
行》来结束今天的课吧。(PPT出示盛
一.导入: 师:同学们,边塞诗歌的创作源
情感形成原因
艺术手法
悲伤,不能建功立业…… 师:不错,征夫们长期在外戍 边,归家无期,看不到希望,吹奏这
它应是“远戍辛勤久”动作得发出 者,如果指铠甲,又怎么能戍边呢? 可见在这里用“铁衣”代之将士们,
远流长,作为古典诗歌的一种诗体 类型,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
唐王昌龄的《从军行》) 六.作业:请就今天学习内容,自
选角度,鉴赏王昌龄的《从军行》。@
(作者单位:山东平度市第九中学)
师:边塞诗不仅在中晚唐风格
大变,到了宋代,又增添了新的内
万方数据
-
沙场。 生:我不同意,“铁衣”不应是 物。 师:“铁衣”是金属铠甲,为何不 属于物呢? 生:在这一句中“铁衣”是主语,
师:确实是这样,李广体恤下 属,使士卒“咸乐为之死”,是位名副 其实的好将军。在“战士军前半死
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中作者对
师:对诗歌记得很牢呀。大家还
记得以此为题的诗歌多用来表达那 些情感?
两首诗歌,看它们的风格有何不同? (PPrr出示盛唐王昌龄的《从军行》和 晚唐陈陶的《陇西行》) 生:第一首意境壮阔,给人以昂 扬向上之感。第二首就有一种悲凉 之感。
同情,对将领批判,都是因为有战
争,作者对战争有一种深深的厌恶。 师:那么谁又是战争的发动者 呢? 生(齐答):统治者。 师:有人说:“战争是统治者之 间的游戏。”而老百姓永远是这场游 戏中的炮灰! 师:这样看来《燕歌行》中的情 感真是复杂,有对士兵的,对思妇 的,对将领的。对统治者的,还有对 战争本身的。不过这还不能涵盖所 有边塞诗表达的情感。我们还学过 王维的《使至塞上》,哪两句非常有 名呢? 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这两句表达作者何种情感? 生:对边塞雄奇景色的赞美。
位,是盛开在千年诗苑的一朵奇葩。只有他们才能长期 Nhomakorabea守边关。
师:同学们同意这种观点吗?
首曲子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幸甚至 哉,歌以咏志”,不但高兴了可以唱
歌,忧伤时音乐也可以疗伤。这就提 示我们,读边塞诗也要注意通过其
今天,我们就以高适的《燕歌行》作
为导引,从意象、情感、情感形成原 因、艺术手法几个角度来系统了解
接,视死如归,难道是为了取得个人
生:反问,借代。 师:边塞诗歌或慷慨高歌,令人
热血沸腾;或低回浅唱,让人愁肠寸 断。我们只有对诗歌的字句细细体 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不同诗歌
师:事物确实是普遍联系的呀。
哪位还有补充?
的功勋?赞美了将士们不顾私利,为
国捐躯的豪迈之情。 师:“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些将 领眼中只有官爵,而真正保家卫国 的却是最底层的士兵。其他同学还 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对战士赞美,对思妇
师:从诗歌哪旬看出来?
生:“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
生:音乐。还有《行路难>。
师:许多古代诗歌都是可以用 来演唱的,“行路难”是古乐府歌名, 许多诗人都曾以它为题写过诗。 生: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