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3年科技创新总结2013年科技创新总结2013年在集团公司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集团公司按照《2013年**集团科技创新工作计划及实施措施》,通过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管理和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广泛吸收先进的外部科研成果,在制约企业安全生产、基本建设、节能环保等方面开展科技创新,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促进公司更快、更好、更强的发展。
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立了科技创新年领导下小组、规范了科技工作管理体制,确保了科技工作的全面开展,从组织机构、保障机制、工作措施、效果评价和创建成效等多方面细化标准,量化考核,使科技创新工作有检查、有督促、有考核、有奖惩,持续健康发展。
二、科技项目鉴定申报及团队建设对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创新项目积极进行做好总结,安排专人负责整理上报工作,本年度公司组织上报评选省、市、县科技进步奖项目18项,其中8项分获宁阳县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两项通过获得泰安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一项已申报省级科技创新项目评奖。
在县政府实施的“双十工程”,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县级创新团队建设活动中取得良好成绩。
三、知识产权管理情况在集团公司的指导与带领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已初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刚刚起步。
2012年专利授权16项,2013年申报实用新型专利26项,发明专利11项,其中一项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2013年集团公司被宁县科技局评为“宁阳县专利工作先进单位”。
四、群众性技术革新的开展情况为了激发员工创新创造热情,动员和引导广大员工紧密围绕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开展了以qc”为代表的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形成了引导员工立足岗位参与企业创新创效实践的载体,发现了一批基层创新能手。
2013年征集“qc”成果5项,其中3项在**市群众性质量项目评选中分获优秀qc项目、优秀qc信得过班组等不俗成绩。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1、继续加大人才培养,不断扩充人才队伍的知识面,加强人才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
2、抓项目申报。
争取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对集团公司科技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坚持不懈的组织科技项目的申报,力争多立项,不断提高项目的申报质量。
3、促进专利和知识产权工作稳步推进。
面对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专利授权率将会降低的问题,我们将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加大宣传力度。
大力开展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提高创新意识。
积极组织、鼓励、支持、协助专利申报,兑现专利奖励,提高专利技术含量,同时加快知识产权转化生产力的步伐。
4、加强公司员工思想教育,正确认识科技创新对于企业、个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
努力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用先进的思想和技能武装头脑;搭建想事、谋事、干事的科技工作软环境,为全体工作人员提供干事的平台。
尽管,我们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这与公司的快速发展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一是创新环境不优,全员创新动力依然不够强,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激励机制还不完善。
二是企业创新活力不足,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还不突出,具有研发能力、可以开展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还不够壮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集团公司科技创新要求,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为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013年12月27日篇二:生产技术科技术创新工作总结生产技术科技术创新工作总结2012年2月份,生产科始终围绕“两创新、两带动”战略,全面统筹矿井自主创新工作,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实现安全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力度,促使矿井各生产系统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生产技术科作为矿井生产技术服务部门,为矿井生产服务,并进行技术管理、指导和监督工作。
必须及时掌握、使用矿井新技术、新工艺,并对煤矿前瞻性技术研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进一步加大“人人知创新,事事争创新”的浓厚氛围。
现将2月份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总结如下:一、技术创新方面:为了正确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科室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科室全体人员的创新意识,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合理改进生产工艺,改善矿井生产条件,完善了科技创新体系,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用新的眼光,新的思路看待问题,把创新作为工作的灵魂,创新思想、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
如为了解决轨道下山延深在掘进至-70m 水平时,落地变平做交岔点,此时,巷道沿底掘进,顶煤厚度为1.3m左右,由于开拓深度较深,受地压影响,巷道压力较大,在掘进过程中顶煤不易控制,为解决井下抬煤巷道交岔点的支护施工中的一大难题,针对交岔点的具体情况和条件,设计、制造特殊支架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措施。
在生产实践中,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并严格施工要求,不仅保证了施工安全,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使用特制金属拱型支架施工交岔点是一种安全、高效、经济、使用的方法。
通过在二矿进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可以说用特殊金属拱型支架施工破碎岩层交岔点的方法,很值得推广。
2012年,生产科为进一步在工程质量上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之基,质量是安全之本”为理念,务实抓好、抓细、抓实现场管理。
经常深入一线,对各采掘工作面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坚持矿井组织的每月两次月验收及每月三次的“精品”、“亮点”工程验收。
为规范井下验收,还分别出台了各种验收制度及奖罚考核办法等文件及措施。
工程质量验收还实现了数字化管理,为严格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优良品率,还重新修订了全矿统一的工程质量验收数字化验收表格,一切都为努力建设亮点工程和精品工程,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宣传方面创新成果通过报刊、广播、板报等宣传途径,在全矿进行大力宣传,便于相关单位进行学习和推广使用。
三、下步创新工作思路1、加强产学研结合,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解决好制约矿井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是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提高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水平。
二是强化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研究与应用等;三是积极探索复杂地质条件下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关键技术中的难点,解决现场制约安全生产的各类新问题。
2、加大矿井的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力度,及时搞好对广大职工的技术培训,重点抓好一事一训工作,不断提高矿井职工的科技水平和劳动技能。
使他们掌握要领,熟练操作,进一步提高矿井生产的机械化程度。
我们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领导要求相差甚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吸取外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实行对标管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切实抓好2012年创新工作,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效、人才兴矿”之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实际行动推动集团公司创新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为集团公司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生产技术科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篇三:2014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2014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市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改进作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创新与改革,加快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积极推动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为我市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积极组织申报国拨省补资金项目。
针对我市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重大技术需求,围绕《嘉峪关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嘉峪关“十二五”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全省“3341”及全市“4661”项目工程确立的重点任务,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
目前,已组织申报国家级计划项目8项,其中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通过省厅评审已推荐国家),国家创新基金项目6项,已通过省科技评审推荐科技部;省级计划项目67项(含知识产权项目),其中:重大项目7项,民生科技项目1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4项,科技创新平台与科技基础条件建设计划6项,基础研究计划1项,知识产权计划8项。
(二)切实改进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一是完善市级科技计划体系。
在原有的“212”科技计划体系基础上,进一步与省级科技计划体系融合,增设了民生科技计划,启动了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计划,将原新新农村科技示范计划转变为科技促进新农村发展计划,形成与省级科技计划体系相适应的“13441”市级科技计划体系。
二是改进了项目申报书。
针对每一类科技计划项目分别设计出不同的申报书,改变了以往所有计划项目通用一种申报书的做法,使申报项目的研发重点更加突出、技术创新方向更加明确,真正体现了科技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是完成了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征集工作。
截至目前,共征集工、农和社科类项目87项,其中:工业32项、农业43项、社科12项。
四是做实了项目基础调研。
由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征集到的工、农业计划项目,逐项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并形成了初步审核意见,待局务会审议后,会同财政、发改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五是完成了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工作。
今年医疗卫生科技项目经征集、筛选,共下达立项38项,目前已完成拟立项项目计划任务书的签订工作,各个项目如期进行。
(三)着手做好科技项目结题验收的前期准备工作。
以加强项目执行过程监管为目的,设计制作完成了科技项目验收申请书、验收证书等格式文件,将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基本信息、项目执行情况、项目经费决算和项目实施情况工作技术等内容纳入其中,计划在2014年市级科技计划下达后开始对近年到期未验收项目进行结题验收。
设计完成了“项目执行情况统计表”,目前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待修改完善后用于今年全面开展的项目跟踪绩效等相关工作。
二、围绕创新平台建设和产学研合作,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启动工业类市级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在项目征集中明确了科技重大专项的要求,力求在重大科技项目上实现突破。
(能否再具体明了一些、落脚点的站位再高一些)在已创建的研发机构的基础上,今年新推荐申请认定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指导3家企业着手做好申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前期准备工作。
加快市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步伐,启动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请工作,为争创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奠定良好基础。
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启动了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与上面内容重复)重点推动大友嘉能化工与兰州理工大学“电池阳极材料的研发”、甘肃木之君公司与同济大学“高速铁道轨道收缩缝嵌缝材料开发”及澜驰汽配公司与北京华工大学“刹车片复合材料研发”,市属农技推广单位与省农科院等合作开展的“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示范推广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等相关项目,较好地利用了高效院所的智力资源,为企业发展增强了驱动力,为农村建设增添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