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案(1)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案(1)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2、了解公差的概念,会求一个给定等差数列的首项与公差;
3、理解等差中项的
概念,会利用等差中项解决相应的简单的等差数列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情景问题的分析理解和归纳概括,了解等差数列的简单产生过程;
2、通过解决基本等差数列问题的过程,加深对等差数列概念、公差、等差中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探索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2、通过解决等差数列概念的基本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2、了解公差的概念,根据给定的等差数列求公差。

【教学难点】探索等差数列定义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黑板电子白板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想】本课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概念,在讲概念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出等差数列的特点,从而引出等差数列的定义,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定义来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整个过程以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为主,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1、教师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布置预习内容;
2、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标出关键词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完成预习内容,做好上课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学习内容
学生
活动
教师
活动
设计意

课前预

阅读书本P7-9内容,在等差数列定义中的关
键词下面用彩笔画线
自主
完成
抽查
反馈
了解预
习效果
活动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5分钟)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下面的特殊数列。

情境1: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 数一
次,可以得到数列:0,5,,,,,…。

情境2: 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
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

该项目共设置
了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
(单位:kg): 48,53, 63。

情境3:水库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
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
鱼。

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
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5m。

那么从开始放水算
起,至V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
位组成数列(单位:m):
18,15.5,,,,5.5。

独立
思考
并完
成这
三个
数列
引导
学生
分析
比较
每个
数列
的特

通过
具体
问题
引出
等比
数列
的定

活动二
数学建构、引入概念(5分钟)观察:上面三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思考:1、等差数列的定义是怎样的?
2、定义中有哪些关键词?
3、公差用什么子母表示?
4、等差数列的定乂如何用符号语言表示?
结合
课本
定义
独立
思考
后回

板书
定义
及注
意点
用彩
色粉
笔画
出关
键词
引导
学生
理解
概念,
让学
生经
历观
察、猜
测、抽
象、概
括、的
思维
过程
活动三
例题精讲

探究
知新(10分钟)
例1: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写出其首项
及公差。

(1)2, 5, 8, 11,14;
(2)1, 1, 1, 1, 1;
(3)1, 0, -1, 0, 1, 0, -1, 0,……;
(4)-3, -2, -1, 1, 2, 3。

例2:求下列等差数列中的未知项。

(1)3, a , 5;
(2)3, b , c, -9;
独立
思考
后完

巡视
并记
录存
在的
问题
个别
指导
集体
反馈
通过
具体
的例
子,
加深
学生
对等
差数
列概
念的
认识
活动四
水平达


练习巩
固(12分钟)
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的话求出首
项和公差:
(1)-1, -1,-1, -1, -1;
1 1 1
(2)1,丄,丄,丄;
2 3 4
(3)2, 4, 6, 8, 10,12;
2、已知下列数列是等差数列,试在括号内填上适
当的数:
(1)(), 3,(), 9;
(2)1,盪,();
(3)31,(), (), 10.
3、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

(1)如果a12,a3 6,求公差d和a2 ;
(2)如果a2 2, a3 5,求公差d和a1 ;
学生
独立
思考
完成
然后
小组
交流
结果

归纳
小结
请学
生回
答,
并纠
正回
答过
程中
存在
的问
题,
完善
小组
小结
的内

让学
生继
续感
受数
列的
函数
特征,
并进
一步
理解
数列
作为
函数
的特
殊性
活动五
应用迁


能力提
升(10分钟)例3:下列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请说明理由。

1
(1)a n = 3n - 2;(2)b n=—。

n
变式训练: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判断它是
否为等差数列:
(1)a n 3n 1 ;(2)a. 4 2n ;
(3)a. n ;(4)a. 0.
跟寻
老师

路,
尝试

例3
写出
解答
过程
独立
完成
变式
分析
例3
引导
学生
尝试
写出
解答
过程
归纳
小结
解题
方法
通过
等差
数列
的定
义的
迁移
应用,
提升
学生
的迁
移能

活动六课堂
总结、知识升华(3分钟)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1、等差数列的定义。

(强调关键词)
2、等差数列的公差。

独立
思考
后完
成,
然后
小组
交流
各自
的完
成情

巡视
记录
对学
生的
总结
给出
评价
巩固
本堂
课的
内容,
培养
学生
概括
能力、
语言
组织
能力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案(1)
作业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巩固: 必做选做必做
课后巩固
板书设计
突出重占八、、
§6.2.1等差数列的概念
1、问题情境
2、等差数列的定义
3、等差数列的公差
4、注意点
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从而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通过一些简单的等差数列实例,让学生学会求等差数列的公差。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过程。

这节课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数列),进而提出有待探索的问题, 这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观察,逐步抽象概括得出等差数列定义,强化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
补充展开教学,总结出合理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师生之
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
体现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应注意的几点:
1、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抽象性,数列也不例外。

对于刚接触数列的学生来说,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将数列问题抽象具体化,帮助
学生认识并实践。

数列具有丰富的实际应用背景,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
象出纯粹的数列问题这是教学中的难度,也是重点。

2、教学中引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

在学生能接受的基础上适当加大题目量和难度。

3、针对我校学生的基础差问题,只讲基础题型,难题少做或不做, 反复练习。

从中找到自信并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