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教师选调考试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选调考试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选调考试试题(四)专业基础知识部分一、积累运用。

(本题共lO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鲜xian鲜艳新鲜寡廉鲜耻B.解jie解散押解解甲归田C.强qiang强求牵强强词夺理D.宁ning宁静宁愿息事宁人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金榜提名浩然正气B.蝇营狗苟痴心妄想C.始终不瑜贪赃枉法D.脍炙人口各行其是3.下列句子中,关联词用得恰当的一项是()A.青年人不仅要继承前人的事业,而是要做前人所没有做到的事业。

B.所有这些唱词和对白,既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C.韭菜是一年生植物呢,或者是多年生植物呢?D.这么长的课文,即使浏览一遍,也要十几分钟。

4.填人下面这段文字中括号内的词,正确的一组是()《琵琶行》中“同是天涯()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句,是诗中关键句,也是名句。

它(),从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到诗人的宦途潦倒,()了诗人和艺人的感情渠道。

前后两段都是记叙中抒情,这两句却是抒情中说理,这样增强了抒情的深度,提高了诗的思想境界。

A.沦落承上启下过渡沟通B.沦落承上启下过度勾通C.冷落承前启后过度沟通D.沦落承上启下过渡勾通5.与其他三句所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句是()A.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是一个无比丰富的宝库。

B.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

C.有的松树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

D.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6.对二重复句层次划分及分句间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倘若李健能够成功地横渡这个海峡,②就创造了一项新的记录,③也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

A.①I②l③B.①|②|③假设并列假设递进C.①||②I③D.①I②I③假设并列假设递进7.打造节约型校园,时下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请你用幽默、含蓄或典雅的语言,拟写一条贴在餐厅或水房的标语,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

8.春节期间,在上海工作的小张收到了二叔在上海读大学的儿子带来的家乡土特产,他很高兴,给二叔写了一封信,下面是信的部分内容,其中五处要改正,请指出并改正。

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

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

至于您想让我为您的令郎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鼎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惊喜的!——改为————改为————改为————改为————改为——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都在谈“软科学技术”。

何谓软科学?经常听人说:“脑子不够使。

”这其实就是对软科学的需求。

于是,从古至今,所谓“军师”、“谋士”、“智囊团”应运而生。

但是,这些“看得见的头”,毕竟知识有限,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自计算机一出现,人们就把它称为“电脑”,其实,至今计算机并不完全具备人脑的功能。

人脑有四个层次的功能:观察识别、记忆存储、分析判断和想象创造。

前两个层次的功能目前计算机已经具备,而第三层次分析判断就是正在开发的专家系统或决策系统,第四个层次是刚刚开始研究的人工智能。

研究具备上述四种功能的“看不见的头’’为管理和决策服务的科学技术就是软科学技术。

软科学技术的第一个特征是媒介性,它是人和具体的科学技术之间的接口。

第二个特征是综合性,它综合各种自然科学技术,而且使社会人文和自然两大类科学相结合。

第三个特征是应用性。

如果说科学研究是基础研究的话,软科学则是应用研究,所产生的专家系统则是技术开发。

软科学技术的基础是计算机科学,包括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人文社会科学,包括人的社会行为研究的方法论:还有生命科学,包括人脑的生理机制研究。

在上述基础上软科学技术还进行了范围广泛的其他方面的研究。

1l.对“软科学技术”的含义概括准确的一项是()A.研究具备观察识别、记忆存储、分析判断和想象创造功能的管理决策系统的科学技术。

B.研究能够观察识别、记忆存储的专家系统、决策系统的科学技术。

C.研究以观察记忆的专家系统、决策系统、人工智能,服务于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技术。

D.研究具备人脑功能的“高级电脑系统”帮助人更好地运用各类科学技术知识进行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技术。

12.下列不属于“软科学技术”特征的一项是()A.以计算机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和生命科学为基础而进行研究。

B.将对人的研究与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

C.包括了各种自然科学技术。

D.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应用研究。

1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谋士们使用起来不方便,所以极需要研究软科学。

B.“看不见的头”即电脑,并不完全具备“看得见的头”的全部功能。

C.软科学的综合性是指能将社会人文科学和各自然科学结合起来的特性。

D.“具体的科学技术”是指社会人文和自然两大类科学技术。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21题。

(本大题共8小题,14~19题每小题1分,20、21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项王日:“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藉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日:“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臣与将军戮力攻秦戮:合力B·范增数目项王数目:多次用眼示意C.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示之:指示项王D.君王为人不忍不忍:不狠心15·比较下面“以”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①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②军中无以为乐③寿毕,请以剑舞④常以身翼蔽沛公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16.下列句中加点词所指不是一人的一项是()A.①不然,藉何以至此?②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B.①今者有小人之言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C.①项伯亦拔剑舞②若人前为寿D.①得复见将军于此②君王为人不忍17.对上文座次尊卑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项伯坐的是最上位B.范增坐的是最上位C.刘邦坐的仅次于最上位D.张良坐的仅次于最上位18.选出上面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玉块是半圆的佩玉。

“块”与“决”同音。

范增以此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

B.刘邦为自己开脱责任,其表明产生矛盾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二是有小人之言。

C.“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是项羽无意中失言,表明其性格的粗率。

D.项庄拔剑舞是听从范增安排要杀刘邦,项伯拔剑起舞是自觉行动,要保护刘邦。

(二)阅读语段并翻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长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1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

(1分)20.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长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__________________。

(2分)21.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

(10分)清朝的灭亡给中国带来了真正的时代,社会震荡,世事忙乱,人们也没有心思去品咂一下这次历史变更的苦涩厚味,匆匆忙忙赶路去了。

直到1927年6月1日,大学者王国维先生在颐和园投水而死。

才让全国的有心人肃然深思。

王国维先生的死因众说纷纭,我们且不管它,只知道这位汉族文化大师拖着清代的一条辫子,自尽在清代的皇家园林里,遗嘱为“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他不会不知道明末清初汉族人的束发还是留辫之争曾发生过惊人的血案。

他不会不知道刘宗周、黄宗羲、顾炎武这些大学者的慷慨行径,他更不会不知道按照世界历史的进程,社会巨变乃属必然,但是他还是死了。

我赞成陈寅恪先生的说法,王国维先生并不是死于政治斗争、人事纠葛,或仅仅为清廷尽忠,而是死于一种文化: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痛苦,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已之心安而义尽也。

(《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但是.王国维又无法把自己为之而死的文化与清廷分割开来。

是《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红楼梦》《桃花扇》《长生殿》和乾嘉学派、纳兰性德等等把两者连在一起了。

于是衣冠举止,生态心态,也莫不两相混同。

我们记得,在康熙手下,汉族高层知识分子经过剧烈的心理挣扎已开始与朝廷产生某种文化认同,没有想到的是,当康熙的政治事业和军事事业已经失败之后,文化认同竞还未消散。

为此,宏才博学的王国维先生要以生命来祭奠它。

他没有从心理挣扎中找到希望,死得可惜又死得必然。

知识分子总是不同寻常,他们总要在政治军事的折腾之后表现出长久的文化韧性。

文化变成了生命,只有靠生命来拥抱文化了,别无他途;明末以后是这样,清末以后也是这样,但清又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末尾,因此王国维先生祭奠的该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

清代只是他的落脚点。

22.对王国维遗嘱中“义无再辱”一句,试按本文作者的观点解释其具体内涵(不超过2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特别点明王国维的“一条辫子”和自杀地点,并且连用了三个“不会不知道”。

这表现了作者对王国维“死因”怎样的看法(3分)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作者赞同陈寅恪的看法,说王国维“死于一种文化”。

这“一种文化”可以用上文中另外的说法代替,试写出另外三种说法(有的说法要对上文中的词句稍加调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作者列举了《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红楼梦》等等事例来阐述其观点,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2分)A.清代文化可反映传统文化的最高成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