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名师精编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教案教学目标:积累带“春”的诗句和本课学过的名言警句。
1. 学习运用“段意合并法”和“提取重点段”的方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段意合并法”和“提取重点段”的方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文章,运用“段意合并法”和“提取重点段”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学前热身一、(一)读读记记这学期,我们专门积累过和“春”有关的诗句,你还记得哪些呢?一边填写1. 下面的诗句,一边回忆。
这首诗是谁写的?他是哪朝人?整首诗怎么背?学生填写,教师巡视审阅2. 全班交流3. 参考答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春江)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
(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 (补充资料:《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优秀教案名师精编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宵》(宋)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二)读一读,想一想。
1.读下面的名言警句,想想它的意思。
2.试着选自己喜欢的一句背一背。
二、指导学法1.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与归纳段落大意很相似,都是具体内容的概括,不同的是段落大意是对一段话的内容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对整篇文章内容的归纳。
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是对我们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全新挑战。
今天给大家介绍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介绍两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1)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是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就全篇文章来说是“局部”,如果把每段段意连接起来,就是文章的“整体”,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段意合并法,是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运用段意合并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步骤是:(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2)逐段读,想想每个段落的大意;(3)把各段大意串联起来,综合归纳。
例如《蓝树叶》:《蓝树叶》全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的段意是:美术课上,4、3、2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李丽正要画树,绿铅笔找不到了。
第二段(第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自然段)的段意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
第三段(第5自然段)段意是:李丽用蓝铅笔画树叶,林园园看了很难为情。
把这三段段意连起来综合组织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李丽上美术课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林园园借,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李丽只好用蓝铅笔画树叶,林园园看了蓝树叶后很难为情。
由此可见,段意合并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是把各段的段意简单生硬地拼在一起。
而是需要把段中重复的、次要的内容删去。
为了使句子前后联系紧密,还要注意有一些连接性的词语,使语言简洁、通顺、连贯,避免重复啰嗦。
(2)方法二:提取重点段法一篇文章一般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段落组成,其中某些段落是文章的重点段落。
提取重点段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抓住这个重点段,其它段落只做些简单交待即可。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全文分为五段,其层次为:必须炸——请求炸——勇敢炸——舍身炸——全歼敌人。
从中不难发现,第四段是课文的重点段,采用此种方法归纳为:本文记叙了解放战争时期,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身体作支架,炸毁敌人暗堡的英雄壮举。
归纳主要内容,要在“重点”两个字上下功夫。
要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的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哪些是重要的段落?从而归纳出主要内容。
再如:《我爱松花江》这篇文章可分成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我”爱松花江,她用乳汁把我们哺育大。
第二段(2至5自然段):松花江四季的景色各具特色。
第三段(6自然段):我愿大自然把松花江打扮得更加妖娆。
从全文看,第二段是重点段,抓住这段可以归纳出主要内容:松花江一年四季景色美丽妖娆,春天朴实,夏天活泼,秋天温柔潇洒,冬天晶莹。
3.教师小结:运用段意合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要注意两点:一是准确地概括每段段意,这样归纳主要内容才贴切;二是连接时要调换一些词语,以使前后句子衔接得通顺、连贯。
提取重点段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注意两点:一是准确判断文章的重点段;二是语言要简洁、明了。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语句可多可少,但是要叙述明白,重点突出,因此,要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恰当地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
三、实践练习练习一:《抢交以后头卷》参考答案:用段意合并法把各段段意连起来,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语文考试时,“我”看见试题很容易,想让大家看看我行,还是顾利荣行,就抢交了头卷。
第二天老师报顾利荣得了99分,“我”得了86分,我心里很后悔,懂得了学习必须踏踏实实,来不得半点骄傲。
练习二:《全神贯注》参考答案:(1)在原文第4自然段中缺标点的地方补上标点符号。
答:应填,:“,,?!”,(2)给短文分成四段(用“△”表示),写出第一、二段的段意。
第一段: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参观工作室,茨威格看到刚完成的女像作品,拍手叫好,可罗丹却发现作品还有毛病。
第二段:茨威格站在一旁,观看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了一个小时。
(3)找出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话,用“﹏﹏﹏”在原文中把它们找出来。
答:应画“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退后,嘴里有时叽哩咕噜,像同最亲近的人密谈;有时眼里闪着异样的神色,似乎在与人进行激烈的争吵。
他的脚把地板踏得吱吱直响,他的手不时在空中舞动……。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的动作越来越有力,情绪更为激动了。
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好像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已经消失了。
”这几句。
(4)文中“旁若无人”一词的意思是:身旁好象没有人。
说明罗丹修改得过于投入,工作完毕后竟忘了还有客人在,自己就走出了工作室,还准备锁上门。
(5)“他对着那座女像发痴地微笑。
然后,轻轻地叹了口气,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这里“轻轻地叹了口气”的正确含义是:(③)①罗丹心里有点儿发愁,不痛快。
罗丹干了一个小时的活儿,有点累了。
②.名师精编优秀教案③罗丹圆满地修正了艺术品的缺陷,心里很满意,如释重负。
④罗丹只是很自然地叹了口气,并没有什么意思。
(6)原文中有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要意思,请用“_____”画下来。
答:画下“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那就应该全神贯注。
”这句。
(7)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参观工作室,茨威格看到刚完成的女像作品,拍手叫好,可罗丹却发现作品还有毛病。
茨威格站在一旁,观看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了一个小时。
工作完毕,罗丹竟忘记了还有客人在。
茨威格由此感受到人类的一切工作,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四、欣赏感悟(一)点拨阅读这篇文章不是就石榴写石榴,而是将石榴与别的树木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了石榴的“个性特色”,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另外,想象丰富、奇特,令人惊叹。
这一点表现在作者对石榴花的描写上。
实实在在地说,石榴花无论是花形还是花色,都很一般,不像梅花、牡丹、菊、兰、荷等特点鲜明,可写的内容较多。
面对这种情况,一般作者也许只能如实地写上几句。
但是这样写很难成为令读者惊叹的美文。
郭沫若先生不愧是大手笔,他紧紧抓住了石榴花的花形特点,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于是,在他的笔下,原本平淡无奇的石榴花一下子变得不同凡响,美不胜收:有的好像插在用红玛瑙琢成的花瓶里,那些花瓣,无论用怎样犀利的剪刀都剪不出那样匀称;有的则变成了古味盎然的青铜器——中国殷、周时盛酒的酒杯。
更妙的是到了秋天,她们又变成了忍俊不禁露出一口皓齿的美人儿……作者观察之敏锐,想象之丰富、奇特,令人惊叹叫绝!(二)阅读感悟用“”画出你喜欢的部分,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参考答案:从全文布局上看:作者先是向我们展现了一幅中远景的画面:炎热的夏季,万木丛中开花的石榴。
第二段,是一幅近景:集中展示了石榴的形象,她的枝干、她的叶片。
第三.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至第六段,特写:以动态画面的方式展示榴花的形成、特征,及其在秋天结成果实。
第八段,画面拉回,重新展现中远景的夏季图景。
从修辞手法上看:“比喻”和“拟人”这样的修辞技巧在作品中有相当频繁而又极为成功的使用。
比如,将榴花比喻为“花瓶”、“希腊式的安普剌”和“中国式的金罍”,直至将其比喻为“夏天的心脏”;比如,又对榴花进行拟人化的修辞,将其由榴花演变为果实比拟变戏法,而且还会对其戏法“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从而“露出一口的皓齿”。
这些修辞,不仅使作品对于石榴的刻画更加逼真,更加形象,而且还使作品更加生动,更加充满了机趣,从而也更加有益于展现石榴的生命活力。
板书设计:一、段意合并法——调换词语,通顺连贯(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二)逐段读,想想每个段落的大意;(三)把各段大意串联起来,综合归纳。
二、提取重点段法——准确判断,简洁明了布置作业:1.积累本课名言和带“春”的诗句。
找一篇阅读短文,练习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