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专题课教案第一课认识生物多样性教学目标: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
3.如何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
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教学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一、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 40 亿年生物进化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利用的生物多样性为基础。
生物多样性给我们提供了食品、医药、衣服和住房等,它不仅是农、林、牧、副、渔业经营的主要对象 ,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除此之外 ,生物多样性在保护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我国丰富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1)物种丰富。
中国有高等植物近 3 万种,其中在全世界裸子植物15 科850 种中,中国就有10 科,约 250 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
中国有脊椎动物 6.347 种,占世界种数近14%。
( 2)特有属、种繁多。
高等植物中的特有种最多,约 17 300 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种数的 57%以上。
6 347 种脊椎动物中,特有种 667 种,占 10.5%。
(3)区系起源古老。
由于中生代末中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许多地区都不同程度保留了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部分。
如松杉类世界现存 7 个科中,中国有 6 个科。
动物中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等都是古老孑遗物种。
(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
中国是水稻和大豆的原产地,品种分别达 5 万个和 2 万个。
中国有药用植物 11 000 多种,牧草 4 215 种,原产中国的重要观赏花卉超过30 属2 238 种。
中国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共有 1 938 个品种和类群。
(5)生态系统丰富多彩。
中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由于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分为森林 212 类、竹林 36 类、灌丛 113 类、草原 55 类、草甸 77 类、荒漠 52 类、沼泽 37 类、高山冻土、流石滩植被 17 类,总共 599 类。
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承接: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严重损失早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自20 世纪 50年代起 ,我国就制定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一系列保护措施,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初见成效。
1987 年公布的《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是我国第一部自然保护方面的纲领性文件 ,它提出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总体战略和基本原则,并且提出了一般性对策。
我国十分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有 33 个研究所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环境保护部门也建立了草原、荒漠、湿地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监测站。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教育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介进行普法和科普教育 ,以立法形式开展了全民义务活动 ,如每年 4 月 22 日的世界地球日、 6 月 5 日的世界环境日 ,以及植树节、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月等。
这些活动的开展 ,有力地提高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以及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等。
下面简介其中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1)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最为有效的一项措施。
就地保护是指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形式 ,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生境保护起来 ,以便保护其中各种生物的繁衍与进化。
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的保护区和野生生物类的保护区等。
自然生态系统类的保护区 ,能够有效地保护森林、草地、湿地和水域等多种生态系统。
任何一个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区 ,必然会很好地保护其内部的所有物种。
因此说 ,所有自然生态系统类的保护区 ,都会对保护区内的野生物种提供保护。
此外 ,我国还设有专门保护某种或某些种野生生物的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
总之 ,自然保护区在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迁地保护只能对单一的物种进行保护,它主要适用于对受到高度威胁的物种进行紧急抢救 ,以避免该物种的灭绝。
对于植物来说 ,迁地保护主要是将濒危物种迁移到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基地或繁育中心。
对于动物来说 ,迁地保护主要是将濒危物种迁移到动物园、珍稀濒危动物迁地保护基地或繁育中心。
二、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重威胁尽管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仍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主要是:1)森林滥砍乱伐仍相当严重,造成森林破裂化,成岛屿状分布;2)草场超载过牧,退化严重;3)过量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及偷猎偷采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现象仍然存在;4)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巨大威胁;5)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环境变化;6)外来物种的入侵;7)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导致资源的衰退;8)旅游、采矿、围垦湿地等活动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
三、实例分析例 1 看下图,请问哪一种生物类群具有最大的物种数?占的百分比是多少?图类群比例分析对于这样的扇形图你会看了吗?在研究一组不同项目的数据时,当各个项目的数据总和等于某一整体时,我们可用扇形图来表示。
圆圈代表了整体,各个小块则代表不同的项目,每一块的大小能显示出这个项目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从上面的扇形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圆圈中占据最大块的部分是昆虫类,因此在具有最大物种数的生物类群是昆虫类。
百分比的计算是将此块的圆心角度数除以整个圆的圆心角度数( 360),再乘以 100%,就得出此块的百分数。
答案昆虫。
占的百分比是55.8%。
例2 大多数农作物常会遭到疾病或寄生虫的袭击,例如一种霉菌就会很轻易地使大面积的玉米减产,这是为什么?分析我们学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后,要试着看能否对生产实践中一些常见的事例进行分析。
在大面积农田里种植的大多是单一的玉米品种,它们的基因几乎没有什么不同,这种缺少多样化基因库的物种是很难适应疾病、寄生虫或者干旱天气的,因此一旦受到病菌的袭击,整片作物都会受到影响。
答案这是因为大面积种植的田里,玉米缺少多样化的基因,因此很难抵御病菌的袭击。
一旦遭到袭击,整片作物都会受到影响。
第二课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环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的环境问题。
2、正确认识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树立可持续利用海洋的观念。
教学重点:海洋环境保护。
教学难点:海洋环境保护的具体实施与思想教育的渗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海洋问题是伴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而产生的,海洋形成已有几十亿年了,人类利用海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并未发生严重环境问题,就是因为海洋对有害物质具有自净能力。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二是海洋生态破坏。
一、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现状与原因分析1、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现状2、海洋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原因分析( 1)排污量不断增长,海洋纳污能力有限沿海地区 8 省、 1 自治区、 2 直辖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产生量不断增长,工业废水直排入海量仍呈增长趋势,与此同时,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洋运输业都发展较快,海上污染的排污量也相应增加,但近岸海域的环境容量(纳污能力)是有限的,这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 2)仅以工业污染物为控制对象,收效不大引起海域富营养化的无机氮和总磷主要不是由于工业污染源,而现行措施都以工业污染物为主要控制对象,因而收效不大。
( 3)没有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制定综合防治对策近岸海域是沿海陆域生态系统与海域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现行的“先陆地、后海洋”和“以陆制海”的观念,促使人们为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尽快提高,而向陆域和海域无限制地索取,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强度(规模和速度)超出了海域的承载能力,沿海地区陆域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增长的模式仍是粗放经营;人口持续增长,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方式不变,经济、人口增长的后果是资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不高),废物排放量大,入海污染物的总量增多,在一些海域超过了海洋环境的自净能力,破坏了“陆—海”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造成了海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二、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危害1、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 1)近海环境污染对水产资源的不良影响① 内湾水产资源遭到破坏② 外海渔场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 2)海域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海洋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迁移、转化、富集进入人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 3)海洋环境污染对旅游资源的影响石油污染严重损害了滨海旅游资源。
滨海城市的一些海水浴场也发现了油污染,而大肠菌群数超标和富营养化使海水浴场的水质降低,已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海水浴场的水质标准,对在海水浴场游泳的人群必将造成不良影响。
( 4)赤潮、溢油等海洋污染事件的危害2、海域生态破坏的损害海域生态破坏的损害主要有:捕捞过度、导致渔业资源衰退;滩涂不合理开发及乱砍滥伐红树林造成的不良后果。
(1)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的损害近海捕捞强度超过水产资源再生能力,这对渔业生产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由于长期的酷渔滥捕,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有的已遭到严重破坏。
( 2)滩涂不合理开发造成的不良影响滩涂是沿海地区的重要资源,应合理开发利用。
但有些地区从局部利益出发,违反客观规律,盲目围垦开发,造成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
有些地方在围海造田中,盲目围垦了历来用于养殖的浅海滩涂,导致水产资源衰退。
三、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防治对策1、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对策总的指导思想是:预防为主、源头控制(全过程控制)为主;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减少陆源及海上污染源的排放量,促进经济与海洋环境协调发展。
(1)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及工业结构(2)改善工业布局,优化排污口分布(3)按海洋环境功能进行总量控制(4)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事故性油污染及面源污染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强化海洋生物资源管理,防止海洋生态环境退化,改善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证海洋资源永续利用,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
( 1)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将98 种水生动植物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其中海洋植物53 种,并规定了禁渔区和禁渔期,划定了以保护海洋珍稀动物和珍稀水产品为对象的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