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女医生事迹材料

女医生事迹材料

女医生事迹材料篇一:最美医生先进事迹材料一个基层医生的追求——记中医院骨科医生刘祥刘祥男 40岁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现任赤城县中医院副院长。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是赤城中医院骨科学术带头人。

勤于学习,医术日精1996年本科五年毕业,当其他同学都选择留在大城市时,他毅然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赤城。

那时,赤城中医院骨科是空白, 1999年5月—2000年5月在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骨科进修1年。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在进修期间能汲取最大量的知识,他每天晚上骑车十多里地到天津医院复位室学习骨折脱位的手法闭合复位,一个夜班之后,早晨再骑车去中医学院一附院上白班,虽然很辛苦,但每晚十多例骨折整复的学习机会,使他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从头到脚人体每一处骨折的整复手法一一记在心里。

学习结束回到本院后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运用小夹板治疗四肢闭合骨折,患者痛苦小,费用低,术后功能恢复好。

并逐渐总结出一套治疗治疗骨科常见病的综合疗法。

该法包括推拿、牵引、烤电、小针刀、中药外敷内服,为我县许多多年的腰椎病、颈椎病、膝关节患者解除了痛苦,在当地和周边地区群众中建立起很高的信誉。

为了全方位运用各种手段为患者治疗,又师从于我国骨科前辈王家鼎教授一年半,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骨科深造半年,使他的骨科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技术大幅提高,逐渐成长为赤城县一名优秀的骨科医师,中医院骨科学术带头人。

联合张家口第二医院骨科为中医院带出了一批骨科技术人员,使骨科成为中医院重点学科,开展四肢创伤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完成赤城县第一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2021年该科被确立为河北省农村中医骨伤科专科重点建设科室。

深入科研,敢于创新他在诊疗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创造,在继承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自己摸索出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刘氏指针疗法。

指针疗法在我国流传已久,但近三十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种现代化诊断、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临床治疗越来越单纯依赖药物与手术,学术界对于一些传统治疗方法逐渐边缘化。

这样,患者就诊费用越来越高,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的事件越来越多。

同时还有些患者恐惧手术、穿刺等各种有创治疗,使一些临床大夫束手无策。

颈椎病、腰椎病、急性腰扭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及部位软组织损伤是中医骨伤科常见病,几乎占骨科门诊量的80%,其中绝大部分都具备非手术治疗指征,但治疗起来病程长,保守治疗需要多元化的治疗手段。

针灸与推拿手法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其疗效已被广泛认可。

然而一些患者(尤其女性患者和儿童)素来惧针,不敢接受针灸治疗。

他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治疗各种疾病多配合指针疗法,有些单纯使用指针,均取得满意疗效。

为进一步系统、规范的研究指针疗法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规范,2021年申请科研课题“针疗法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规范”,2021年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批为指导性科研计划项目。

在他的主持下,课题组成员客服了条件与经验的不足,使课题研究按期完成,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发表相关论文三篇。

经专家组鉴定,认定该研究成果在国内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具有同领域领先水平,2021年6月,获省科技厅颁发的科技成果证书。

他工作中勤于思考、不断探索归纳,撰写学术论文6篇,其中5篇发表于国家级核心期刊。

勤修医德、无私奉献自2021年8月起担任赤城县业务副院长,一贯以身作则、高度负责、任劳任怨、敢于承担责任。

坚持每个工作日出门诊,手术、查房等临床工作不放松。

2003年“非典”来袭,北京、广州大量病例病重死亡,全民设防。

医院自然是第一道防线,每天接触大量患者并负责发热筛查。

虽然医院自制了防护服,但是作为医生我们知道这种所谓“防护服”,其实根本起不到隔离病毒的作用,当面对感染或死亡的危险时一线医生其实是用生命去博弈。

县里成立抗击非典抢救小组,报名时他曾经犹豫过,对自己到最前沿最危险的地方去他从不犹豫,因为他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的时候就注定要做人民生命的守护者,哪怕有再多的危险。

但是当时他的女儿才刚刚出生1个月,他怕把病毒带回家,传染给没有任何免疫力的女儿,所以他犹豫了。

但最后他坚决的报了名,并担任中医院第一梯队队员。

他的选择是:放弃回家见女儿,直到抗击非典胜利,一个人承担所有的危险。

2021年6月的一天,一辆装满液态氯的大罐车在我县境内炭窑沟梁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卡车倾覆,罐内氯气泄漏,司机及一名跟车人员生死不明。

中医院接到急诊电话后,他作为急救小组组长,立刻组织人员随救护车抵达现场。

距离现场还有4、5百米时就闻到刺鼻的氯气味,消防人员已经将周围人员疏散,在距离现场大约1百米的地方几乎就无法呼吸,戴着防毒面罩仍然被呛得鼻涕眼泪直流。

当得知还有1人在事故现场未被救出生死不明,需要马上抢救时,边上有人说:“下面毒气太浓,下去弄不好就得熏死,给多少钱也不能去”。

他说:“只要有需要,我去,这是我们的责任。

”最后,他带领另一位急救人员冲进高浓度毒气里面将伤者抬了出来。

每次有类似这样的场面,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把危险留给自己。

他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内涵——奉献。

做一名好医生,要做到德才兼备而且是以德为先。

在治疗过程中,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以至于乞丐,他都一视同仁,根据病情需要诊治。

因为许多骨科疾病都和生活习惯有关,而最后恢复的情况也和功能锻炼有很大关系,所以治疗中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护理要点。

他经常对学生们说,我们治疗的是完整的人,而不是单独的器官。

因此我们不仅要接好患者的骨头,更要让患者拥有好的功能,如果功能不行,骨头长得再好也是失败的。

所以治疗前确定治疗方案时,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及治疗后的功能锻炼他始终贯穿这一思想。

为了减轻患者负担,一般他都会尽量少做设备检查,多做亲手查体。

一位患者说“我的膝关节炎疼痛,在北京、张家口大小医院花了7、8千也没看出什么病,还一天比一天重,没想到在中医院花了2百来块钱就看好了。

”还有患者说“在刘大夫这里看病,看完了清清楚楚,不像在别处,没和大夫说两句话呢就看完了,花了好多钱也没搞清楚自己是什么病该怎么治。

”就这样通过一点一滴,一言一行良好的口碑在患者中树立起来。

现在,在县城及周围乡镇的百姓中许多人都知道在赤城中医院有一位年轻的骨科大夫看病看得准而且态度好。

在中医院刘祥同志也成为年轻医生的楷模。

2021年度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被评为“赤城县十大杰出青年”。

06至12年度连续七年专业技术考核为优秀。

面对发展中的赤城县中医院,他深刻体会到,人生最大篇二:优秀医生事迹材料篇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他,有着医者的慧心巧手,更有着医者的良知厚德,二十余载坚守烧伤科一线,甘之如饴,如痴如醉,以不懈的技术钻研赢得了同行的尊敬,以无私的爱心奉献换来了病人的爱戴。

今年,他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就是农工党员、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助理、烧伤科主任吕国忠。

“医生”,是最崇高的称呼教授、主任、院长助理、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内唯一的中华医学会烧伤整形外科分会常委、省卫生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省“135”工程重点医学人才、省333工程重点培养对象等一系列头衔,吕国忠总是看作身外之物,对那些光环和荣誉,他一直都保持着特有的淡然。

他总说,他最喜欢、最看重的还是病人一声“吕医生”,“医生”在他心中是最高的称呼,有着最重的份量。

吕国忠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大夫,对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有着神圣而美好的向往。

他1984年大学毕业,辗转放射、胸外科等科室后,最终定位烧伤外科领域。

“在那时候,烧伤病房的工作环境尤其差,整天看到的都是血淋淋、惨不忍睹的场面。

”当一切偏离了想象,他也曾感到迷惘。

但没多久发生的一件事让吕国忠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当时有七八名消防队员被化学试剂灼伤后送来急救,他抢救的那名消防队员,烧伤面积超过80%,是伤情最重的一个。

整整经历了1个多月、数十次手术后,终于转危为安。

那一刻,他感到“医生”的份量,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一袋病人家属送来的自家种的5斤花生,他和同事们一起分享了,那种香味至今让他难忘。

90年代初伴随江南乡镇工业的发展,无锡化工、冶金、环保、造船等行业的发达,烧伤病人也成倍增长,吕国忠渐渐崭露头角、脱颖而出,成长为科室骨干和专科领军人物,他感恩机遇、感恩病人、感恩前辈,医生这份职业让他有着无穷的动力更新知识、总结教训、储备经验,可是在他心中医术可以前行,但医者不能忘本,“有病人,才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成了他的口头禅,作为“医生”的坚守,他看得比什么都重。

他说,至今病人一声真情的“吕医生”,依然会让他动容,因为那样的呼唤满含信任与理解,是最纯朴的东西,融入血液,化作生命。

专科,不懈追求的理想2002年,医院委派吕国忠赴加拿大留学一年,这一年对他的影响和促动非常大,尤其是国外的先进技术、人性化管理和团队协作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3年,吕国忠回国担任科主任以后,立志从这三个方面学习和赶超,将专科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技术上,他一步一个脚印,在实践中不断赶超国际和国内一流技术,不断调整专科发展战略。

2021年重点攻关重症监护,提高危重烧伤患者抢救率;2021年整合科室改建为烧伤整形科,同年跻身全国中西医结合烧伤协作组长单位,并正式挂牌成立“无锡市烧伤研究所”。

从单纯烧烫伤诊治向修复疤痕整形、残余创面、难愈性皮肤溃疡诊治及功能康复护理扩展;2021年国内首例率先开展国际领先的meek技术,实现烧伤植皮微创化;致力自主研发具有活性的组织皮肤;深化中西医结合技术在烧伤整形整治的应用等等,对他来说,技术没有止境,追求不能停步。

他潜心临床诊疗的同时,对科研和技术总是身先士卒,带头攻关,个人先后荣获省、市级医学科技成果奖20余项,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和全国、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

人性化管理,他思考最多,用心至深。

他经常说,医院人性化管理不能停留在“一束鲜花”、“一次年夜饭”的层面,必须将“患者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烧伤病人尤其是危重烧伤病人是个特殊的群体,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需求。

比如隐私需求,由于身体袒露面积较多,吕国忠很早就专门定制和启用病区围帘;比如根据护理难度的不同需求,进行病区分设,首创儿童和重症病区;比如室温需求,烧伤病人体温条件敏感,为尽量减少病患消耗,他努力实现了重症监护专门温控,即使三九天也保持33—35摄氏度;还有沟通需求,发现烧伤病人许多因为气管切开、手足受困,口头或体态语言均无,有些听力也受到影响,他授意做了各种“痛不痛”、“胸闷吗”、“要喝水吗”、“点点头或摇摇头”、“是就眨个眼”等牌子,轻易化解沟通难题。

他说,这些还算小事,难度最大的是心理干预和取皮供区的选择,人性化意味着一个细节、一个语气都能决定成败,人性化意味着取皮供区是从患者角度作长远考虑,还是从医者便捷出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