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唐盛世

汉唐盛世

《第二课汉唐盛世——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理解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了解亚欧大陆桥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区别,理解其重要作用。

了解隋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大运河的三点四段及沟通的水系等,理解大运河对经济甚至政治的作用。

能够正确看待隋开凿大运河的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角色表演等方法,培养阅读、分析、对比能力,并进一步理解历史上的事物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明确历史与社会之间相互交融的关系。

学会全面辨证地分析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通过对大运河评价的讨论,学会全面辩证的分析历史现象。

【二、课堂教学】教学重点: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看待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引导学生用二分法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体验法,通过创设情境,扮演经商者、考古者等角色把学生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达到了解深化的意图,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新课导入:目的:让学生在《丝绸之路》音乐声中欣赏有关丝绸之路风光的图片,给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今天的全貌。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风光和音乐,然后想一想这些风光给我们什么感受。

[PPT展示]图片和音乐师:说说给我们什么感受啊?生:漂亮、震撼、荒凉师:对,现在这感觉非常的荒凉,但是昔日这却是十分的繁华。

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去探寻那已荡然无存的昔日繁华的丝绸之路。

[PPT展示]第二课汉唐盛世——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新课教授)师:好,接下来我们先看一段视频,大家要小心哦,看完视频,是要回答问题的,至于什么问题呢,我先卖个关子。

[PPT展示]视频《丝绸之路》录象片段引入——丝绸之路。

师:看完这段视频,让我们开启尘封的记忆,结合你们过去所学的知识告诉我,视频中讲的是那一条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学生回答:丝绸之路)没错,就是这条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PPT展示,板书] 古代东西方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师:那么有谁可是告诉我,丝绸之路是什么时候开辟的?(学生回答:西汉)师:丝绸之路的开辟和谁有关?(学生回答:张骞)[PPT展示] 《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师:看来大家刚刚看视频的时候都非常用心,没错丝绸之路是西汉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开辟。

张骞通的西域,在今天是指新疆和新疆以西的地区。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并不是开辟一条贸易通道,而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抵抗匈奴。

但是他出使西域的目的并咩有达成,而是阴错阳差地开辟了一条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

接下来大家看书本99页的地图结合刚刚的视频,一起探究一下丝绸之路是怎么走。

(师:注意看地图的时候,要仔细看一下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的重要城市,这样就能更加清楚地描述丝绸之路,让不知道这条道路的人,听了你的描述仿佛也踏上了丝绸之路。

)(学生回答)师:大家的描述都不错,接下来我把大家的回答总结一下。

在学生基础上仔细描述,a:以长安为起点;b:经过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是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端是丝路重镇敦煌);c:过玉门关和阳关(穿过玉门关和阳关进入我国新疆);d:进入新疆后分成南线和北线两条路线继续西行;e;最远到达欧洲的大秦。

(欧洲的古罗马)(指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陆上交通要道);长安——河西走廊——敦煌——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经过西域、中亚,到达安息(波斯,今伊朗)和大秦(今罗马),另一路则到达印度师:这样丝绸之路就走完了,那么大家会不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但是丝绸之路在进入新疆以后为什么会分成了南北两路?[PPT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形图(生:受到沙漠、高原、山脉的阻挡)师:不错如果丝绸之路在进入新疆以后还是直线行走的话,就必须穿过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现在我们要穿越它也是困难重重,跟何况是古人呢!所以古人选择了从南北绕过沙漠,选择走沙漠的边缘部分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绿洲”地区,这样就容易多了。

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描述,可以看出它经过现在大致哪些国家呢?[PPT展示] 《丝绸之路》经过的国家地图[过渡]正因为开辟了这条道路的开辟,加上频繁的贸易往来,使黄河文明与古印度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在这里汇集,到处分布着这些文明相互交流、互相影响的历史遗迹。

这些遗迹仿佛向我们诉说着丝路往昔的繁荣,诉说着当年旅行者的艰辛和各国人民自古以来的友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昔日丝路的繁华[PPT展示]感受丝路的繁华[角色扮演]:丝路旅游公司开发了一项旅游新项目,请你扮演唐时期的经商者,体验丝路昔日的繁华。

温馨提示:1、你扮演哪方商人?(西方或东方)选择好你的货物(如葡萄、苜蓿、核桃、马匹、毛皮、香料、木笛、药材、丝绸、陶瓷、锄头、漆器、小麦、水稻等)2、你选择在哪座城市进行交易?为什么?3、你准备与对方交换什么货物?4、过程要交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等。

[PPT展示]商品图片师:同学们为何选择敦煌来进行贸易,敦煌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生:略[PPT展示]:敦煌图片师:不错,敦煌是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城市,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原通往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它控制着东来西往的商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

所以敦煌也就成了丝绸之路上最璀璨的明珠。

〔展示图片〕敦煌[PPT展示]丝绸之路的作用师:通过刚刚的贸易,现在大家应该都明白为什么德国地理学家会给这条路起这个动听的名字——丝绸之路了吧,就是因为当时开辟了这条路使中国特有的丝和丝绸运送到了西方,为了表示西方对中国丝绸的特别珍视就起了丝绸之路这个名字。

当然这条道路不仅把是中国特有的丝绸运送到了西方,还把中国的陶瓷、铁器、漆器等运到西方,而西方的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也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PPT展示]下面我们学以致用,(师:看看对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不是真的了解了。

)材料一说明了丝绸之路是(生:)师: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材料二说明了丝绸之路是(生:)师: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材料三说明了丝绸之路(生:)师: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昔日繁华的丝绸之路渐渐地失去往日的光辉,而中西方的贸易往来却从未中断,也因此就有了新丝绸之路。

[PPT展示]谈古论今亚欧大陆桥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也就是欧亚大陆桥,它是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洲际铁路--新欧亚大陆桥,它东起中国的日照港、连云港,西至荷兰的鹿特丹港、安特卫普港,经过30多个国家,全长一万一千公里。

这是一条新的丝绸之路,一条贯通东西方的黄金大道,是二十一世纪欧亚经济交流的大动脉。

有人预言,在二十一世纪,这条铁路将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从亚洲到欧洲,在铁路周边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地带----陆桥经济带。

思考: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在今天有什么重要作用呢?生:略[PPT展示]:优势:1.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

2.交通工具:洲际铁路、火车代替了骆驼、马。

3.节省时间,节省运费。

4.东西方沟通更加直接方便。

作用: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师:那么是不是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就没有价值了呢?不是的,丝绸之路如今已成了旅游圣地,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

[过渡] 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丝绸之路”是古时沟通东西方贸易的陆上运输大动脉,而在我国还有一条贯通南北的水运大动脉,那就是京杭大运河。

有人说:它是人间的一条“银河”,它全长1747公里,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沟通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巴拿马运河长20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ppt展示图片]大运河[板书]南北交通大动脉——京杭大运河师:为了开通大运河,隋炀帝征发了300万民工,历时六年才完成,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成为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既然这样为什么要开凿这么一条大运河呢?结合下面的材料说说原因。

[ppt展示图片]读史解史材料一说明了我国主要河流走向是自西向东,从南到北的水路交通很不便利。

材料二说明了南北陆路交通困难。

(速度慢,运量少,运费高的缺点。

材料三说明了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除了材料中说道的原因,大家觉得还有没有其他愿意呢?[学生讨论后回答]隋开凿运河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流,还为了方便隋炀帝游江南。

[ppt展示]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开凿的原因:1、客观原因:我国主要河流走向是自西向东,从南到北的交通很不便利。

陆路交通又存在速度慢,运量少,运费高的缺点。

2、主观原因:隋炀帝为了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加强对东南财富的攫取,到江南来游玩。

师:那么我们常把把运河概括为“一心二点三百四段五河六年七省”它们分别指的是?看书本101页地图找找看(学生据图回答:三点是涿郡(北)、余杭(南)、洛阳(中心),四段是从北到南运河的顺序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江南河,六省是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关于京杭大运河的填空部分)[展示PPT]大运河地图师:我们对大运河开凿的原因,以及它的流向等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请大家说说大运河在当时起来什么作用。

[展示PPT]作用1、改善了南北交通运输条件,沟通了南北交通。

(是“南___北运”的大通道)2、有力的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3、促使运河沿岸的城镇更加繁华[承转]虽然开凿大运河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可是也正因为开凿运河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上隋炀帝暴政使隋朝迅速灭亡,故历史上对大运河的开凿,众说纷芸、褒贬不一。

我们先来听听古人的见解。

[展示PPT]巩固提高:评一评(分小组讨论)胡曾《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讨论] 两首诗中对隋朝开通大运河和隋朝灭亡的关系分别持什么观点?你赞同哪一个观点?请说明理由。

(学生讨论,发表见解)[总结]无论大家赞成那种观点,我想大家一定都能说出理由,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对和错,但是我们在评价历史的时候,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说,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想法。

历史多把隋亡的原因归之于滥用民力,开凿运河,胡曾的《汴水》诗就是这个论点的代表。

但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人民自此受益,是不能一概否定的。

皮日休《汴河怀古》的诗认为运河有利有害,利害相参,开始运用二分法评价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历史功过,认为隋炀帝如果不造龙舟,游览江南,竭天下的人力物力,以供其无限挥霍,那么他的功绩就可以与治水的大禹媲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