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木兰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2.体会本文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互动法,情境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材分析:《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
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犹抱琵琶半遮面1、质疑式导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描写妇女的作品很多。
但由于妇女的卑下地位决定了其中的形象多是被愚弄的,被怜悯的,有不少妇女还沦为了男子的玩物。
而在这其中,有一位女英雄的形象却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歌谣广为传唱,她的故事被电影公司搬上荧屏,她的经历传奇浪漫,一千多年来,她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木兰,不过我们今天是通过一种古老的文章形式——乐府诗来走进人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2、歌曲导入:播放《木兰情》,同学们,“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巾帼”借指妇女。
千百年来,这位花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今天我们继续见识她的飒爽英姿。
二、初读课文,未成曲调先有情1、自由朗读课文,读出乐府诗的韵律。
2、揣摩复述课文,理清乐府诗的脉络。
(1)复述要求:复述故事情节要求语言比较精炼,做到简明概括,应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而不必像句子翻译那样字字落实,同时要注意情节内容的顺序安排。
(2)概括情节①代父从军,踏上征途②奔赴前线,“十”年征战③还朝辞官,亲人团聚④比喻赞美,讴歌英雄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的色彩,让我们回味无穷,妙趣横生。
三、细读文本,轻拢慢捻抹复挑过渡词:而唐朝白居易曾在七绝诗《戏题木兰花》中提到:“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就很有意思的打趣“木兰”的典故,同时也隐含了“花木兰”这个形象早在中唐时期就早已家喻户晓,那么如今跨越千年的你们读此诗后,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形象呢?(一)看木兰的英雄气概1、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有哪些?2、如果让你们用词语概括英雄具有的共同特点,你们会用哪些词语?3、那诗中的花木兰在你们的心中是不是英雄呢?如果是,能否找出表现木兰具有英雄气概的句子,并说说她具有怎样的品格?(1)征战准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子。
①这句排比句为什么描写得这么详细?这句话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既可以表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井然有序,又突出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
互文是指一联中的两句词语意思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②那同学们有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手法而不知呢?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③你会翻译吗?知识迁移:《江南》乐府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诗歌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描写出了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和人们采莲时愉悦的心情。
(2)行军进程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运用对偶,反复咏叹:一方面写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大刀阔斧地表现了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另一方面以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了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
精针密线地刻画出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从而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性格中起的特殊矛盾。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理解:她身着戎装,跨着战马,随军出征,穿过一道道关卡,飞越一座座高山,千里迢迢地地向前进发。
运用夸张,描写征途之遥和木兰的雄姿。
(3)宿营守卫: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运用对偶,描写边塞军营荒凉寂寒的夜景和艰苦的生活。
(4)战胜凯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运用对偶和互文,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过渡词:十年的征战,对于一个改扮男装的女孩子来说,有着多少不寻常的经历啊,在呵气成冰的夜晚,木兰多少回彻夜不眠和战友们风驰电掣,越过数不清的千山万水。
但我们的诗人却凝练成冰,用寥寥数语把那十年,也就是三千六百五十个日日夜夜的难以言尽的岁月,居然用三十个精练概括,真是精练哉,妙绝哉!可谓是字字珠玑!过渡词:木兰的剑,沾染敌人的鲜血,木兰的精神,照映着她的英姿。
十年的金戈铁马,立下了汗马功劳,得胜归朝,甚是欣喜!可是他却作出了一个惊人之举,甚至让很对男儿都望尘莫及,那是什么呢?(5)辞官归里: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这可以看出木兰具有怎样的情操?不贪图功名利禄,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二)看木兰的女儿情态过渡词:既然是木兰是一位英雄,可文章却没有详细描写她如何骁勇善战,如何奋勇杀敌,而是一笔带过,让我们甚是惊讶,不过诗人别出心裁,不仅写出木兰的英雄气概,也写出了女儿情态,你觉得从哪里可以看出,并说说刻画了木兰具有哪些女儿情态?1、勤劳孝顺、深明大义(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记叙了木兰停机叹息的忧愁情怀。
①“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叹息声:当户而织,说明木兰不是侯门小姐,而是劳动妇女,反复强调,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停织长叹。
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烘托氛围,铺垫木兰的长吁短叹。
虫鸣声:夜深人静,四下阒无人声,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将要做出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
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木兰到底忧虑什么?原来此时国家正有战争发生,可汗在大规模地征兵去前线,可是父亲年事已高,家中又没有成年的男子可以出征。
那时不准女子抛头露面,更不用说去前线打仗了,木兰正为了此时忧虑。
②木兰明知有危险,为何还这样做,这说明木兰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了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依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性格。
2、爱红装,爱亲人第六自然段:“爷娘闻女来……对镜贴花黄。
(1)文中却省略了木兰回家后亲人相聚、畅叙别情的热烈场景,你能否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还原场景,说说亲人们会说什么?(2)此时最高兴的当属谁?从哪里可以看出?互文理解小结:木兰离开养育她成人的家已经十多年了,十几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再思念着这个家,思念家中的亲人,到现在,回到了熟悉、思念的家,一进家门,还来不及卸下戎装,直接去感受家中的那份惬意,那份真实,所以,人内心深处的真正追求也潜意识地展露出来,那就是木兰既是一个金戈铁马的少女,也是云鬓花黄的少女。
四、回读文本,曲终收拨当心画1、难怪乎,文末诗人这样附文,全班齐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者以此作结,有何意图?这既是木兰对战友们“惊惶”的回答,烘托了木兰乔装的巧妙,作战之勇敢,也展现了木兰的聪明与自豪之情,同时也是叙事人对木兰的深切赞美。
2、链接: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人。
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
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
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
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
3、知一知:《木兰诗》简介(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2)“乐府双璧”:南朝:《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3)何为“乐府诗”?乐府是汉朝的音乐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专门收集民歌,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成为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
(4)乐府诗的特点1.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和完整的故事情节。
2.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等。
3.形式多样。
有四言、五言、杂言。
五言是乐府民歌的创新。
4.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色彩。
五、总结全文,大珠小珠落玉盘1、花木兰以她的花样年华证明了她的实力,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当之无愧的女英雄,她到底有多少魅力,以致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的人的心呢?此时此刻,我相信学完此文定能找到答案!2、诗歌作结:历史,请永远记住这光辉的一刻当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你一个普通女子的生活梦想你义无返顾的迈出了这历史的、壮丽的、诗的一步天空的雄鹰被你惊呆了广袤的中华大地被你惊呆了侵略者的野心也被深明大义的你惊呆了是双亲的恩情养育了你是北方这片柔情的土地滋润了你是你的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提升了你木兰英雄的名字英雄的民族木兰——佚名六、作业:做一做:你会描写吗?1、补充木兰奔赴战场途中的想法(心理描写)。
2、扩充诗中战争场景(场景描写)。
(以上二选一,字数在300字左右)3、常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