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积累与使用(26分)1.下列注音完全准确的一项是()(2分)A.分歧.qí霎.时shà步履.lǚ 蹒.跚pánB.整宿.sù憔悴.cuì瘫.痪tān 树杈.chàC.攥.着zuài 匿.笑nì祷.告dǎo 姊.妹jiěD.攲.斜qī膝.上qī并蒂.dì荫.蔽yìn2.下列字形完全准确的一项是()(2分)A.亲戚店埔拆散嫩芽B.豌豆捶打脸颊遮蔽C.徘徊沐浴繁杂栽缝D.反悔花辨慈怜花瑞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粼粼:形容水波清澈明净。
)B.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匿笑:微微地笑。
)C.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翻来覆去: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D.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自作主张:指没有经过上级或相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很多人在面临绝境的时候,总是暴怒无常....,显示出人性的懦弱。
B.杨照时时刻刻记录着女儿生命中的细节,絮絮叨叨....地与女儿分享着自己怕生命体验。
C.张妙珍老太和失散多年的妹妹在电话里聊得形影不离....。
D.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我之所以决定委屈儿子的原因是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B.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忽地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C.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6.下列句子对修辞手法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反复)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比喻)C.那么贵的东西怎么能随便拿去送人呢?(设问)D.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拟人)7.下列句子填入横线上填写的句子,语气最强烈的一项是()(2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A.你不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
B.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C.拿人家的东西这么贵重,不太好吧!D.你能够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吗?不能。
8.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散步》一文中写道:“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这句话中的“挺不住”是指去世。
B.《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标题“秋天的怀念”,是指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C.《羚羊木雕》中使用插叙的作用之一是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伤害孩子纯真感情的做法。
D.《世说新语》是唐代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9.仿照例句,再续写两句(2分)生命是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生命是一湾潺潺流淌的溪水,生命是,生命是。
10.综合实践活动。
(6分)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过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
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1)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立,请你为首届母亲节拟写一个宣传主题。
(2分)(2)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一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
(2分)候选人:冰心史铁生母亲吴菊萍(最美妈妈)(3)假如你想在母亲节这个天给母亲洗一次脚,请写出给母亲洗脚前你想说的话。
(2分)11.名著阅读。
(2分)“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小诗出自的《春水》,诗句表达了对。
二、古诗文阅读(14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4分)清溪行李白清溪①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②?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③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释】①清溪:河流名,在安徽境内。
②何如此:为什么这样。
③向晚:临近晚上的时候。
12.对于这首诗中的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
B.“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的意思是:“请问新安江,你为什么这样清澈见底呢?”C.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写出了清溪的美丽景致。
D.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
13.对这首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从形式上来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
B.“清溪清我心”中第二个“清”字,既写出了清溪清澈的特点,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清苦。
C.“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中通过新安江的江水衬托清溪水的清澈。
D.“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中作者的感情急转直下,思乡之情油不过生。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10分)【甲】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②,远近称③之,何所履行④?”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⑤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⑥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⑦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⑧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⑨,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⑩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太丘:地名,在今河南省。
③下文的“邺”也是地名。
④称:称赞。
④履行:实践,做。
⑤绥(suí):安,安抚。
⑥恣(zì):不拘束。
⑦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⑧卿:你,对对方客气、亲热的称呼。
⑨周旋动静:所作所为,这里指活跃社会与安定社会的做法。
⑩师:学习。
14.对下句子朗读节奏划分准确的一项是()(2分)A.元方时年∕七岁B.待∕君久不至C.孤往者∕尝为邺令D.贤家君∕在太丘1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去()益()16.翻译下面句子。
(2分)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17.陈元方为了避免把袁公与父亲直接相比,他是怎样做的?(2分)18.结合两文,说说陈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2分)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10分)裁出来的爱刘建超有人说悦悦是个幸运的女孩,因为她的继母一直待她不错。
也有人说悦悦是个很不幸的女孩,因为她一生下来就是个哑巴。
父亲在悦悦很小的时候就送她去聋哑学校学盲文。
在悦悦长大之后,父亲用哑语问悦悦:“孩子,你将来想从事什么工作呢?”悦悦用哑语回答:“我想当一名服装设计师。
可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行。
”父亲说:“孩子,你一定能行。
”打那时起,悦悦就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裁剪上。
有一次,她拿着继母的一件新衣服,比比画画,摆弄了一天,也没弄明白。
父亲说:“孩子,你要是真想学这件衣服的裁法,就把它拆开看看。
”悦悦说:“我把它拆了,妈妈会不高兴的。
”父亲说:“你只管拆开看就是了。
”悦悦也是学艺心切,就把继母的那件新衣服给拆了。
不过她一连弄了好几天也没能把继母的新衣服复原。
继母出差回来后,一看自己心爱的衣服成了一堆烂布料,气得说不出话,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就搬到单位宿舍去住了。
悦悦后来多次去请继母回来,但继母根本不见她。
自从继母离家后,父亲也不爱说话了。
悦悦想,只有学好裁剪,才能让父亲心里好受一些。
于是,悦悦一天到晚拆了缝,缝了拆,也还是没多大长进。
悦悦灰心了,她对父亲说:“不要再为我操心了,我天生可能就是个命不好的孩子。
”父亲说:“孩子,很多事是先天注定的,那是‘命’;但你能够决定怎么去面对,那是‘运’。
”悦悦哗哗地掉眼泪,“你不要再逼我了。
我受不了失败的打击。
”父亲说:“孩子,失败仅仅更走近成功一步……”悦悦擦干眼泪,又拿起丢在一旁的剪刀。
父亲站在阳台上,他听到了从女儿房里传出的声音,“嚓嚓嚓”,那是女儿手中的剪刀在唱歌。
也不知风风雨雨走过了多少日子,悦悦总算掌握了裁剪的手艺。
父亲把悦悦设计的图案拿到本市的一家服装厂,结果一下子就受到那家工厂老板的青睐。
但悦悦没想到的是,那家工厂的老板竟是继母的同学。
悦悦更没想到的是当初继母离家出走,也是父亲的主意。
父亲说要给悦悦多一些磨难才行。
当继母把这些告诉悦悦后,悦悦有些不解地问父亲:“有必要这样吗?”父亲说:“大有必要。
因为世上没有哪种教育及得上逆境。
”父女俩说话时,继母已笑吟吟地把饭端到他们父女俩面前。
19.标题“裁出来的爱”,为什么说“爱”是裁出来的?(2分)20.继母离家出走的原因是什么?(2分)21.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4分)(1)他听到了从女儿房里传出的声音,“嚓嚓嚓”,那是女儿手中的剪刀在唱歌..。
(2)继母已笑吟吟...地把饭端到他们父女俩面前。
22.你认为悦悦最终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12分)同桌的他祁玉江我以前发誓近些日子不再写作,繁忙的工作和应酬不完的杂事琐事禁锢得我烦躁不安,我要做短暂的休息,在处理完一天的政务之后,尽量自己不给自己额外地增加负担,好好静下心来歇息一下。
不过,我怎么也做不到,一桩桩、一件件往事像魔鬼一样紧随着我,在大脑中反复萦绕。
我同桌的他就是其中的一桩,迫使我不得不拿起沉重的笔将他“驱赶”出来。
他是我初中的同学,名叫景黎买。
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班有30名同学。
在这些同学中,有好几位同学早早就失去了母亲,靠父亲既当爹又当妈拉扯长大。
记忆中有钟新东、刘治元、王治平、刘生荣等,当然也包括我的同桌景黎买。
印象中,入校的时候,他14岁,我13岁,他比我大一岁。
因为我俩都长得瘦小,老师就安排我们做了同桌。
景黎买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了,与父亲相依为命,过早地担当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听同学们讲,景黎买的父亲年轻时当过几天兵,自己常常炫耀自己的枪法准。
不过说话结巴,一时又很难表达清楚。
有事没事的时候,他逢人就说,在他年轻的时候路过一个地方,看到高高的山崖上落几只鸽子,他举起枪,一枪出去就打中了一只鸽子,那鸽子就“扑……踏踏,扑扑……踏踏地掉了下来。
”意思是说,鸽子被打中后,拍打着翅膀挣扎着欲往起飞,可飞到半空因身负重伤就怎么也飞不动了,最后从空中掉了下来。
从此,一些好事的人就给他父亲送了个绰号:“扑踏踏”。
黎买在同龄人中,相对长得个矮体瘦,背微微驼着,头发干涩,脸颊稍长,面容黝黑,一双乌黑滚圆的眼睛却高度近视,读书或写字脸几乎要贴在纸上;两只手黑溜溜的,手背上常留一些没有洗净的面痂;一年四季总是穿着那套破烂不堪的衣服,因为肠胃不好,腰间常常系一根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