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福利学概论》

《社会福利学概论》


38
(二)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福利的缺陷
1、畸形的福利板块结构 2、工资分配与福利分配相混淆 3、制度安排的非公平性
4、资金短缺,供需矛盾突出
5、职业福利严重异化
39
(三)我国社会福利的基本框架
1、社会福利事业
2、社会福利企业
3、社区服务 4、职业福利
40
思考题
1、试述基督教的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思想。 2、试述孙中山先生的社会福利思想。 3、当前我国社会救助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存在哪些问题? 4、我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5、当前我国社会福利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35
(三)当前社会救助的突出问题
社会救助没有实现城乡统筹; 社会救助项目比较单一; 社会救助理念落后;


社会救助资金分担不合理;
社会救助管理缺乏统筹。
36
二、当代中国的社会福利政策
基本特征
计划经济时期的缺陷 基本框架
37
(一)我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基本特征
奇特的混合模式
典型城镇福利制度 就业关联福利制度
13
第一节 历史发展
14
一、从济贫制度到社会救助
现代社会救助的雏形,就是早期基于同情、
慈善而产生的救济,包括宗教慈善事业、官办
慈善事业及民间慈善事业。
15
(一)英国济贫制度的产生
1、1531-1601年是英国社会救济制度的初创和奠基 时期。 1531年,亨利八世颁布“救济物品法令” 1536年,亨利八世颁布“济贫法”
30
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计划经济时期:针对城市“三无”人
群实施救济。
90年代以来,逐步建立面向所有城市 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1
3、农村贫困救助
原计划经济体制下延续而来的“五保”
供养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农村特困户救助
32
4、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
2003年,《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
20
“贝弗里奇报告”
主张通过统一
社会保险缴费、统
一社会保障管理等
23条改革建议,建
立一个全社会性的
国民保险制度。
21
福利国家
从世界范围看,除了英国,其它一些西 方发达国家事实上也已经进入了福利国家时 期。如被誉为西方“福利国家橱窗”的瑞典 等西欧、北欧福利国家,均是高福利、全民 福利国家。
22
第二节 思想基础
1572年,都铎王朝发布“强制征收济贫税条例”
1601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布《济贫法》
16
(一)英国济贫制度的产生
2、1601-1795年是济贫法精神付诸实践的时期 1722年,《习艺所收容失业贫民法》 1662年,《居住法》 1782年,《吉尔伯特法》 1795年,《斯皮纳姆兰法令》
(一)新中国社会救济制度的建立 1949年11月,“不许饿死人”、“节约救灾,
生产自救,群众互助,以工代赈”
12月,《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
城市贫困户——“生产自救”
农村依靠集体力量给予保障,“五保”
29
(二)当前我国社会救助政策的主要内容
1、灾害救助 199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则》 目前尚无全国性的综合灾害救助法律, 也无国务院制定颁布的综合灾害救助行政法 规。 救灾的理念有待提高
7
主要内容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发展 贫困问题 老年人福利 残疾人福利 妇女儿童福利

农民工政策保护
8
主要内容


城镇住房福利
教育福利
灾害救助
福利彩票

社区服务贫困救助慈善公益事业9
10
本章内容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历史发展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思想基础
中国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政策回顾
社会福利概论 Social welfare
主讲:赵常兴
zcx08@
1
社会福利
2
广义的概念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
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
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3
特点
社会福利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每一项社会福利计划的出台总是带有明
显的功利主义目的;
23
一、西方的思想渊源
(一)基督教的思想 早期基督教教义对西方社会救助与福利思想产生了 直接影响。 在中世纪早期,教会对穷人的救助带有明显的歧视 性。 到了中世纪后期,确立教会应该救助穷人的观念。 此后,社会公正的概念逐渐确立,到了13世纪,法 律规定富人必须帮助穷人。
24
(二)重商主义经济学的思想
17
(二)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确立
1834-20世纪初是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成熟和定型 阶段。 1834年皇家委员会济贫法报告发表 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 1909年少数派报告均主张应彻底废除济贫法,通过 教育、年金、公费医疗等手段建立“国民最低生活标准”
体系,以取代济贫法式的社会救助制度。
26
二、中国的思想渊源
(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庄子——安全自然“和谐”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管子——实行善政,同穷济困
27
(二)近代以来的社会福利思想
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生主义思想: 平等主义的分配原则;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通过国家力量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28
第三节 中国以往政策回顾
15-18世纪是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 会的过渡时期。 重商主义经济学反对封建割据,力主中 央集权; 重商主义使得对穷人的态度逐渐恶化; 重商主义逐渐强化了“工作道德”。
25
二、中国的思想渊源
(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孔子——“大同”和“小康” 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老子——“小国寡民”
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淡化了强制、惩戒
色彩、强化了自愿受助,由民政部门独立主 管。
33
5、特定人群救助
救助对象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由于政策等原因被排除在单位制度之外
的城乡贫困人口。
34
6、临时救助
国家和社会对于城乡非贫困居民遭遇突
发事件的急难救助;
原有单位体制延续下来的各种“送温暖” 活动。
11
学习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社会救助和社会福 利的发展脉络,以及济贫制度、福利国家出 现的历史背景,理解并掌握社会救助与社会 福利的思想渊源,以及新中国社会救助和社 会福利政策的基本框架。
12
关键概念
济贫制度、福利国家、济贫法、灾害救 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贫困救助、城 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特定人群救助、 临时救助、社会福利事业、社区服务、社会 福利企业、职业福利
18
(二)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确立
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救助制度产生于20世纪 初,进入现代社会后,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已经不在个 人而在社会,因此,给贫困者提供物质援助也应当成为
政府和社会的责任,社会救助应当成为国民的一项基本
权益。
19
二、福利国家的兴起
二战后,各工业化国家在完善社会保险制 度的同时,普遍重视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西欧、 北欧等国家先后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建成了 对国民“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的福利保障制 度;其它国家虽然未走福利国家的道路,但不 断颁行社会福利方面的立法。
4
特点
社会福利的普遍性;

社会福利较社会保险而言是较高层次的
社会保险制度。
5
狭义的概念
指对生活能力较弱的老人、妇女儿童、
残疾人、慢性精神病人等的社会照顾和社会
服务。
6
课程说明
“救济”蕴含有施舍的含义,而现代社
会保障制度中,“使人有尊严地接受帮助”
的理念已被广为接受,因此,在课程学习中 使用“救助”的表述更为恰当。
41
谢 谢
4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