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PP简介及案例

PPP简介及案例

官方解释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一般而言,PPP融资模式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等公共项目。

首先,政府针对具体项目特许新建一家项目公司,并对其提供扶持措施,然后,项目公司负责进行项目的融资和建设,融资来源包括项目资本金和贷款;项目建成后,由政府特许企业进行项目的开发和运营,而贷款人除了可以获得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外,还可获得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

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

广义的PPP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广义的PPP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TOT、DBFO等多种模式。

狭义的PPP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衡工量值(Value For Money)原则。

PPP项目主要参与方
一、政府:
在PPP项目中,政府需要同时扮演以下两种角色:
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政府负有向公众提供优质且价格合理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义务,承担PPP项目的规划、采购、管理、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并在行使上述行政管理职能时形成与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作为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或者购买者的代理人),政府基于PPP项目合同形成与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之间的平等民事主体关系,按照PPP项目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二、社会资本方
社会资本是PPP项目的实际投资人。

但在PPP实践中,社会资本通常不会直接作为PPP项目的实施主体,而会专门针对该项目成立项目公司,作为PPP项目合同及项目其他相关合同的签约主体,负责项目具体实施。

项目公司可以由社会资本(可以是一家企业,也可以是多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出资设立,也可以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

但政府在项目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应当低于50%、且不具有实际控制力及管理权。

三、融资方
PPP项目的融资方通常有商业银行、出口信贷机构、多边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等。

根据项目规模和融资需求的不同,融资方可以是一两家金融机构,也可以是由多家银行或机构组成的银团,具体的债权融资方式除贷款外,也包括债券、资产证券化等
四、承包商和分包商
在PPP项目中,承包商和分包商的选择是影响工程技术成败的关键因素,其技术水平、资历、信誉以及财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贷款人对项目的商业评估和风险判断,是项目能否获得贷款的一个重要因素。

承包商主要负责项目的建设,通常与项目公司签订固定价格、固定工期的工程总承包合同。

一般而言,承包商要承担工期延误、工程质量不合格和成本超支等风险。

对于规模较大的项目,承包商可能会与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把部分工作分包给专业分包商。

五、专业运营商
根据不同PPP项目运作方式的特点,项目公司有时会将项目部分的运营和维护事务交给专业运营商负责。

但根据项目性质、风险分配以及运营商资质能力等不同,专业运营商在不同项目中所承担的工作范围和风险也会不同。

PPP项目基本运作框架图
案例:
安徽池州市主城区污水处理及市政排水设施PPP项目
/zh/pppxmalxb/5320.jhtml
河北唐山市滦县赤曹线滦州至青坨营段工程PPP项目
北京地铁4号线
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第一个正式批复实施的特许经营项目,也是国内第一个运用PPP模式的地铁项目。

图2 北京地铁4号线的PPP模式
图3 4号线PPP项目合同结构图
PPP项目各领域的对比
根据财政部PPP中心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按照财政部相关要求审核纳入项目库的项目,即全国入库项目有13554个,总投资额达16.4万亿元,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兵团,19个行业领域。


2016年1月末至2017年6月末,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月均增长项目386个、投资额4842亿元,PPP项目需求还在持续加大。

关于组织开展第四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申报筛选工作的通知
1.优先支持环境保护、农业、水利、消费安全、智慧城市和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养老等幸福产业的项目
2.申报项目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否则不予受理:
(一)项目属能源、交通运输、市政工程、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保护、保障性安居工程、商贸基础设施、养老、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等公共服务领域。

图片来源自PPP信息发布平台/
从行业类型看,与第二批相比,第三批示范项目增加了林业和农业两个一级行业,而且除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类项目有所减少外,其他行业的项目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占比最大的四类行业—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城镇综合开发—增加项目数量最多,分别为141、42、33、28个;旅游和科技类项目数量增长速度最快,增长率分别达到600%和430%。

6月末各行业示范项目数和落地数
“幸福产业”异军突起,落地投资额占比近10%
“幸福产业”主要范围为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

截至6月末,“幸福产业”项目数为3012个、投资额2.2万亿元,分别占当
期项目总数和总投资额的22.2%和13.2%。

与5月末相比,净增入库项目97个,净增投资额1013亿元;与2016年年末相比,净增入库项目为498个,净增投资额为4767亿元。

从落地项目看,截至6月末,“幸福产业”落地项目有318个、投资额2838亿元,分别占当期落地项目总数和投资额的15.7%和8.6%。

与5月末相比,当月净增落地项目23个、投资额115亿元;与2016年年末相比,上半年净增落地项目128个、投资额1026亿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