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质量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学科专业选修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专业课,是为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研究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论和基本方法,是研究和揭示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相结合的应用学科。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的定义、质量经济性分析、质量管理工具、设计质量、服务质量、质量管理体系、六西格玛管理与工具、全面质量管理等。
Quality management is a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 for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undergraduates. It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with strong applic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designed to cultivate students'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quality management. This course mainly studies the basic principles,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quality management. It is a knowledge system to study and reveal the law of quality production, formation and realization, and is an applied discipline combining management science with natural science and technical science. The main- 3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include: quality definition, quality economy analysis, quality management tools, design quality, service quality,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six sigma management and tools,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etc.2.设计思路:首先对质量管理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以及质量的定义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对该课程形成初步了解。
然后,在讲授的过程中加入对著名质量管理大师的介绍,使学生掌握质量理论主要贡献者的思想,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最后,探讨质量管理的工具、方法、管理体系以及如何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其中质量管理工具、方法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石川馨的质量管理七种工具、质量管理的新七种工具和六西格玛管理与工具。
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质量标准体系、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和主要特征。
因此,教学内容共十章,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质量的定义、第三章质量管理大师、第四章质量经济性分析、第五章质量管理工具、第六章设计质量、第七章服务质量、第八章质量管理体系、第九章六西格玛管理与工具、第十章全面质量管理。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无并行课程:无后置课程:无二、课程目标(一)专业教育目标- 3 -本课程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学科专业选修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础理论,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技术和方法。
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将能:1.知识1)掌握掌握质量的概念,并能够从权变的视角理解质量;2)掌握质量理论主要贡献者的理论思想,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3)掌握KANO模型和成本收益分析的方法,理解质量经营包括的主要方面;4)掌握石川馨的质量管理七种工具以及质量管理的新七种工具;5)掌握质量功能展开的步骤与方法和服务质量管理理论;6)掌握有关质量标准化管理的知识;7)掌握六西格玛的内涵,了解六西格玛设计的步骤;8)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和主要特征。
2.能力1)能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对常见的质量管理现象进行分析;2)能熟练运用KANO模型和成本收益分析;3)能简单进行服务质量管理的设计;4)能将六西格玛运用到实际案例中;5)能够对企业如何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提出自己的见解。
3.素质具备一定的质量管理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进一步增强对职业品质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念和理性的从业规范。
(二)思政教育目标《质量管理》这门课程是管理学院本科专业的选修课,与工商管理专业相结合,- 3 -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内涵应该是培育社会主义企业家责任感,应把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责任感融入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挖掘可进行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在质量管理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基础研究方面,还是社会服务方面,均存在大量极具思政教育意义的杰出代表和典型事例,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将思政教育更好地渗透到质量管理专业知识学习中。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商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职业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门课程主要思政教育目标为:(1)社会主义下的正确价值观。
以现阶段存在质量案例问题进行专业分析,引领学生从榜样中学习担当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观和义利观。
(2)社会主义下的社会责任。
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调树立“中国质量”还需中国造的使命感,加深学生对中国制造的质量了解,培育学生的国家荣誉感。
(3)求实精神。
强调质量管理要追求实际,从实际出发。
质量是产品的关键,质量管理、质量检验都要遵循求实的原则。
三、学习要求质量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同时又与现实经济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质量的基本理论、概念及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加强实践。
1.课前预习1)完成教师提供的先导材料的阅读;2)阅读教材,明确本次课程将要学习探讨- 3 -的主要知识点;3)完成教师要求的其他课前准备工作。
2.课中教学1)积极发言,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3)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
3.课后复习与自学1)完成教材内指定作业;2)围绕教师提供和自行收集整理的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完成小组作业;3)通过调研、收集整理资料,结合学习内容,完成教师指定的论文、研究报告的撰写;4)通过教材、视频、慕课等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学内容。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四、教学进度- 3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苏秦,《现代质量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2、韩福荣,《现代质量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3、James R.Evans, William M. Lindsay,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quality》, 3rd edition,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1996;4、刘广第,《质量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5、张根保,《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中国科技出版社,2005年第3版;6、龚益鸣,《质量管理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7、胡铭,《质量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8、伍爱,《质量管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9、王毓芳、郝风主编,《ISO9000常用统计方法》,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年。
六、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A: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3 -附:作业和平时表现评分标准1)作业的评分标准2)课堂讨论及平时表现评分标准3)小组表现评分标准- 3 -- 3 -小组展示互评 评委姓名 ______________说明:根据上述评分标准,给出该小组的得分,所有评委打分的总和将作为该小组的总分,请大家认真、客观、公平、公正地打分,此表将在保密的情况下由老师统计。
小组组员合作互评你的组号 ________目的:给大家提供对本组成员的工作进行点评和评价的机会。
这项评估不仅体现了小组作品的结果,还包括小组展示的准备过程。
这项评估请独立完成。
说明:根据上述评分标准,给出你所在小组成员的得分,此得分将作为小组得分的分配比例,请大家认真、客观、公平、公正地打分,此表将在保密的情况下由老师统计。
七、学术诚信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