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
例题1:为了保证厂区内车辆行驶、人员流动、消防灭火灾,以及安全运送材料等需要,企业的厂区和车间都必须设置完好的通道,车间内人行通道宽度至少应大于()。
A.0.5m
B.0.8m
C.1.0m
D.1.2m
例题2:某公司购置了一台24m长的大型龙门铣床,安装时,该设备与墙、柱之间的安全距离至少是()m。
A.0.6B.0.9C.1.2D.1.5
例题3:在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装中,车间中设备的合理布局可以减少事故发生。
车间布局应考虑的因素是()。
A.照明、空间、管线布置、维护时的出入安全
B.预防电器危害、空间、维护时的出人安全、管线布置
C.预防电器危害、照明、空间、降低故障率
D.空间、管线布置、照明、降低故障率
例题4:金属切削机床是加工机器零件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加工出符合要求的机器零件。
导致金属切削机床操作人员绞手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A.零件装卡不牢
B.操作旋转机床戴手套
C.旋转部位又埋头螺栓
D.清除铁屑无专用工具
例题5:如下图所示,砂轮机的砂轮两侧用法兰压紧,固定在转轴上。
法兰与砂轮之间需加垫软垫。
砂轮柱面在使用中会逐渐磨损。
下列关于砂轮机安装和使用的要求中,正确的是()。
A.软垫厚度应小于1mm
B.压紧法兰直径不得小于砂轮直径的1/4
C.砂轮直径不大于压紧法兰直径10mm时应更换砂轮
D.砂轮的圆柱面和侧面均可用于磨削,必要时允许两人同时操作
例题6:为了防止机床事故应对机床易损件进行检测,以及时发现易损件的缺陷。
检测人员应了解各零部件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到检测时心中有数。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滚动轴承常出现的问题是()。
A.磨损
B.化学腐蚀
C.滚珠砸碎
D.油压降低
例题7:剪板机用于各种板材的裁剪,下列关于剪板机操作与防护的要求中,正确的是()。
A.不同材质的板料不得叠料剪切,相同材质不同厚度的板料可以叠料剪切
B.剪板机的皮带、齿轮必须有防护罩,飞轮则不应装防护罩
C.操作者的手指离剪刀口至少保持100mm的距离
D.根据被裁剪板料的厚度调整剪刀口的间隙
例题8:冲压作业有多种安全技术措施。
其中,机械防护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存在某些不足,如对作业影响较大,应用有一定局限性等。
下列装置中,不属于机械防护类型的是()。
A.推手式保护装置
B.摆杆护手装置
C.双手按钮式保护装置
D.拉手安全装置
例题9:木工机器道具运动速度高,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木工加工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是() A模具的危险伤害,木工设备结构具有的危险伤害,木粉尘危害
B模具的危险伤害,噪声和振动危害,火灾和爆炸
C噪声和振动危害,电动机转速降低,木粉尘危害
D机械伤害,木材的生物和化学危害,火灾和爆炸
例题10:在木材加工的诸多危险因素中,木料反弹的危险性大,发生概率高,下列木材加工安全防护的措施中,不适于防止木料反弹的是()。
A.采用安全送料装置
B.装设锯盘制动控制器
C.设置防反弹安全屏护装置
D.设置分离刀
例题11:铸造是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是将熔融的金属注入、压入或吸入铸模的空腔中使之成型的加工方法。
铸造作业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下列各组危险有害因素中,全部存在于铸造作业中的是()
A.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
B.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电离辐射
C.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苯中毒、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
D.粉尘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电离辐射
例题12:金属铸造是将熔融的金属注入、压入或吸入铸模的空腔中使之成型的加工方法。
铸造作业中存在着火灾及爆炸、灼烫、高湿和热辐射等多种危险有害因素。
下列铸造作业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不属于引起火灾及爆炸的原因是()。
A.铁水飞溅在易燃物上
B.红热的铸件遇到易燃物
C.热辐射照射在人体上
D.水落到铁水表面
例题13: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锻造生产中存在多种危险有害因素。
下列关于锻造生产危险有害因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噪声、振动、热辐射带来职业危害,但无中毒危险
B.红热的锻件遇可燃物可能引燃成灾
C.红热的锻件及飞溅的氧化皮可造成人员烫伤
D.锻锤撞击、锻件或工具被打飞、模具或冲头打崩可导致人员受伤
例题14:锻造分为热段、温锻、冷锻。
热锻是使被加工的金属材料处在红热状态,通过锻造设备对金属施加的冲击力或静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以获得预想尺寸和组织结构的加工方法。
热锻加工中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
下列危险有害因素中,不属于热锻作业危险有害因素的是()。
A.尘毒危害
B.烫伤
C.机械伤害
D.急性中素
例题15:人机系统可分为机械化、半机械化的人机系统和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两类。
在机械化、半机械化的人机系统中,人始终起着核心和主导作用,机器起着安全保证作用。
下列关于机械化、半机械化的人机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人处于低负荷时应急反应变差
B.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机器的冗余系统是否失灵
C.机器的正常运转依赖于该闭环系统机器自身的控制
D.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该系统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
例题16:因视觉环境的特点,使作业人员的瞳孔短时间缩小,从而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导致视觉模糊,视物不清楚。
这种现象称为()。
A.视错觉
B.眩光效应
C.明适应
D.暗适应
例题17:疲劳分为肌肉疲劳和精神疲劳。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消除精神疲劳的是()
A.播放音乐克服作业的单调乏味
B.不断提示工作的危险性
C.科学地安排环境色彩
D.科学地安排作业场所布局
例题18:通过对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采用智能设计手段,使机器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挥预定功能,保证误操作时机器和人身均安全。
上述概念较完整地反应了现代机械安全原理关于机械安全特性中的()。
A.系统性
B.防护性
C.友善性
D.整体性
例题19: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保证新建或在役供水和供气管道的安全运行,降低或消除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应检查检测供水和供气管道内部结构的裂纹、腐蚀等情况。
常用的检测技术是()。
A.超声探伤
B.渗透探伤
C.涡流探伤
D.磁粉探伤
例题20:手的触觉敏感性临界皮温是l0℃左右,操作灵巧度的临界皮肤温度在12~16℃之间
生产作业环境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温度、热辐射、风速等都属于微气候环境的条件参数。
就温度而言,在无强迫热对流、员工穿薄衣服、员工未经过热环境习惯的条件下,感觉舒适的空气温度是()℃。
A.31±3
B.26±3
C.21±3
D.16±3
例题21:微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与多种因素有关,综合评价微气候环境的指标除卡他度外,还有()。
A.有效温度、舒适指数、干球温度指数
B.有效湿度、不适指数、黑球温度指数
C.有效温度、不适指数、三球温度指数
D.有效温度、不适指数、湿球温度指数
例题22:人机系统的任何活动实质上是信息及能量的传递和交换,人机之间在进行信息及能量传递和交换中,人在人机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
A.传感功能、记忆功能、操纵功能
B.传感功能、记忆功能、检测功能
C.传感功能、信息处理功能、检测功能
D.传感功能、信息处理功能、操纵功能
例题23:人机系统组成串联系统,若人的操作可靠度为0.9900,机器设备可靠度也为0.9900,人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