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万马奔腾

万马奔腾

1、导语:今天,让我们骑着矫健的骏马到大草原去尽情的驰骋吧!(播放课件,大屏幕出示辽阔的大草原)2、在大草原奔跑了一圈,你有什么感受?二、继续播放课件,聆听《万马奔腾》1、第一遍:想象自己坐在大草原上,聆听这首乐曲;2、第二遍:想象这首乐曲让我们看到了怎样的场景;3、提问:你能听出来作品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答案:马头琴。

出示图片)A、介绍马头琴提问:你对马头琴有什么了解吗?(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

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蒙古语称胡兀尔、莫林胡兀尔(马头胡琴)。

汉语俗称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

历史较短,是朝尔革新的产物。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传统小马头琴的基础上,改革制成中马头琴、大马头琴和低音马头琴等多种乐器,显著丰富了马头琴族乐器系列,深受人民喜爱,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说唱伴奏,有的已成为我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拉弦乐器。

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云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蒙古族聚居地区。

)B、马头琴的音色提问:你觉得马头琴的音色是怎样的呢?(柔和、浑厚、淳美、深沉等浓郁的草原特色)4、就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马头琴带来的《万马奔腾》。

视频聆听(第三遍聆听)A、介绍作者(出示照片)这首马头琴曲由我国著名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所创作。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课件出示:齐•宝力高——马头琴演奏家。

蒙古族人,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现任内蒙古歌舞团独奏演员。

其演奏曲目有《草原连着北京》、《万马奔腾》等。

B、乐曲创作背景《万马奔腾》是齐宝力高的代表作品及保留曲目。

针对这首乐曲,作者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在一次赛马活动中,作者看到一匹烈马背负着它的主人飞驰向前。

这匹马以最快的速度,竭尽全力冲向终点。

当他们冲过终点的时候,这匹马突然倒地而死。

马的主人抱着它的头痛哭不止。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着作者。

他忘不了这匹马那种奔腾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

出于对大草原的热爱、对马的热爱,写了这首乐曲。

C、刚才我们聆听的是马头琴独奏,在聆听乐曲当中,你听出了作者的心声了吗?让我们再来感受马头琴乐队带来的那种奔腾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

(第四遍聆听马头琴和乐队的合奏)D、你能比较一下马头琴乐队和马头琴独奏的《万马奔腾》有什么不同呢?独奏——一气呵成乐队——加入了引子部分三、对比欣赏二胡曲《赛马》和马头琴曲《万马奔腾》1、描写草原万马奔腾景象的作品有很多很多,你知道吗?2、聆听二胡曲《赛马》3、你喜欢哪首作品?(自由畅谈)五、结束:结束语:通过欣赏《万马奔腾》让我们想象着草原的美景,踏着轻快的脚步结束我们的草原之旅吧!【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简单了解马头琴的相关知识,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感受体验蒙古族乐曲的风格。

3、感受音乐的特点,发挥学生个性特点,让学生在歌舞创编及律动过程中去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享受,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入课题1、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舞蹈,同学们想不想看?(教师表演舞蹈)(在这里根据教师的特长,用舞蹈、声乐或器乐的形式来表现都可以)师:知道刚才老师的舞蹈是哪个民族的吗?你对蒙古族的风俗习惯以及音乐风格都有哪些了解呢?生畅谈......2、师:同学们的知识很丰富!美丽的草原令人神往,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多媒体课件: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屏幕上出现一副副美丽生动的画面:牛羊成群、蒙古包、人们载歌载舞......加深学生对蒙古大草原的美好印象,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3、师:的确,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一直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他们一直被人们誉为“马背上的民族”,马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同学们想不想骑上骏马到大草原上去驰骋一下呢?[全体学生站起来,师生一起模仿感受骑马动作]4、师:大家骑马的姿势真是潇洒,那么假如一匹骏马从远到近奔跑会是什么样的声音呢?从近到远呢?同学们可以用跺脚、拍手、拍桌子等各种形式来表现,给大家点时间练习一下。

[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两种不同的马蹄声,“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用各种形式来练习节奏型]师: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模仿两种马蹄声。

[师生一起集体交流练习]二、交流分析,欣赏乐曲1、初听乐曲师:非常好!现在呢,就有一群骏马朝我们疾驰而来!一起来欣赏![运用多媒体播放《万马奔腾》,同时配上在辽阔美丽的大草原上,一群骏马疾驰奔腾的画面,让学生视听结合来感受聆听乐曲]师:欣赏完乐曲,大家都有哪些感受?[学生起来畅所欲言,谈自己的真实感受]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也仿佛看到了千万匹骏马在大草原上驰骋的壮观场面。

师:下面同学们就分小组来总结一下这首乐曲的速度、节奏、情绪都有哪些特点?(播放《万马奔腾》学生讨论)[给学生充分的小组交流合作的时间,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师:哪个小组先上来交流?[学生分小组主动地上讲台给大家讲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把每个小组的结果分别写在黑板上]通过刚才小组讨论我们总结出:该曲情绪热烈,节奏紧凑,展现出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由于演奏速度快,音调在表现意义上不同于《牧歌》《辽阔的草原》等长调歌曲的旋律意义,转化为动感很强的音流,这样对于塑造万马奔腾的“视觉”艺术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2、复听乐曲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乐曲,听听给你印象最深的或者你最喜欢的是乐曲的哪一部分?生1:我最喜欢乐曲的最后一部分,好像有马嘶叫的声音,很形象。

生2:我最喜欢乐曲中间部分,我好像看到了千万匹骏马向前冲刺的刹那间的壮观场景。

......师生交流:同学们听得很仔细,作品运用双音程、马嘶等声音形象地模拟出万马奔腾的动感,作者在旋律上紧紧把握住蒙古族的音调;在和声和转调手法上借鉴了西洋;作者运用多种演奏技巧,把万马冲刺刹那间的壮观场景描绘得十分逼真,听者如身临其境!师:那么你注意到这首乐曲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乐器?生:二胡?马头琴?师: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马头琴,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

课件展示马头琴的图片:a、认识马头琴师:同学们对马头琴有哪些了解?生自由交流。

师: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

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

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

深受人民喜爱,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说唱伴奏,有的已成为我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拉弦乐器。

b、马头琴的音色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你听听马头琴的音色是什么样的?欣赏完学生起来自由交流。

[此时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像二胡的音色、有的说像小提琴,有的说像吉他的音色......对于大多数的认知冲突,老师可以分别找不同乐器的演奏曲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马头琴音色的认识]师:刚才通过对比我们进一步感受了马头琴的音色:柔和、醇美、浑厚浓郁的草原特色(板书)3、再听乐曲师:下面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这首马头琴演奏的《万马奔腾》出示课件:在《万马奔腾》的背景音乐下,配音介绍作者:齐.宝力高,马头琴演奏家,蒙古人。

师:同学们可能不知道:《万马奔腾》这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乐曲,还有一段感人的创作背景呢?大家想不想听?师讲述:在一次赛马活动中,作者看到一匹烈马背负着他的主人飞驰向前,这匹马以最快的速度,竭尽全力冲向终点,当他们冲向终点的时候,突然倒地而死,他的主人抱着它痛哭不止,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作者,他忘不了这匹马的这种死而后已的精神,出于对大草原的热爱,对马的热爱,写了这首乐曲。

就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垫场表演上,齐.宝力高和80名马头琴演奏家共同表演了这首《万马奔腾》让我们重温那壮观的场面吧!(播放奥运会开幕式垫场表演片段视频)三、拓展欣赏,对比体验1、师:刚才我们聆听的是马头琴独奏,在聆听乐曲当中,你听出了作者的心声了吗?让我们再来感受马头琴乐队带来的那种奔腾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

(聆听马头琴和乐队的合奏)2、师:你能比较一下马头琴乐队和马头琴独奏的《万马奔腾》有什么不同呢?独奏——一气呵成乐队——加入了引子部分四、歌舞创编,提高能力师:同学们,作者用马头琴来表达对大草原的无限热爱,下面就让我们用形体语言来表达一下自己的内心情感怎么样?1、在《万马奔腾》的音乐背景下,同学们自由创编。

2、找个别小组展示创编成果,老师和同学们给予及时鼓励与评价。

师:同学们的舞姿非常优美,老师也忍不住了,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大草原的热爱一起翩翩起舞吧![师生一起在乐曲中翩翩起舞,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同时提高了学生探究合作以及创编的能力,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空间。

](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可采用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师:本节课我们欣赏了《万马奔腾》这首乐曲,同学们对蒙古族音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你通过乐曲风格感受到蒙古人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生畅所欲言......五、回味音乐,情感提升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蒙古人们具有豪爽的性格与拼搏向上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民族个性。

我们的祖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生活在这样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里,老师和你们一样感到无比的温暖和自豪。

“大海方平千帆竞发,征途不远万马奔腾”,同学们要努力学习、共同携手,创造祖国更加灿烂的未来!(播《万马奔腾》乐曲,在乐曲声中下课。

)【课后反思】一、二、新课程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本节课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强调了学生的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让学生听、唱、创造、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蒙古族的音乐风格。

通过自由创编、成果展示,循序渐进成功的突破了难点。

师生一起在乐曲中翩翩起舞,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同时提高了学生探究合作以及创编的能力,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空间。

三、新课程提倡音乐学科的人文性,重视音乐文化的渗透。

本节课在音乐文化的选择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做到了有的放矢,运用也相对巧妙,起到了较好的丰富课堂,促进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的作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在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做到教学相长,让自己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