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复习优秀PPT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复习优秀PPT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 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译文: (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四、互文的翻译 互文又叫“互文见义”,前后两句或
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翻译 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 例: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译文:应是“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可译 为“到处大喊大叫,骚扰破坏”。
6、调整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 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例(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却能)向上 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2)古之人不余欺也。 译文: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译文: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六、合叙的翻译 合叙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合在一起说,翻译 时为了不发生误解,应把他们分开叙述。 如: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
译文:即“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 译为“武器不是不锋利,盔甲不是不坚固”
七、用典的翻译 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意丰,常或明 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可灵活处理, 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遍意义。 如: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 来之食。(《乐羊子妻》)
意译
一、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
宜用意译。 例: ①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促织》) 译文: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仍然)直挺挺地躺着,长
时间地愁苦不堪。
“东曦既驾”就是:“羲和已经驾起六龙拉的车载着太阳 从东方出发了”,喻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
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 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 太阳。
4、删削法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
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 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 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例: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复词,“同”不译)
译文: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复词,“出”不译) 译文: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发生)。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四、互文的翻译 互文又叫“互文见义”,前后两句或
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翻译 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 例: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译文:树木的枝条和叶子都互相覆盖,交叉
掩映”。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五、委婉的翻译 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
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 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婉。翻译时应 还原其本来的意思。如: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②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文: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 ③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译文:误入污浊的官场,一误就是三十年。
④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译文: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
⑤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 译文: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害,赵国成了秦国的一个 郡。(课本P70注释18秦灭赵后,把赵国改为秦之邯郸 郡。)
侮辱性的施舍
古文翻译技巧
能直译一定要直译,不能意译,要字字 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 语的解释。(“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 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 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 译,无须自作聪明。
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例: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
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记(下此文)。
3、替换法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
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译文:先帝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了自己降低了 身份(前来拜访我)
二、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需分开翻译或补充。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贾谊《论积贮疏》) 译文: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 不来呢? 怀,附:使动用法,使......亲近,使......归附;远:形 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人
三、为了增强语势而用繁笔、渲染、铺陈手法的句子, 译时要凝缩。
5、增补法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
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包括:
(1)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轩凡四遭火…… 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 (2)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关联词语 和介词等。例: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享受(欣赏)音乐快乐,和别 人一起享受(欣赏)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 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 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对 留 换 删 补 调
1、对译法 译文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大量采用有 相同语素的双音词。 例:传 道 受 业 解 惑
传授 道理 教授 学业 解答 疑难问题
2、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 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 动、优美。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文遵言循文“翻字译字的有原着落则,直译、意译相
结合,以直译为主””(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从字顺)的原则。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 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 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特殊句式要翻 译出应有的特点,如判断句、被动句等。)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 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倒装句要按现代汉语正常语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