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教学课件:克罗恩病(Crohn病)

内科教学课件:克罗恩病(Crohn病)


病理
病变范围:回肠末段与邻近结肠(75%)>小肠(回 肠)>空肠>局部在结肠(10%),可见于全消化道, 受累肠段呈节段性。
全壁性肠炎,以粘膜下层最为明显,充血,水肿息肉, 多数匍行沟槽样或裂状纵性溃疡可深达肌层融合成窦 道,粘膜呈铺路卵石状,可有粘连肠腔狭窄,穿孔引 起局部脓肿,活检:可见细胞浸润,非干酪性肉芽肿。
横 结 肠
降 结 肠
乙 状 结 肠
直 肠
诊断
• 对慢性起病,反复发作性右下腹或脐周痛、腹泻、体 重下降(特别是伴有肠梗阻、腹部压痛、腹块、肠瘘、 肛周病变、发热等表现者)
• 本病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结肠镜检查 和活组织检查所见进行综合分析,表现典型者,在充 分排除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及肠道肿 瘤后,可作出临床诊断。
手术适应证:完全性肠梗阻、 瘘管与脓肿形成、 急性穿孔 不能控制的大量出血
• 促炎细胞因子或免疫调节剂英夫利昔(抗TNF-a抗体)
思考题
• 问答题: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 对初诊的不典型病例,应通过随访观察,以求明确诊 断。鉴别有困难而又有手术指征者可行手术探查获得 病理诊断。
WHO提出的克罗恩病诊断要点(可供参考)
鉴别诊断
*肠结核 *小肠恶性淋巴瘤 *溃疡性结肠炎 *急性阑尾炎 *其他,细菌性痢疾、阿米 巴肠炎、白塞病等
临床鉴别
Crohn病
肠结核
治疗
目的: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缓解,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
控制轻、中度者有一定疗效。特别是对结肠Crohn病人为首 选药物
柳氮磺胺吡啶(SASP)4.0/日,分4次口服,病情缓解后 2.0/ 日,维持≥3年
5-氨基水杨酸(5-ASA)3.0~4.0/日,分4次口服,病情缓解 后2.0/日,维持治疗3年以上
其他: • 抗生素:甲硝唑对肛周病变、环丙沙星对瘘有效 • 手术治疗:手术后复发率高
克罗恩病病变部位(阴影部分为病变部位)
临床表现
• 消化系统:
*腹痛 *腹泻,多为糊状,一般无脓血及粘液 *腹部肿块 *瘘管形成:因透壁性炎性病变穿透肠壁全 层至肠外组织或器官而形成瘘管。瘘管形成是 Crohn病临床特征之一,分为内、外瘘 *肛门直肠周围病变:瘘管、脓肿形成及肛 裂等病变,是部分病人首发症状
肠外表现
临床分型
• 临床类型: 狭窄型 穿通型 炎症型 • 病变部位: 小肠型 结肠型 回结肠型 • 严重程度: CDAI指数可以评定活动期
缓解期及轻中重度
Best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计算法
变量 稀便次数(1周) 腹痛天数(1周总评,0~3分) 一般情况(1周总评,0~4分) 肠外表现与并发症(1项1分) 阿片类止泻药(0、1分) 腹部包块(可疑2分;肯定5分) 红细胞压积降低值(正常:男47,女42) 100×(1-体重/标准体重)
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
温州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黄智铭
定义
克罗恩病是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 炎性肉芽肿性疾病
• 特点: 病变位于全消化道,但多见于
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
*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 *腹痛、腹泻、腹块、瘘管,肠梗阻
*可有肠外损害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15-30岁,无性别差异 *有复发倾向 *多见于欧美
•一般治疗:
饮食调理和营养补充,补充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严重营养不良、肠瘘及短肠综合征者,全胃肠外营养; 病情重禁食,输液、白蛋白;合并感染者广谱抗生素; 腹痛、腹泻者对症治疗。
•糖皮质激素:
适用活动期,特别是以小肠病变为主、有肠外表现者。 不能防止复发,泼尼松30~60mg/日,病情缓解后递减维 持
权重 2 5 7 20 30 10 6 1
总分=各分值之和
注: 各项得分乘以规定的权重,求得分值,8项分值之和为总分。CDAI<150为缓解期,CDAI≥150为活动期, 150~220之间为轻度、221~450为中度, >450为重度。红细胞压积可参照国人标准:男42, 女37。
•并发症:
*肠梗阻 *腹腔内脓肿 *急状穿孔或大量便血 *中毒性结肠扩张(罕见) *癌变 *肠外并发症、胆石症、尿结石、脂肪肝
实验室检查
*贫血 *WBC增高 *ESR加快 *白蛋白降低 *粪便OB﹢
影像学检查
*表现为肠道炎性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粘膜皱壁粗乱、纵行性溃疡或裂沟 *鹅卵石症 *假息肉 *多发性狭窄 *瘘管形成
结肠镜检查
*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纵行或匍行性溃疡 *溃疡周围粘膜正常或增生呈鹅卵石样 *炎性息肉,病变肠段之间粘膜外观正常 *深凿活检见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或大佳或有依赖的慢性
活动性病例,可减少激素用量乃至停用 硫唑嘌呤 1.5~2.5mg/(kg·d)。疗程≥3年,可使病情改善或缓 解 副反应:白细胞减少等骨髓抑制表现 甲氨蝶呤 环孢素
• 氨基水杨酸制剂:
作用:① 抑制局部和全身炎性反应 ② 抑制免疫反应 ③ 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肠上皮通透,减轻肠道炎症
•全身表现:
*发热为常见的全身表现之一,与肠道炎症活动及继发感染有
关。间歇性低热或中度热常见,少数呈弛张高热伴毒血症。少数 患者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甚至较长时间不明原因发热之后才出现 消化道症状。
*营养障碍: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维生素缺乏。青
春期前患者常有生长发育迟滞。
口腔黏膜溃疡、皮肤结节性 红斑、关节炎及眼病为常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