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4期下旬刊(总第478期)时 代 金 融Times FinanceNO.4,2012(CumulativetyNO.478)金融风险是由于各种风险因素导致经济行为人在金融活动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领域关系着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命脉,加强对金融风险的规避和管理,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妥善规避金融机构的风险,不仅有利于增强金融机构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
一、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信用评估体系残缺金融业的展业活动以诚信原则为基础,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金融机构为人们提供的不只是产品和服务,而更是一种信用。
诚信原则始终贯穿着金融领域的各项活动,但是在我国,目前尚缺乏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致使金融机构很难进行信用审核,严重的束缚了金融业对风险的规避活动。
(二)承担风险的主体不明确风险无处不在,有风险就必须要有承担者,想要有效的对风险进行规避和管理,首先必须要明确承担风险的主体,只有确定了风险的承担者,才能更好的转嫁风险。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过程中,承担风险的主体不够明确,结果导致国家财政代替银行成为了金融风险的承担者,当财政出现了巨额赤字,最终就会引发通货膨胀。
因此,承担风险的主体不明确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的严重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风险管理的理念陈旧在发达国家里,金融机构非常重视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他们把风险规避和创造利润结合在一起,在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注重创造收益。
而在我国,人们通常把风险和盈利放在相互对立的角度,不能正确的认知风险,阻碍了自身的发展。
规避不等于逃避,风险管理是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转嫁与管理,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许多机构为了逃避风险而放弃自身的业务,不仅导致业务大量流失,最后反而降低了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由此可见,我国的风险管理活动需要创新理念,只有打破传统理念的束缚,风险管理才会在实践中取得效果。
(四)风险管理的体制不完善健全的体制是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保障,我国的金融体制经过多年来的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不够健全,尤其是在风险管理这方面,缺少完善的运作机制和组织制度,大部分金融机构都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使得在规避风险的时候各部门之间无法顺利的衔接,导致风险管理活动很难取得实效。
(五)风险管理的方法落后从全球来看,风险管理的旧方法已经逐渐开始向风险量化管理转变,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研发出了计量模型。
在人类的社会里,只有掌握正确的处事方法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现阶段,我国对风险的量化分析能力比较薄弱,对风险的识别和度量不够精确,导致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活动中无法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没有正确有效的方法手段,自然不能够成功的规避风险。
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有问题就要有对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金融机构要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金融领域将会更加繁荣,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如何解决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古代的镖局到今天的保险公司,人类一直在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与风险进行斗争,在21世纪的今天,风险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金融领域,要确保金融机构在这场斗争中取得胜利,就要及时的处理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一下几个方面:(一)国家政策上的支持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活动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
首先,国家要进一步健全有关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为金融业的发展营造健康良好的市场环境。
其次,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利用广泛的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再次,国家要支持金融机构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并为其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加强诚信建设我国的金融领域中,不良信贷现象非常严重,致使金融风险高发。
因此,要解决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问题,必须要加强诚信建设,强化企业和个人的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在金融市场中全面落实诚信原则与公平竞争原则,避免由于信用问题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隐患。
(三)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含了政策体系、组织体系、评价体系和决策体系,面对金融风险的威胁,金融机构应该进一步健全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使之适应金融市场的复杂局势,积极调整金融机构的股权结构,建立良好的组织框架。
(四)创新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理念,就是要正确处理经营和风险之间的的关系,在规避风险的同时注重创造利润,把风险管理的过程演变为增加收益的过程。
创新风险管理技术,就要求金融机构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开创风险管理的新技术,并且把创新的理念和技术相结合,使之在实践中得到充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王骊璞(陕西省兵器工业管理局,陕西 西安 710054)【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风险规避意识越来越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在通过各种形式来进行风险管理活动。
现今世界,金融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致使金融机构面临的压力日益加重,而金融危机的出现,更是让金融业承受着巨大的威胁,想要在严重的竞争威胁中立足,就必须及时的规避风险。
本文研究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金融市场的稳定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金融机构 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70 Times FinanceTimes Finance71(上接第59页)分运用,从而更有效的规避风险。
(五)完善中介服务笔者认为,良好的中介服务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具有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金融机构及时准确的获取市场信息;有利于金融机构对风险做出正确的识别和度量;有利于金融机构对风险管理做出正确的决策。
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中介服务的漏洞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隐患是巨大的,中介服务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导致金融机构掌握错误的市场信息,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给金融机构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所以,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必须要完善中介服务,保证金融机构掌握准确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定。
(六)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变金融机构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必须注重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变,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实现:①风险管理的内容由单一的信用风险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性风险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②风险管理的形式由直接管理向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③风险管理的目标由单一贷款向整体风险转变。
④风险管理的范围由国内向全球转变。
⑤风险管理的重点由审贷分离向完善管理机制转变。
⑥风险管理技术由单一的定性分析向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只要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实现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就必定会在金融领域的浪潮中激流勇进,创造出更加丰富的效益。
(七)重视对创新风险的防范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金融机构在不断开创新业务的同时,要注重对创新风险的防范,创新是一种尝试的过程,金融机构在开创新产品、新业务的过程中随时都面临着遭受损失的可能,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加强对创新风险的防范力度,及时有效地对创新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规避,保证自身在创新实践中更加稳定和安全的发展。
(八)谨慎开创海外市场,防范金融危机在与风险的斗争过程中,金融危机是金融机构最强劲的对手,要保证金融机构在如此强大的对手面前不被击垮,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应对措施。
金融机构要立足于国内市场,保证自身在国内市场中的稳健经营,在此基础上谨慎的进行境外并购,积极创新不等于盲目冒进,金融机构的一切经营活动应该以稳健为前提,绝对不可以盲目的扩张海外市场,使自身在金融危机中承受过重的负担,只有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前提下,谨慎的开创海外市场,金融机构才能更加有效的防范金融危机。
三、总结金融业的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稳定,面对日益剧增的压力和金融风险的威胁,金融机构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风险进行规避和转嫁,尽管我国金融领域的风险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风险管理的各项体制会更加健全,金融机构将有力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稳定。
参考文献[1]姚畅燕.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02).[2]李社环.整体风险管理及其在金融业的应用[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07).[3]郭炎兴.倡导有效监督防范金融风险——访全国政协委员、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丁仲篪[J].中国金融家,2010(03).作者简介:王骊璞(1971-),女,吉林怀德人,本科,会计师,研究方向:金融及财务管理。
(责任编辑:唐荣波)评价工作”的预算管理方式,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大力推广“零基”法、绩效编制方法,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将全部收支编入预算。
另外,要进一步细化预算收支项目,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切实保证预算与实际相符。
同时,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广泛采用最低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评价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大资产管理力度第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推行“钱物分离、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相互牵制”的准则,合理分工,实行“谁办理、谁负责”的归责原则,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明确资产账目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和环节,确立职责,知晓流程,建立健全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坚持照章办事,做到有章可循,加大对各个管理内容和环节的程序界定;对于采购较大额度的固定资产要论证其可行性,要进行效益评估,使决策、监督和执行三者有效结合起来、相互牵制,以实现合理配置资产和利用资源的目的。
第二,强化资产核算。
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发生损耗和折旧,这样就减少了固定资产的价值。
为防止固定资产价值的无形减少和流失,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此外,还要严格执行资产核算,增强固定资产折旧和报废的核算环节,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作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对专项资金进行统一归类,并建立具体相应的专项资金使用制度,做到“专款专用”。
只要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覆盖整个专项资金,就必须加强专项资金的申报、分配、整合和使用等各个环节,保证专项资金的安全运行。
四、总结要加快转换传统事业单位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就必须着重从财务管理入手。
而从财务管理入手,就必须把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作为重点和核心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
财务管理是一门广泛的综合性的管理体系,它涉及到财务管理部门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等多项内容。
事业单位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系统的制度与方法才能有效地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从而取得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1] 陈金海.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金融经济,2008(20).[2] 丁学东.实现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提升事业资产管理水平[J].中国财政,2006(12).[3] 余维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2010(03).作者简介:陈沛(1978-),女,湖北武汉,本科,经济师,就职于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