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官兵心理问题产生原因浅析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消防部队官兵心理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观念的碰撞日益加剧,广大官兵在集中精力迎接各种挑战中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一些不能正视现实、缺乏适应能力的官兵会产生困惑、迷惘、紧张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嫉妒、自卑、包袱、恐惧、压抑、挫折等心理疾病。
找出官兵心理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对在部队展开心理素质教育与疏导,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造成消防官兵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多,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外部因素,即所处社会环境不利影响;二是内部因素,即官兵自身条件的不利影响。
(一)主观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的原因。
由于每个人受到认识能力、知识水平、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对问题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即使同一问题,不同的人在认识上也是不一致的。
比如:多数官兵都不愿从事灭火救援工作,一是怕苦怕累;二是灭火救援工作危险性大,不安全;三是工作清贫,没有实惠。
2.道德素质的原因。
人的思想决定人的行动。
如果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存在问题,那么他就不会有高尚的行为。
比如有的私心杂念重,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有的思想消极,不思
进取等。
3.生活习惯的原因。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是不能脱离社会这个群体而独立存在的。
消防官兵也不例外,他们也会受到家庭影响和沾染社会上不良风气而养成恶习。
如有的性格怪癖,性情暴躁;有的我行我素,无视纪律,不服从管理等。
4.个人性格原因。
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恩格斯指出:“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
”比如有的官兵脾气粗暴,情绪偏激,做事不计后果;有的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时改时犯;有的对立情绪大,自暴自弃等。
(二)客观原因分析一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部分官兵在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上引起的思想问题增多。
二是信息传播的现代化,使部分消防官兵思想变化加快,特别是国防形势复杂多变,官兵在政治信念上反映出不同的思想认识问题。
三是由于消防部队工作的特殊性,消防官兵接触人员广泛,接触阴暗面多,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资本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渗透的渠道增多,使官兵易受腐蚀。
四是部队所处环境艰苦,任务繁重,特别当工作出现挫折时,领导没有积极做好工作,处理问题简单,引起感情淡漠。
五是单位风气不正,奖惩不明,分工不合理,生活上关心不够,压抑了一些同志的上进心,还有的管理松懈,八小时以外形成失控漏管,
制度不严,未能有效地堵塞思想认识错误的漏洞。
(三)消防工作具有的危险性和艰苦性的影响
1.消防工作具有高度的危险性。
消防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之一,“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是对消防工作的形象概括。
从事消防工作的官兵随时要臵身于危险的现场,时刻要应付不可预防的危机情况,面对各种突发事件,面临负伤致残甚至死亡的威胁。
这就决定了消防官兵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
2.消防工作量多面广、时间长、责任大、任务重。
工作时间长、加班加点是消防工作的现实特点之一。
据统计,消防官兵平均每年加班120个工作日。
基层消防中队常年24小时执勤备战,如遇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保卫工作更加紧张、辛苦;从防火工作来看,近年来消防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基层消防大队(处、科)在没有普遍增编的情况下除了抓好日常的监督工作外,还要完成日趋频繁的专项整治、重大活动保卫等任务,广大的防火监督干部长期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
长期快节奏、超负荷、高强度工作必然对消防官兵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一些官兵陷入精神紧张、身心疲惫的境况,并且有的基层官兵因劳累过度而患上疾病。
3.临时性额外任务多使从事基础工作的时间无法保证。
一是各方交待的任务多。
消防机关各部门都把基层大(中)队作为其职能部门,都给他们派任务、定指标,要求填报表、报
数据,而且有时间、有指标、有考核,使基层官兵整日泡在琐事杂务堆里不得脱身。
二是紧急任务多,特别是全国消防部队广泛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后,紧急任务越来越突出。
一旦有任务,常是全体加班,不时还碰到个别领导交办的急如星火的事务,官兵工作再忙也要腾出时间先办。
这些额外的差事,占用了消防官兵开展基础工作的时间,使其不得不通过加班来完成。
4.工作要求高、考核严使个别官兵难以适应。
消防部队作为一支公安现役部队,具有严格组织纪律性,对官兵有诸多的要求和约束。
消防工作的各项指标细,考核要求高,这对加强消防部队按纲建队,推进部队正规化建设是必要的。
但是部分官兵知识面窄,技能单一,难以应对工作的要求,而产生畏难情绪,尤其是年龄长的,其地位也受到年轻人的挑战,使一些官兵整日担心任务完不成,担心退伍转业,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潜能的发挥。
5.心理知识缺乏和管理教育方式简单。
从消防部队目前情况看,不少领导和机关工作中错把心理压力当作思想问题,简单地把消防官兵心理上的一些障碍,当作“思想消极”或“不守纪律”来对待和处理;对官兵的心理卫生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把心理卫生教育排斥在教育训练的课堂之外,有的即使搞了教育,也是蜻蜓点水,因此消防官兵缺乏应有的心理卫生知识。
有些带兵人管理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不是从说服教育出发,而是打骂体罚,严重地损害了消防官兵的自尊心,有的消防官兵因此产生了自卑心理,有的甚至得了恐惧症或抑郁症。
解放军第215医院对100例精神障碍患者调查,有28例是由于接受能力差被当成思想消极、作风松散受到批评,甚至遭到打骂体罚而诱发的。
(四)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影响 1.在承担义务方面产生愧疚感。
繁重的工作,使消防官兵与家人聚少离多,缺乏感情交流,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家庭关系不协调、亲子关系疏远、夫妻沟通困难、家庭隔阂严重等问题,给消防官兵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即使在有限的家居生活中,职业的“综合疲劳症”又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时难免把工作中的压力带回家,因此和家庭成员之间较易发生角色冲突,难以履行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应尽的义务。
久而久之,在官兵心理埋藏着愧对父母、愧对家属、愧对子女的强烈情绪,心理极易被严重“愧疚感”的阴影所笼罩而难以自拔。
2.在需求实现方面存在心理挫折感。
作为社会成员,消防官兵同样会产生各种需求,但是当他们某些个人正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从而形成心理挫折感,进而产生心理压力。
一般而言,消防官兵较多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入党、评优、晋职、改选士官、学技术、考学等需要。
大多数同志渴望获得这些荣誉,这并非仅是名利的需要,也是获得他人尊重和承认的心理需要。
二是个人进修,想获得高学历等发展性需要。
受“靠知识吃
饭、凭本事竞争”的影响,消防官兵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大大增加。
他们时常担心转业、退伍回到地方后进不了好单位,特别是能力较弱、素质一般的官兵,忧虑更多一些。
在部队调查中发现,一股新的求知热在警营兴起,官兵成才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有些官兵为了在部队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自己的第二次就业做好准备,不惜牺牲业余时间自费学习企业管理、商业营销、计算机网络等热门的专业知识。
当这种强烈的愿望因警营客观环境和个人主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实现时,有些官兵就产生了强迫、忧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
三是个人问题和家庭隐忧难以排解。
如婚恋问题毫无进展,会产生孤寂感。
消防部队相继推出任职资格考试,逢进(晋)必训,逢进(晋)必考,每年轮训等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这些繁重的学习任务,以及各种教育活动、各种培训考核不过关,不仅脸面不光彩,而且直接影响提职晋升、工资待遇等,加大了消防官兵的心理压力。
在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健全之际,家属下岗、子女教育、就业、住房、家庭生活负担等问题都会使消防官兵的心理压力倍增。
(五)消防官兵自身条件的影响 1.身体和心理素质欠佳。
长期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对消防官兵的身体构成直接威胁。
长期劳累会导致疾病缠身,加之心理素质欠佳,就会给消防官兵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另外,疾病的直接结果是产生对病情的担忧,做事感到力不从心,发挥不出自己的
才能,加之无法把压力变为动力或化解压力,使自己时常处于紧张与应急的状态之下,这些心理活动的作用很自然便引发了心理压力反应。
2.知识和能力有缺陷。
个人的知识、文化水平、智力、能力等方面与同事的差距,影响了官兵个人目标的实现,致使某些人的行为极端化。
这是消防官兵心理压力爆发的直接行为体现。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日趋复杂的消防环境和部队正规化建设的要求,官兵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消防工作发展的需要。
知识和能力的缺陷直接影响了消防官兵个人的发展,诱发了官兵对前途的担忧,滋生严重的心理焦虑,进而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
3.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
消防工作是社会工作,消防官兵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就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而现实竞争机制负效应的渗透所造成的人际交往距离的扩大使沟通难度增加,再加上一些消防官兵习惯了以管人自居的社会角色,限制了人际交往;或个别官兵因为性格或者其他缘故,比较敏感多疑,不善与人合作,没有处理好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和被动,限制了日常工作的协调。
这些因素都给官兵设臵了障碍,既影响工作,又影响心境,逐渐形成压抑心理,带来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