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部编八上)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部编八上)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示例:(1)四 渡赤水;(2)强渡大渡河;(3)飞夺泸定桥;(4) 过大草地。
5.长征的历史价值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 史上的奇迹。在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 中,红军战士们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 战略转移的凯歌,写下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的英雄 史诗。
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一 项是( B ) A.“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 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 指的是红军长征。 B.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性是它 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
C.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 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
1.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回答问题。 (1)《红星照耀中国》曾用名《_西__行__漫__记__》,
书中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_毛__泽__东_、 _朱__德___、周__恩__来__、彭德怀、贺龙、刘志丹等,描述 了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_家__庭___环境和_青__少_ 年__时代,试图从这些人的出身和成长经历中,寻找 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 斯诺带着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 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红星照耀中国》这一报 告文学终于诞生。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 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 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 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状经元成才路 济、文化、生活各方面 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
艺术特色
《红星照耀中国》的独特魅力源于书中那些鲜活 的历史事实,以及作者呈现这些历史事实的艺术技巧。
1.鲜活真实的内容 (1)人物的真实性。作者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 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描 述了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 时代,试图从这些人的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 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创作背景
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陕北革 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 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 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状元成才考路 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 百姓当中,口问手状写元成才路 ,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 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4个月的
2.长征的路线 红军长征首先向西,然后向北, 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 南、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11个省,行 程约为二万五千里。
3.长征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第一,敌军的围攻。 红军一直处于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中。第二,我 党我军内部的错误和矛盾。第三,征途中恶劣的自 然条件。
(3)《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之一在于:①_通__过_ _一__个__外__国__人__的__所__见__所__闻__,__客__观__地__向__全__世__界__报__道__了__共__产_ _党__和__红__军__的__真__实__情__况__,__使__西__方__人__第__一__次__了__解__到__中__国__共_ _产__党__人__的__真__实__生__活____。其意义还在于②__深__入__分__析__和__ _探__究__了__“__红__色__中__国__”__产__生__、__发__展__的__原__因__,__对__中__国__共__产_ _党__和__中__国__革__命__做__了__客__观__的__评__价____。
周恩来: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 验。“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 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彭德怀:具有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他 个性率真,大公无私。他身体健康、动作敏捷,作为 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又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 弯抹角的作风”。
1927年,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和贺龙、叶挺、朱 德、刘伯承等一起于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 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1931年12月,离开上 海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央苏区中央局书记、 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 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 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
状元成才路
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 表性的人物形象。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1)关于红军长征 的介绍;(2)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 采访;(3)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红军的 军事策略;(4)作者的采访经历和感受。
人物形象
毛泽东:一个睿智而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他熟 读世界历史,熟知世界政治,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 他是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毛泽东代表了中国 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 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他热爱工作,生活简朴,廉 洁奉公,吃苦耐劳,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 颇有幽默感,同时又有当机立断的魄力。
2.高超的表现技巧 (1)运用典型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如写
作者刚刚进入红区时,周恩来迎接作者的细节描写, 绘声绘色,让书中的人物鲜活了起来。
(2)对比手法。对比手法是作者在书中使用较 多的表现手法之一。本书通过对比,表现了红区与白 区两个世界的区别,在这种对比中,二者高下立判。
(3)风趣幽默的戏剧性场景。书中许多对话和 场景富有戏剧性,让人忍俊不禁。例如书中描写李克 农的一个小通信员的内容。
专题探究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2.出身与家庭 3.童年的经历 4.受教育情况 5.参加革命的起因 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周恩来(1898—1976),1898年3月5日生于江 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 1918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发生重要转折。 1919年回国,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 人,9月入南开大学。1920年去欧洲勤工俭学。192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1922 年和赵世炎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回 国,在国共合作期间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第四次“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 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 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 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并继 续被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
专题二:关于长征 1.长征的起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
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 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状元成才路
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 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 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 月在中国陕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 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状元成才路 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 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
D.此书充满激情的议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 “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在这段自修期间,我读了许多的书,学习了 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世 界地图,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它。我读了亚 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 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 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 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 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
3.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 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国人 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动力。青少 年应了解峥嵘岁月,从小培养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从我做起的良好习惯,并且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中考真题
(2)叙述内容的真实性。书中记录了作者考察 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全书是按照作者探寻“红色中国” 的时间顺序编排的,作者用他耳闻目睹的共产党人及 红军、苏区的真实情况,力求解开“红色中国”这个 谜。整本书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3)背景环境的真实性。对背景环境的介绍和 描写,奠定了整本书真实感的基础。书中记述的当时 中国的社会环境,真实可信。
自主推荐阅读
王树增《长征》
【作者简介】 王树增,军旅作家。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远东
朝鲜战争》、长篇历史随笔《1901年》等。作品曾 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主要内容】
全书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 从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写到1936年10月甘肃会 宁胜利会师,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 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这种全景式的写法, 使得《长征》有着史诗般的宏大与庄严。作者在创作 中着力发掘伟大的长征精神。他认为:“坚定的信仰, 这是长征留给我们非常宝贵的精神遗产。”
革命信仰,即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 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有了这个信仰,共产党人才能经受住各种考 验,才能在各种政治风浪中坚定政治立场,不迷失 方向。
2.长征精神的内涵 其内涵主要有:乐于吃苦, 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 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紧密团结,顾全大局的集 体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道路的求实创新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 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 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题目解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