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发酵技术知识点一身边的发酵技术1.生物技术。
(1)概念: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2)应用: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卫生、轻工、食品等领域,已成为解决人口、资源、能源、食物和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技术。
2.发酵食品。
(1)乳酸发酵食品: 酸奶、四川泡菜、动物的青贮饲料。
(2)面酱、黄酱的制作,主要用米曲霉发酵;豆豉的制作,主要用米曲霉、毛霉、黑根霉等进行发酵。
3.乳酸发酵的原理:乳酸菌在温度适宜、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可以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乳酸能使液体牛奶转变为固态。
4.酒精发酵的原理:曲霉和毛霉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在没有氧气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成酒精。
5.沼气发酵。
(1)概念: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制成沼气的过程。
(2)沼气的成分:主要是甲烷。
(3)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厌氧微生物,尤其是产甲烷细菌。
知识点二工业化发酵技术6.发酵产品的作用及应用。
发酵产品作用应用举例抗生素抗菌药物医疗金霉素、链霉素等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人体和动物的重要营养物质食品、饲料、医药、化学、农业谷氨酸钠肥皂和润肤剂等甜味剂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阿斯巴甜食用有机酸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和水果保存柠檬酸、醋酸、苹果酸等酶制剂催化、抗菌和消炎、帮助消化食品、医药、化工脂肪酶、蛋白酶、溶菌酶等知识点一身边的发酵技术1.(2017·福建中考)下列属于发酵食品的是(A)A.酸奶B.豆浆C.米饭D.薯条2.下面是制作酸奶的几个步骤:①牛奶煮沸后冷却;②放到常温环境中1天;③在牛奶中加入少量的含乳酸菌的酸奶;④密封瓶口。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D.③②①④3.下列关于制作米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制作米酒的工具及整个操作过程都要保持清洁切忌油腻B.酒曲与糯米混合时要按一定比例,并且要搅拌均匀C.制作米酒的过程中,要尽量少打开容器D.把盛放米酒的容器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防止杂菌进入4.在米酒制作的发酵过程中,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的是(A)A.曲霉和毛霉B.曲霉和酵母菌C.毛霉和酵母菌D.酵母菌5.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广兴建沼气池。
在沼气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C)A.酵母菌B.乳酸菌C.产甲烷细菌D.根瘤菌6.下列与污水处理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D)A.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营养物质B.无氧条件下,产甲烷细菌能分解有机物C.有氧时,也有细菌能分解有机物D.因为有细菌分解有机物,所以可以向河流中排放污水知识点二工业化发酵技术7.下列关于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用于生产食品和饮料B.用于生产医药产品C.用于改良新物种D.用于生产化工产品8.下列不属于发酵产品的是(D)A.酱类产品B.酒类产品C.四川泡菜D.玻璃纤维9.下列产品属于抗生素的是(B)A.维生素B.青霉素C.氨基酸D.食用有机酸10.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近年来,酶制剂的来源主要是(D)A.从动物内脏中提取B.从植物的茎、叶中提取C.从植物的果实中提取D.依靠微生物发酵11.柠檬酸在水果饮料、糖果点心、果酱生产和水果保存等方面广泛应用。
它是以糖浆为原料,通过哪种微生物的发酵而生产的?(A)A.黑曲霉B.黄曲霉C.米曲霉D.曲霉12.适合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的新型甜味剂是(A)A.阿斯巴甜B.蔗糖C.葡萄糖酸D.苹果酸1.(2017·广西玉林中考)许多食品在制作过程中要利用到细菌或真菌。
下列食品的制作利用到细菌的是(A)A.泡菜B.豆豉C.腐乳D.酱油2.导学号80654069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放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A)3.导学号80654070甲、乙、丙三瓶奶分别加入乳酸菌后,甲、乙两瓶密封,丙瓶敞开。
甲瓶加热到100 ℃后再冷却,然后均在室温下放置12小时,可以产生酸奶的是(B)A.甲B.乙C.丙D.甲和乙4.下列有关沼气发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沼气的产生离不开厌氧微生物产甲烷细菌的作用,因此沼气池应该是密封的B.制造沼气的原料是植物秸秆、树叶、人畜粪便,以及酒厂和食品加工厂的废料和废水等C.甲烷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可作燃料,或用于照明、发电等D.沼气发酵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其他生态系统中没有作用5.生活中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用酵母发过的面粉制作的食品特别松软香甜。
学习了发酵技术以后,你不妨尝试动手做一下发糕。
发糕暄软多孔,美味可口,人人都爱吃,做起来其实并不难。
(一)材料用具:面粉、市售鲜酵母、糖少许、温开水、面盆、大碗、蒸锅。
(二)制作方法:①洗净双手和所需要的器具。
②在碗内用少量温水将酵母化开。
③在面盆内将面粉和适量糖拌匀,加入酵母液,并用手揉。
边揉边加水,直至揉成干湿适当的面团。
④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4~5小时。
⑤将发好的面团放在蒸锅内隔水蒸30分钟。
⑥将蒸熟的发糕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鲜酵母中含有酵母菌,与细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有成形的细胞核。
(2)用温开水将酵母化开的原因是酵母菌是有活性的,需要适宜的温度,如果水温过高会使其活性降低或死亡。
(3)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是因为温暖的环境有利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
(4)蒸熟的发糕暄软多孔,是因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遇热膨胀造成的。
(5)某同学将和好的面团放到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进行发酵,结果蒸出的发糕有些酒味,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1.(2017·内蒙古赤峰中考)下列食品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是(B)①酸奶、米酒②食用油、豆腐③酱油、食醋④火腿肠、牛肉干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2017·贵州遵义中考)生物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C)A.利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B.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C.利用醋酸杆菌酿造酱油D.利用酵母菌酿造葡萄酒3.(2017·广东中考)下列关于泡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D)A.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B.制作过程应保证无氧条件C.酸味来自发酵产生的乳酸D.放在冰箱发酵可避免污染4.导学号80654071(2017·山东临沂中考)中国自古有“酒文化”之说,酿酒原理家喻户晓。
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米酒,该过程有如下工序: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压实后,在中间挖凹坑,淋上一些凉开水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 ℃,装入清洁的容器中④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⑤将容器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暖的地方⑥将糯米倒入蒸锅中煮熟(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1)请写出制作工序的先后顺序: ④→⑥→③→①→②→⑤(用序号表示)。
(2)将糯米饭冷却到30 ℃的目的是30℃温度适宜,可使酵母菌具有较高活性,温度过高,会将酵母菌烫死。
(3)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所以整个过程中会出现“先来水后来酒”这一现象。
请联系酵母菌的呼吸特点说明原因: 一开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一段时间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4)在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其中表示酒精的曲线是Q。
(5)有一名同学按工序制作米酒,几天后,却发现糯米饭发霉了,米酒没制成功,原因可能是常打开容器;杂菌感染。
(写出一条即可)导学号80654072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制作食品,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得到的数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泡菜发酵中亚硝酸盐含量。
(发酵温度:15 ℃,单位:mg/kg)发酵时间盐水浓度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1天第13天1号坛4%1.63.23.83.53.4 3.22号坛6%1.25.54.1.81.2 1.23号坛8%0.52.1.81.61.5 1.2(1)由实验数据可知,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
为使制作的泡菜有利于人体健康,应使泡菜充分发酵,并选用合理的盐水浓度,分析表中数据可知3号坛的盐水浓度更合理。
(2)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制作时,将备好的原材料和盐水按一定的比例装坛后,泡菜坛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保持无氧环境,避免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坛中,影响乳酸菌的发酵。
除去盐水浓度不同,蔬菜的品种、重量、处理方法,以及所加调料等都要相同且适宜保持实验变量唯一。
(3)与表中各发酵天数的亚硝酸盐含量相比,兴趣小组在25 ℃测定的相应数据均偏低,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硝酸盐是其他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
在较高温度下,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快速繁殖,其分解有机物产生的大量乳酸,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发酵形成的酸性环境有利于分解一部分亚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