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光照图的判读专题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读图(图中经线的经度间隔是均匀的),回答1~3题。
1.读图(图中经线的经度间隔是均匀的)图中C点的昼长为( C )A.24小时B.12小时 aC.20小时 a D.10小时2.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B )A.太原 a a B.长春 a aC.南昌 a a D.昆明3.图中C点在半年后的夜长为( C )A.4小时 a a B.10小时C.20小时 a a D.24小时【解析】第1题,从图中的信息可知,图中C点所在的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是,昼夜之和是24小时,所以其昼长约是20小时。
第2题,图中所示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且位置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
第3题,半年后,时间为北半球冬至日,C点的夜长等于其在夏至日时的昼长。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4~6题。
4.四幅图中所示季节相同的是( C )A.甲、乙B.甲、丁C.乙、丁D.丙、丁5.四幅图中,北京昼长与夜长差值最小的是( C )A.甲B.乙C.丙D.丁6.四幅图中,反映一年中上海的日落时间最早的是( A )A.甲B.乙C.丙D.丁【解析】从各图中晨昏线与经纬线的位置关系可推知,甲图表示12月22日即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白昼最短,上海日落时间最早;乙图表示北半球夏季,北极有极昼出现,丙图表示春分日或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昼长与夜长差值最小,丁图表示北极有极昼,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北半球夏季。
二、综合题7.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夏至__(节气)日的光照情况。
(2)此时,A点是__15__时(地方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_B__,昼长是__18__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23°26′N,45°W)__。
(4)图中ED表示__昏__线,DC表示__晨__线。
(填“晨”或“昏”)(5)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__。
(6)A点的地理坐标是__(23°26′N,0°)__,B点的日出时间是__3:00__。
综合提升一、单项选择题下面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左图中阴影部分又表示西半球,P地日期为某月22日,据此完成第1~2题。
1.昏线所在的经线是( B )A.0°经线B.160°E经线C.180°经线 a D.20°W经线2.此刻,地球位于上面右图中公转轨道的位置和北京时间分别为( D )A.甲22日15时20分B.丁23日15时40分C.甲21日15时40分D.丙22日15时20分【解析】第1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又是西半球,所以昏线与东、西半球分界线重合,其以东为西半球,则该经线为160°E。
第2题,右图所示,此时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右图所示为北极点的俯视图,乙为冬至日,丁为夏至日,从而可以判断甲为秋分日,丙为春分日。
此时,160°E为22日18时,北京时间为22日15时20分。
读“世界地图”,回答3~5题。
3.若AB为昏线,则H地的区时为 a a( B )A.6月21日6时 a a B.6月22日6时C.12月21日18时 a a D.12月22日6时4.若DF为晨线,则东半球内属于22日的范围可能是( D )A.20°W向东至160°E之间B.0°向东至180°之间C.160°W向东至20°E之间D.0°向东至160°E之间5.当我国2017年新年钟声敲响时,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已进入2017年的是 ( D ) 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3题,由AB为昏线可判断出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为夏至日。
H地的区时为6月22日6时。
第4题,由DF为晨线可知H点地方时为6时,0°经线为0时,向东至日界线属于6月22日。
东半球范围与22日范围的交集部分为0°向东至160°E之间。
第5题,我国2017年新年钟声敲响时,120°E向东至180°范围内的地区已进入2017年。
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局部图和某日照示意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度数为经度,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
读图,回答6~7题。
6.该日为北半球的 ( A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解析】由图中地球公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可知该图为北极上空的侧俯视图,即图中所示极点为北极点。
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据图中公转方向可知接下来直射点将北移,因此该日为北半球的春分日。
7.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此时世界时为B.太阳直射点位于(0°,120°W)C.正午太阳高度乙>甲>丙D.此时丙地太阳位于西方地平线上【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甲地所在的经线为120°E,是昼半球的平分线,因此地方时为12时,世界时为零时区区时,也就是中央经线0°的地方时,为-8=,故A项错误;根据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甲地所在的120°E 经线为昼半球的平分线,为12时,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0°,120°E),故B项错误;此时太阳直射赤道,离赤道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因此正午太阳高度乙>甲>丙,故C项正确;此时丙地正值日出,太阳应位于东方地平线上,故D项错误。
二、综合题8.读“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乙图中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晨线、昏线;在乙图右上角粗线上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__图略(PM为晨线,MN为昏线;逆时针方向自转)__(2)该日,Q地的昼长为__18__小时,日出时地方时为__3__时,日落时直立物体的影子指向__东南__。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__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发生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__(4)画出M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
__如下图__【解析】第(1)题,此刻,地球上对着太阳的部分为白天,因此晨昏线左侧的部分为白昼,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由甲、乙两图可知,此刻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故乙图所示半球为北半球,所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PM为晨线,MN为昏线。
第(2)题,Q地所在纬线的昼弧跨270°,故昼长为18小时;地方时3时时日出于东北方向,21时时日落于西北方向,此时日影指向东南方向。
第(3)题,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
第(4)题,M点位于北极圈上,该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达46°52′,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0°。
9.读下面的“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23°26′N__。
(2)此时A点正值__日出__(日出或日落)。
A点随地球自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__24__小时。
(3)B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0°__。
此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__A、B、C__。
(4)B地处于五带中的__热__带,此时我国正值__夏__季。
(5)图中D点此刻的地方时是__12__时。
(6)若黄赤交角为30°,则B点的昼长为__12__小时。
(7)由B点向正北发射炮弹,落点将偏__东__(东或西)。
第一章第一节一、单项选择题2017年1月3日22时—4日2时我国出现了2017年首场流星雨。
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流星体属于( B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D.绕恒星公转的天体2.进入地球的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C ) A.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升高B.减少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解析】第1题,图中流星体属于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
第2题,由于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因此来自宇宙空间的流星体会由于摩擦作用而燃烧掉,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
下图为太阳系8颗行星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⑧,分别示意地球和土星的是( B )A.②、⑦ B.③、⑥C.③、⑤ D.④、⑤4.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B.卫星数目比土星多C.自身能发光D.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高【解析】第3题,八大行星按距太阳由近及远排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此可以判断图中各行星序号。
第4题,由于金星比地球更靠近太阳,所以其表面温度高于地球。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
读图,回答5~6题。
5.在图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A.温度条件 a a B.恒星质量C.行星体积 a a D.大气成分6.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是( C )A.金星B.地球C.木星D.水星 a【解析】第5题,地球生命存在需要有适宜的温度、适合呼吸的大气、液态水及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而恒星质量决定光热辐射强度和引力大小,故“生命宜居带”内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适宜的温度。
第6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恒星质量越大,出现生命的行星距离恒星越远。
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7~8题。
地球与火星的资料对照表7.从表中可以看出地球与火星 a a( D )A.质量相近 a a B.体积接近C.公转周期最为接近 a a D.自转周期相近8.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这是因为两者 a a( A )A.有相近的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B.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C.有相近的体积和质量D.有岩石、土壤和大量液态水【解析】第7题,由表中地球和火星的两组数据对比可知,两者最为相近的是自转周期。
第8题,相近的距日距离,使得火星表面的气温与地球较为接近;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得火星的昼夜温差较小,适宜的温度和较小的昼夜温差都有利于生命的形成。
二、综合题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民日报2016年1月4日电:1月4日,科学家小行星命名仪式举行,5位科学家获小行星命名:屠呦呦、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
这些小行星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并获国际永久编号,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而正式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