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卷(二)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积累运用一、看拼音,结合语境写词语。
(13分)1.夏天,农民们在田里ch ǎn dì( )、bá cǎo ( )。
远处s ān ɡ shù( )枝叶茂盛,hú dié( )在飞舞,mà zhɑ( )在蹦跶,好一幅繁忙的景象。
2.沃克医生站起身,sh ú l i àn ( )地解开病人右眼上的b ēn ɡ dài ( )。
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j īn ɡ yí( )。
3.一位带着mào zi( )的孩子坐在chuán cān ɡ( )里,望着liáo kuò( )的大海,看着海上飞翔的h ǎi ōu ( ),静静地xi ǎn ɡ shòu ( )这美丽的画面。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4分)1.与“一模一样”中的“模”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模.仿 模.样B.模.式 模.糊C.模.板 模.子D.模.型 模.具2.下列词语的读音与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水寨 迸.出(bìnɡ) 铁锤B.喵准 旖旎.(n ǐ) 泛滥C.赋予 牲畜.(chù) 吆喝D.精勘 顷.刻(q ǐn ɡ) 祸患3.下列句子中依次填入的字是( )(1)武松定睛一看,哨棒折成两。
(2)我的奶奶是一个缝。
(3)河边了一排杨柳。
(4)这个笔记本里记了我童年的点滴。
A.裁 截 栽 载B.截 裁 栽 载C.载 截 栽 裁D.截 载 裁 栽4.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提高认识 价钱便宜 保卫公物B.反映情况 身体强大 发扬风格C.灌溉稻田 生活俭朴 远大幻想D.发现问题 参加演出 改正错误5.下面这句话中应该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________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________难以回转身来。
A.即使……也……B.只有……才……C.只要……就……D.因为……所以……6.将下列句子排序,组成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①归结起来,有两种态度是正好相反的。
②前者是错误的,注定会失败;后者是正确的,必然会胜利。
③人们对待事物运动的力量可以采取种种不同的态度。
④一种是积极疏导使之顺利发展。
⑤一种是堵塞事物运动发展的道路。
A.③⑤④①②B.③①⑤④②C.①⑤④②③D.①②⑤④③7.某天,王老师在办公室接待一位学生家长。
那位学生家长抱怨在家里不敢抽烟,并试探性地问在此能否抽烟,王老师委婉幽默地拒绝了,她说:“()”A.唉,你真是损人害己啊。
B.您看,这里写着‘禁止吸烟’。
C.先生,您的控制能力不太好啊。
D.先生,您就像在家里一样好了。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2分)1.武松怕被店家耻笑,只好独自上冈。
(改为双重否定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改为陈述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6分)(1)比喻句:厚厚的积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夸张句:一声虎啸,整个山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拟人句:枝头的画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数字:这个书包大小的旅行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比较:这声音比,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举例子:我国有许多石拱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句子写一写。
(2分)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留住一株小草,你却给了我整个绿地;我原想__________________,你却给了我_______________ ___;我原想__________________,你却给了我__________________。
四、积累运用。
(8分)1.《三国演义》中的蜀国军师_________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智慧的象征,与他相关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还有一部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这位军师是_________,他的绰号是_________,这部作品是《_________》。
(6分)2.《乡村四月》一诗中通过刻画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体现出劳动紧张、繁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五、口语交际。
(3分)不知不觉,你已经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了。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最想感谢什么?是妈妈那双温柔的手,还是同学那一颗真挚的心,还是……请你用通顺、流畅的语言,把你最想感谢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六、小古文阅读。
(9分)陈晋之读书法①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
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
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④良为得法⑤云。
⑥【注释】①本文选自《扪虱新话》,题目为编者自拟。
陈晋之:人名。
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
③癖:毛病。
④陈贤:对陈晋之的美称。
⑤良为得法:甚得读书之道。
⑥云:语气词。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只画一处)(1分)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2分)(1)岁.计有余者岁:________________(2)然旋.读旋忘旋: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用什么事例来证明陈晋之“良为得法”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11分)把梦点亮的那盏灯①那年春天,我被一场车祸轧断双腿,医生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
除了整天瞪着天花板过着以泪洗面的日子,我还能做什么呢?②一天夜里,姐姐突然推门进来,把我扶起,指着前面那栋黑黢黢的楼房,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窗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
里面住着一个全身瘫痪的女孩,她白天为一家工厂糊鞋盒,晚上拼命地读书和写作,才17岁,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
”看着那扇窗子的灯光,我脸红了。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③打那时起,那扇窗口的灯光就时时陪伴着我。
只要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身边的课本。
④夜幕降临,凉风习习。
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泪流满面。
突然,一束灯光柔和地射在我脸上,我心里倏地起了个念头:我要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要……感谢她——是她夜晚窗口的灯光,伴我度过了这个难熬的季节。
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那幢楼,轻轻叩响了门。
⑤没有回音,我使劲敲了敲它。
对面的房门打开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上下打量着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
”我呆住了。
“……从前我儿子住在这儿,后来他调走了。
半年前,一个姑娘租下了,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我的眼泪不断地滴落下来……我明白了姐姐的那份良苦用心。
1.下面一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它应放在第()自然段和第()自然段之间。
(2分)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姐姐为了救一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了!噩耗传来,全家人悲痛欲绝。
2.从刻画人物性格的角度来看,第1题中的这段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姐姐为什么要租对面那间空房子来“骗”自己的弟弟?你认为她还可以怎样做?(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题目“把梦点亮的那盏灯”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