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龙源期刊网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作者:周芬芳
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10期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修订,基本活动经验“千呼万唤始出来”,将其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予以落实,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它“犹抱琵琶半遮面”,学生的数学经验: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结合笔者亲身实践的课例分析,从三个方面谈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操作;探究;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即通常所说的“双基”扩充为“四基”。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千呼万
唤始出来。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在数学活动中,学生亲身参与数学活动所获得的直接的感受、经历和体验。

“活动经验”与“活动”密不可分,所说的活动当然要有“动”,手动,口动,脑动。

设计怎样的数学活动,决定了可以积累怎样的数学活动经验,经验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为此,笔者展开了积极探索与尝试。

一、观察与操作,让经历提升为经验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经验从“做”中来。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小立方体摆几个长方体,记录长、宽、高,在“摆”和“记”的操作过程中形成对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关系的一种初步感知,积累活动经验;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让学生动手“剪”、“移”、“拼”等操作活动,将平行四边形割补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长方形,在操作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分一分类,并思考你是按什么分的,在动手“分”的操作中体验分类的标准可以不同,感知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并抽象出数学概念。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这样的操作活動还有很多很多,只要精心设计,就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感悟,让操作活动的感觉提升为活动经验。

二、探究与交流,让经验系统化建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