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诊、急救质量管理

急诊、急救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控制的基本观点
►领导重视 ►质量组织与质量控制的观点 ►全员参与的观点 ►持续质量改进的观点 ►预防为主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零缺陷的观点 ►质量标准的观点
持续质量改进的观点
(1)质量改进的基本概念 ①满足质量标准; ②适合病人健康需求和利益; ③质量改进是一种活动过程; ④质量改进要讲效果、效率; ⑤质量改进是一种不断完善的措施
零缺陷的观点
主要指将医疗缺陷控制为零,第一次就把事 情做好是医疗质控零缺陷的基础。
质量标准的观点
►质量标准是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没有标准 就不可能有质量控制。
►这些标准对质量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护理质控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进行风险管理就是要将对医院的风险事件进行预防、 分析,找出对策,制定防范措施;
◆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制定急诊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及安全管理核心 制度,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定期学习并有培训记录。
◆急诊科/室每年制定适合本科室特点的护理质量控制 工作计划,实施目标管理,管理目标具体、明确。
◆建立急诊护理质量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定期 分析、及时反馈,有监管记录,落实整改。体现护 理质量科学管理及持续改进。
(2)质量改进的原理
①质量改进是一种追求比过去更高的过程, 效果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活动;
②质量改进是变被动为主动,科内成立质量 改进小组;
③通过主动的寻找影响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 探讨改进工作的时机和措施。
预防为主的观点
预防为主是全方位、全面的、全系统的,即 全面质量管理。现代质控是病人住院过程 的质控,预防为主是医疗质控的永恒主题。
◆有护理缺陷的讨论记录,预防措施、应急预案和上 报制度。
◆有护士长对质量与安全标准的考核、持续改进记录。
4. 急诊科/室与其他临床、辅助科室保持良好的沟通 机制,满足临床工作和住院患者的需要。
◆急诊科有与其他科室间的沟通协调制度,做到急诊 科/室抢救关键措施及相关科室支持配合有章可循。
◆急诊科/室按照病情分级及重症优先的原则,建立完 善的预检分诊制度,做到危重病人第一时间得到诊 治。
►改变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 ;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质量控制管理者:负责全面的监视程序。
► 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密不可分,主要是加 强医疗风险及质量管理,目的都是为了防 范医疗护理纠纷,减少医疗护理差错,保 证病人就医过程中不发生伤害,确保医疗 护理质量,保证病人的安全。
回避护理风险
►增强风险意识,预防为主,抓好医德教育关,加强职 业道德教育,防止差错事故是不可缺少的前提。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从文明礼貌用语、护理人际关 系、沟通技巧等方面培训,开展文明礼貌活动,开 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经常征求病人的意见,改 进护理工作,对不满意的方面加强追踪。
► 提高责任心,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树立病人至上 的思想,病人满意才是高质量。
►根据护理风险采取一些措施,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七)急诊室/ 科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 1.急诊感染管理工作流程合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
院感染的要求。 • ◆根据急诊科室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
院内感染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 ◆急诊科有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并记录。 • ◆本科室护理人员掌握医院及科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 ◆急诊科有专/兼职感染管理人员,有感染监测记
门诊护理工作具有如下特点
①工作复杂 ②病人量多 ③人群杂、病种多:易造成病人和健康人之间的交叉
感染,也可造成病人的再度感染。 ④诊疗时间短 ⑤过程多 ⑥变化多 ⑦诊室多、医生变换快
急诊工作特点
1.节奏的紧张性和有序性 争分夺秒,时刻处于一个紧张的待命状
态、应急能力,节奏紧张而有序,多科室的 协作、密切而有效的配合。
回避风险措施
(一)风险预防: 1.核心制度的落实(由7项到11项)
查对、交接班、分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查房、 会诊、危重病人抢救、医嘱护嘱、患者知情、护理 文书书写、护理文书管理制度 2.护士条例的实施 3.临床带教的质控 4.专业知识培训 5.服务质量
(二)合理使用各种风险预警标识 1.压疮Norton评分表的应用及监督 2.防跌倒Morse评分表的应用及监督 3.输液挂“防外渗安全警示”,各种 特殊用药的不同颜色标识 4.患者身份标识 5.医疗垃圾分类管理
2、诊疗的随机性和规律性 不可预见性、超负荷,季节规律性
3、技术的专业性和全面性 发病急、疾病谱广、病情严重而复杂,
往往波及多个器官,掌握临床多个相关学 科专业的医疗护理知识和急救技能。
4、矛盾的突出性和尖锐性 部门多、环节多,摩擦增加。采集
病史,对症下药,矛盾。危重性、突发 性、紧迫性,心情焦急,病情变化快, 预后不良或生命危笃,家属情绪比较冲 动,矛盾则更加尖锐。
风险
指人类无法把握与不能确定的事 故发生的不确定性,实际情况 与预期结果的偏离。 风险具有客观性、永恒性、 不定性和危害性等特征。
医疗风险管理的定义
►医疗风险指存在于医疗机构内部的、可能会 导致医院和患者各种损失和伤害的不确定 性。把医院内病人在诊疗过程发生的一切 不安全事件均称为风险。 ►医疗风险具有风险水平高、类型 复杂、危害严重等特点。
护士
(三)护理流程质量监督 ①经常检查抢救仪器是否处理应急状态 ②技术操作 ③观察病情变化 ④及时准确地记录护理文书 ⑤正确采集标本 ⑥输液、输血反应的处理 ⑦科内物品存放
(四)护理人员重点监督: (1)新毕业的护士 (2)新调入的护士 (3)工作责任心不强或技术水平低的护士 (4)社会、心理原因致发生问题可能性增高的
录并持续改进。
◆科室有消毒隔离质量评分标准和持续改进 措施。
◆按照相关管理部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 范》 、 《消毒隔离制度》 、 《医疗废 物管理条例》等文件要求开展护理工作。
◆护士掌握规范洗手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有 效实施手卫生,护士长有检查记录。
◆护士、垃圾转运员、卫生员知晓垃圾分类 标准及转运流程并有记录。
◆本科护士长(或护士)具备急诊或 ICU 专科认证 护士培训证书。
◆完善并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 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等)。
3. 急诊科/室由专/兼职护理质量控制人员及小组, 用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质量与安全指标 来控制护理质量。
◆医疗机构应设立院科两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织负责急 诊科/室护理质量督查及管理。
大,文化层次不一,心理需要多样,同时还 存在潜在医疗纠纷多、医疗风险大等问 题。因此,前瞻性分析门急诊医疗风险所 在以及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可降低风险, 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 由于社会医疗制度改革、社会竞争、 工作压力等,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门诊医 疗。门诊手术、输液、体检、健康咨询、 社区医疗服务等业务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门诊护理工作几乎涉及接诊、分诊及诊 断、治疗护理的全过程。
概述
► 门急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 院工作的第一线,是医院与社会联络 的窗口,是医院形象的展示科室,护 理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 声誉,是医院能否赢得医疗市场的一 个重要因素。
► 门急诊工作质量历来是衡量医院整体 水平、服务质量和应急能力的一个重 要标准。
► 门急诊的服务对象群体广泛,病人流动性
急诊、急救护理质量管理策略
主要内容:
一、综合医院评价标准(修订稿)—急诊、急救护理 部分
二、门、急诊护理工作特点 三、失效模式分析( FMEA )在医疗护理质控、风险
管理中的应用 1.FMEA 2.医疗护理风险 3.护理质量控制 4.护理质控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5.回避护理风险
一、综合医院评价标准(修订稿) —急诊、急救护理部分
► 医疗风险的评价:对各类风险发生的频率, 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进行评估。
► 医疗风险处理:是风险管理的核心 常用的风险处理方法:是风险--预防、 自留、回避、转移、控制
医疗风险发生的原因
► 疾病本身的严重性及病情变化的复杂性。 ►诊疗过程中存在的内在风险和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仪
器和设备出现突然故障。 ►人员素质因素 ►技术因素 ►管理因素 ►物质因素 ►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 ►患者因素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对现有和潜在的 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减少医疗 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 的危害及经济损失。
风险管理的本质
目的
目标
医疗风险管理的程序:
► 医疗风险的识别:分析、识别可 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主要是识 别医院的经济损失和医疗风险, 分析风险的易发部门、环节、 人员等。
对医疗护理风险与医疗事故的认识
► 医疗服务行业是一种高技术、高风险行业。 ► 正视现实,实事求是的分析产生医疗风险的各种因素。 ► 风险管理是增强风险意识,预防为主,不是事后的处理。
►风险管理的运作 1)培训: 2)评估风险的范围 3)收集资料、分析、制定风险预案 4)改变对风险事件的处理方法 5)调查、分析和公布风险事件,制定措施
FMEA 在医疗护理质控 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失效模式分析( FMEA )
►系统性、前瞻性的分析
► 评估过程中找出哪里会发生失效和如何发 生的?并且评估各种不同的失效模式所造 成的影响,以找出过程中最需要改变的部 分。
► 团队以FMEA评估过程中可能的失效而且预 先矫正这个过程以预防失效发生,而不是 等到失效发生造成不良结果后才行动。
• ◆保证急救药品、物品及仪器设备处于应急备用状 态,完好率达到 100%。
◆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及相应 的急救技能。科室有培训、考核记录并有持续改进 措施。
◆急诊科具有完善的预检分诊制度。分诊护士应具有 一定的急诊工作阅历,能针对专科疾病特点及分诊 制度对病人正确分诊,对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病人 优先就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