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节能技术ppt课件
地源热泵系统的适用范围
• 1、建筑物有供冷和供热的需求,且冬夏季负荷相差不大,有利于 地下热平衡。如果夏季排热量和冬季吸热量不吻合,会造成大地温度 场持续的升高或降低,影响地源热泵系统的长期运行效果。 • 2、如建筑物冷热负荷相差较大时,应有辅助补热或散热措施,以 保证地下热平衡。 • 3、室外地埋管占地面积大,建筑物周围或地下有可以埋设地下换 热器的空间。 • 4、地源热泵应通过经济比较后确定使用方案。
冰(水)蓄冷系统原理
冷却塔
制冷主机
冷冻水泵
V1
蓄水罐
冷却水泵
说明:
1.制冷主机蓄冷时:V1、V2开启,其他阀门关闭;
2.水罐单独放冷时:V3、V4开启,其他阀门关闭;
V2
3.主机与水罐联合放冷时:V1、V2关闭,其他阀门开启。
M
M
V5
M
V3 放冷水泵
M
板式
换热器
20℃
接 空
调
17℃ 末 端
M V4
1400
12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1000 800
融冰供冷600 主机制冰
400 200
融冰供冷 主机制冰 主机制冷
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全负荷蓄冷系统
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部分负荷蓄冷系统
建造,后期维护使用,到后期拆除,材料再循环使用的整 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量,提高能效,降低 CO2的排放总量的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的评定
为了推行绿色建筑,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 规及管理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
国际上一些先进国家对绿色建筑的评定采用的 是LEED认证(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推行的一个建 筑评估体系)。
地源热泵的技术特点
•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属经济有效的节能技术。环境效益显著。 • 一机多用,可实现冬季供暖和夏季供冷的功能。 • 不影响建筑美观,省去冷却塔。 • 运行费用比常规空调及风冷热泵系统节省30%左右。 • 系统维护费用低。 • 初投资较大。(主要在室外地埋管部分) • 地下埋管系统的热能测试及设计难度较大。需进行地质勘探,用地 下换热模拟软件对地下换热器系统进行温度模拟,计算地下打井的布 局、孔数、深度等。 • 地下埋管系统的施工难度较大。(主要是室外打井部分)
目录
绿色建筑的概念及评定标准 建筑节能的现状及相关政策 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空调节能技术工程案例介绍
集团在建项目空调节能方案介绍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 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
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 供健康、适用、高效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适用范围
• 空调毛细管产品目前国内生产厂家不多,设计及施工规范还没正式 颁布,项目的成本控制及施工管理较难。 • 由于毛细管是暗埋在顶棚或墙面,成品保护要求高,适合于精装修 交房的项目,对于清水交房的项目应慎用。 • 空调末端为干式盘管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可用于办公、宾馆、 商场及住宅。Biblioteka 溶液或其它除湿方式处理新风系统
溶液除湿 处理新风的 方式,就是 采用具有吸 湿能力的盐 溶液(溴化 锂、氯化锂) 作为吸湿介 质与空气直 接接触,从 而实现空气 处理的方式。
毛细管平面辐射空调系统
➢舒适—辐射换热,无风感、无噪声,不满意度低 ➢健康—独立带除湿新风系统,有效提高空气品质 ➢节能—夏季供水温度高于16℃,系统COP高 ➢与土壤热泵系统结合,毛细管末端夏季可以实现直供, 大大降低运行费用 ➢安装方便、快捷 ➢节省建筑空间
变风量系统
变风量系统的优势: (1)变风量系统送风量可随负荷的变化而改变, 从而系统的总设计风量可减少10-30%。 (2) 由于电机功率∝风量的三次方,当风机风量 降为设计风量的80%时,电机功率仅为设计值 的50%,而空调系统大部分时间是在部分负荷 下运行的,故变风量系统的节能潜力非常大。 (3)与全空气定风量系统相比,变风量系统能保 证各区域或房间的温度按使用要求进行温度控制 ,可消除房间过冷或过热现象,使能量利用合理 化。 (4)与风盘系统相比,变风量系统的空气品质好得多,还可以有效地控 制空调系统在室内的噪声,无风盘的跑冒滴漏和霉菌问题。 (5)系统的灵活性较好,易于改扩建。 (6) 对于内区且余热量很大的建筑物,节能效果明显。
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的99%为高耗能建筑,新 建建筑中95%以上仍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为发 达国家新建建筑的2-3倍以上。
建筑节能现状
目前全国建筑面积近20亿m²/年,使用空调的建筑面积 6~8亿m²。
空调系统的能耗在一幢建筑物中所占的能耗大约相当于 建筑总能耗的50%以上。
强调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和材料复用,营造健康舒适 的使用环境。
绿色建筑的概念
节能建筑 是通过对建筑节能系统的整合,达到建筑
物总能耗降低的目标,建立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建筑体系。
生态建筑 强调通过本土化的用材和被动式建筑设计
实现建筑自身的生态环保,使居住与自然和谐统一。
低碳建筑 是指从建筑的生产,材料的使用、运输、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标准都是通过以下五个方 面的标准来评估绿色建筑: 1、能源的利用;2、水资源的节约;3、二氧化 碳排放量;4、室内环境质量;5、资源管理。
建筑节能现状
据建设部估算,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 耗、采暖空调等)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5%,加上建材生产能耗, 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高达35%-40%。
M V6
水蓄冷冷源原理图
蓄冷系统与常规电制冷系统的区别
技术成熟、系统运 行稳定可靠
5
削峰填谷、平衡电力 负荷,提高电网运行 效率
1
3
3 4
可获得政府补贴
利用峰谷电价差, 节省用户的电力
费用
2
减少制冷机组容 量,大大提高空 调设备利用率
全负荷、部分负荷蓄冷的特点
1、全冷负荷供冷:设计总冷负荷全部由蓄冷装置提供,制冷机不 运行,仅依靠蓄冷槽向用户供冷。多用于间歇性的空调场合,如体育 馆、影剧院。全负荷蓄冷要求制冷机和蓄冷装置的容量较部分负荷蓄 冷方式要大、初投资增多。但运行电费最节省。
工程案例介绍
东方海港国际大厦空调系统简介 1、工程概况
位于上海市东大名路,总建筑面积39889.6平方米,建筑物地下2层,地 上30层,建筑高度120米。主要包括办公楼、银行、会议、游泳池等。 2、空调负荷 夏季空调总负荷为2589kw,冬季总热负荷为1964kw。 3、系统形式 (1)、空调建筑冷、热负荷由土壤热泵系统承担,夏季空调建筑冷负荷由 土壤热泵作为基载供冷,不足的冷量由电动水冷冷水机组提供;冬季空调 建筑热负荷全部由土壤源热泵提供。此外,土壤热泵机组利用部分热回收 功能为游泳池提供加热。 (2)、空调新风采用溶液除湿温湿度独立控制新风系统承担。 (3)、末端采用VAV变风量空气处理机。 4、该项目获得了LEED认证的金质认证。
水源热泵技术
水源热泵机组可利用的水体温度冬季为 12~16℃,水体温度比环境空气温度高,所 以热泵循环的蒸发温度提高,能效比也提高。 而夏季水体为15~25℃,水体温度比环境空 气温度低,所以制冷的冷凝温度降低,使得 冷却效果好于风冷式和冷却塔式,机组效率 提高。
水源热泵的技术特点
• 利用地表水、污水或地下水的低品位能源,实现向建筑供冷供热的 功能。 • 环境效益显著。 • 系统简单易行,初投资较低。 • 不影响建筑美观,省去冷却塔。 • 地表水热泵系统通常是池塘、湖泊或河流的地表水。 • 应注意地下水回灌技术,避免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流失。
冰(水)蓄冷系统原理
所谓冰(水)蓄冷,即在夜间电网低谷电费时制冰(冷水),并由蓄冷设
备以冰(冷水)的形式将冷量储存起来,待白天电网高峰电费时,再通过融
冰(循环冷水)的方式将冷量释放出来,满足高峰空调负荷需要的空调系统。
根据运行方式可分为:全负荷蓄冷和部分负荷蓄冷;根据蓄冷介质主要可分
为:水蓄冷、冰蓄冷。
冷梁与干式盘管
被动式冷梁(对流式)-不带送风管道,室 内空气自然对流,冷却盘管对室内空气进行 冷却。
送风式冷梁-与对流式冷梁相比较,利用了 送风管道空气射流的诱导作用,可创造出更 舒适和更高品质的室内空调环境。
干式风机盘管机组,是专门用来向房间提供显 冷量的空调末端设备。其设计工况下的冷冻水供 水温度一般高于使用环境的空气露点温度,空气 冷却过程无冷凝水产生,是典型的干式冷却过程。 干式风机盘管有卧式、立式、卡顶式等多种结构 形式。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
1、夏季空调工况下,空调供水温度可由原来的7℃提高到15-18℃, 空调主机能效比提高,节能约30%;将联合处理的冷冻除湿改为独立 的新风系统溶液除湿,节能约30%。 2、毛细管空调末端系统无吹风感、无噪音具有良好的舒适性、较高 的制冷能力,可安装在顶棚、墙面,厚度约10mm。 3、空调毛细管系统对室内湿度控制要求较高,通过对室内湿度的检 测来调节系统供水温度,使空调供水温度高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 避免墙面结露。
空调节能技术
•冰蓄冷技术 •水蓄冷蓄热技术
蓄能 技术
空调节能 技术
•土壤源热泵技术 •污水源热泵技术 •地表水源热泵技术
热泵 技术
•置换送风技术 •毛细管平面辐射 冷梁、干式盘管、 VAV空调技术 •溶液除湿技术
温湿度 独立控制
分布式 能源
•IES软件模拟
一、蓄 能 技 术
·冰 蓄 冷 ·水 蓄 冷
由此可以看出:合理地采用空调系统能源和末端形式, 对于整个建筑的节能及经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