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研究学生姓名陈怡婷专业班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客运方向)客运(3)班指导教师张冰城市轨道交通学院2012年4月1 日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研究摘要大力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公共交通体系是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而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的好坏是整个公共交通系统优化的关键。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就是:应充分结合地铁、公交站场、公路主枢纽等交通专项规划,在科学合理的布局选择的前提下规划建设集地铁、公交、长途客运、停车、出租等交通方式中几种方式于一体的立体交通枢纽,通过各种交通设施的合理布设与组合以及地下、地面与高价空间的协调利用,解决几种客运方式之间的无缝接驳,为客流、车流的便捷组织疏导提供充分的空间与有效的载体。
论文首先阐述了客运一体化枢纽的涵义并将其分类,然后分析了国内外的客运交通综合枢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对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在线网上布设遗迹枢纽内部各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亮哥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线网布设方面:论文提出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原则、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方案形成步骤及备选节点确定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布设方案。
在换乘衔接方面:论文探讨了交通方式间的换乘衔接方法,辅助设施的设计,提出了枢纽土地落实途径及政策建议,最后,运用客运一体化枢纽内部换乘衔接相关理论对东直门轨道交通综合枢纽进行了概念性的设计。
关键词:轨道交通、客运一体化、布设、换乘衔接、枢纽.目录引言 (2)1 绪论 (6)1.1 问题的提出 (6)1.2 研究背景 (6)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7)1.4 研究的内容 (8)1.5 研究方法 (8)2 客运一体化枢纽概念及分类 (9)2.1 客运一体化枢纽的概念 (9)2.2 客运一体化枢纽分类 (10)2.3 客运一体化枢纽相对于传统客运枢纽的不同 (11)2.4 客运一体化枢纽在一体化交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12)3 国内外客运一体化枢纽发展概述 (12)3.1 国外客运一体化枢纽发展概况 (13)3.1.1 国外客运一体化枢纽现状分析 (13)3.1.2 国外一体化规划理念在具体交通方式上的体现 (15)3.1.3 国外客运一体化枢纽发展经验总结 (16)3.2 国内客运一体化枢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7)3.2.1 国内客运一体化枢纽体现状分析 (17)3.2.2 国内客运一体化枢纽的发展趋势 (17)4 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研究 (18)4.1 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原则 (18)4.2 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影响因素分析 (20)4.3 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指标体系 (21)4.3.1 指标建立的原则 (21)4.3.2 指标的指代意义和计算方法 (22)4.3.3 评价方法 (22)4.4 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方案形成过程 (23)4.4.1 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方案形成步骤 (23)4.4.2 客运一体化枢纽备选节点确定 (24)4.4.3 客运一体化枢纽分类布设 (25)4.4.4 布设结论 (26)5 客运一体化枢纽内部衔接研究 (27)5.1 城市轨道交通间的换乘衔接布设模式 (27)5.2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间的换乘衔接问题研究 (29)5.2.1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间的换乘衔接布设模式 (29)5.2.2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行车线路安排 (31)5.2.3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衔接效率评价 (31)5.3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衔接布设分析 (33)5.3.1 城市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线之间的衔接 (33)5.3.2 停车换乘布设模式 (33)5.3,3 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衔接 (34)5.3.4 城市轨道交通与步行衔接 (35)5.4 客运一体化枢纽内部设施设计研究 (35)5.4.1 站台长度和宽度的设计 (36)5.4.2 楼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及步行通道的设计 (37)5.5 客运一体化枢纽内换乘辅助条件改善 (38)5.6 客运一体化枢纽用地面积规划 (38)5.7 客运一体化枢纽建设用地落实途径 (39)5.8 规划建设客运一体化枢纽的政策建议 (40)6 客运一体化枢纽内部衔接案例分析——东直门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研究 (41)6.1 东直门客运一体化枢纽概述 (42)6.2 东直门客运一体化枢纽的规模确定 (43)6.3 东直门客运一体化枢纽建筑综合体推荐方案 (47)6.4 轨道交通间的换乘衔接布局模式 (47)6.4.1 轨道交通间的换乘衔接布局模式 (48)6.4.2 枢纽内部设施布设 (48)6.5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间的换乘衔接 (49)6.5.1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衔接布局 (49)6.5.2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能力匹配分析 (50)6.5.3 常规公交站、长途汽车站布局模式 (51)6.5.4 常规公交站、长途汽车站与地面的衔接 (51)6.6 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 (52)6.6.1 与步行衔接 (52)6.6.2 与自行车衔接 (52)6.6.3 与出租车换乘衔接 (53)6.6.4 与私家车换乘衔接 (53)6.7 东直门客运一体化枢纽的软件需求分析 (54)6.7.1 统一化管理 (54)6.7.2 信息资源共享 (55)7 结论 (56)致谢参考文献第一章绪论1.1 问题的提出2003年,以《中国城市发展的科学问题》为主题的第201次香山科学会议指出:我国规模空前、发展迅速的城市化进程必定对中国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城市发展直接关系着亿万中国人民今后几十年的实际生活,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城市化的结果是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尤其是特大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直接导致了特大城市的交通需求的膨胀、交通设施不足,进而出现了交通拥堵问题、交通安全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土地匮乏问题等。
这些问题又几种体现在城市交通枢纽地带、道路平面交叉口等地方,各种交通方式争相占用道路通过能力,使本来能力不足的线路网陷入更加混乱的境地。
《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的面世,向世人展示了一种交通规划理念——一体化设计。
一体化的理念将为城市提供“畅达、安全、舒适和清洁”的交通服务。
一体化交通将具备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的四个基本特征。
即以满足人的交通信息设计,为城市居民创造宜人的交通活动空间,是将来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
1.2 研究背景国外发达国家大城市客运系统的发展经验表明: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高效快速、安全环保的交通方式,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发展趋势,城市轨道交通必然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
而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作为发挥交通疏解与引导双重作用的重要交通实体,必然成为城市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的重点目标。
各大城市在全面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城市轨道线、优化建设公路主枢纽、积极调整常规公交线路站场的时期、以适度超前的规划发展思路,考虑规划建设客运一体化枢纽,对于城市交通体系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客运一体化枢纽综合考虑不同层面交通联系、疏解与引导功能,通过优化整合各类交通资源,即对各类交通方式流线的合理设计,实现铁路、航空、水运、公路、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私家车等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保障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转,为广大出行者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的换乘条件,同时在倡导公交出行方式以及增强公交运营单位竞争力,提高效益等方面发挥积极的支持作用。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已经成为大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和突出作用的组成部分,一体化的布设理念的优化,遗迹客运一体化枢纽的规划建设已经成为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环境、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环节。
我国各大城市对一体化理念的思考和一体化实践形式的探讨处于起步阶段,对一体化枢纽的布设原则、布设方法、方案评价等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因此,本文就是针对这些尚未成熟的理论进行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对于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和意义:(1)实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的需要经济的飞速发展,是我国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市居民出行量激增,远远超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增长,交通拥挤、阻塞和污染日趋严重。
城市交通供求关系的矛盾已成为几乎所有大中城市交通的首要问题。
从国外的成功经验看,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切实实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城市公共交通的骨架,对这类城市只有确保客运一体化枢纽的线网布设以及枢纽轨道交通间以及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合理、顺畅、方便的衔接换乘,才能提高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真正实现公交优先发展的战略。
(2)城市轨道交通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快捷、准时、大容量、低能耗、轻污染,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又是一项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
如果大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布置不合理,无有效的衔接,居民换乘不便,势必造成客流量达不到预测水平,导致轨道交通经济效益不佳,投资难以回收。
轨道交通要真正体现大容量快速交通运输的优势就必须有相当的客流量,需要合理的规划布设客运一体化枢纽,完善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使出行者可以在客运一体化枢纽通过换乘,方便得到达出行终点,吸引居民从私人交通方式转移到公共交通,保证有足够的客源维持轨道交通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轨道交通的良性发展。
(3)优先调整城市布局的需要城市交通是构成城市功能的基本要素,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交通可达性是影响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
不用的交通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区位可达性分布,对应着一定的城市空间分布形态。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并通过客运一体化枢纽协调各种交通方式,提高城市可达性,激活城市外围用地,诱导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的重新分布,变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手掌型城市发展模式,从而优化调整城市空间布局。
1.4 研究的内容(1)客运一体化枢纽概念及分类研究。
提出客运一体化枢纽的定义,根据枢纽的功能、交通方式及组织形式对枢纽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分析客运一体化枢纽在一体化交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相对于传统客运枢纽的不同。
(2)国内外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发展经验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客运一体化枢纽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同时借鉴国外一体化规划理念在具体交通方式上的体现及国外客运一体化枢纽发展经验,提出我国客运一体化枢纽的发展趋势。
(3)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