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优秀课件
三、入党程序
预备党员
接受预备党员程序
1、党支部对照党员标准,结合所在班级、班主任、分团委、学生处、社会服务工作所在单位(部门) 和志愿者服务机构的意见,进行集体讨论接受预备党员名单。 2、确定接受入党人员名单后,党支部要对发展对象情况进行预审,预审结束后召开支部大会通过预 备党员的接受。 3、党支部负责公示拟入党人员信息,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4、公示无异议后,各系党总支书记和党总支委员同拟入党人员进行入党前谈话。 5、党支部组织填写入党志愿书,并整理完善拟入党人员入党材料和支部材料,全部材料经党支部通
发展 对象
三、入党程序
入党申请人条件
入党申请阶段
(1)、年满18周岁以上的中国工人、农民、
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
(2)、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 (3)、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积极工作; (4)、执行党的决议; (5)、按期交纳党费。
三、入党程序
入党申请程序
入党申请阶段
1 .本人自愿向党组织提出书面入党申请。 《入党申请书》1份,个人《自传》1份(附有个人基本情 况、简历、家庭主要成员与社会关系情况)。 2.党组织研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1)党支部要及时研究,在接到学生入党申请书一个月内 派专人谈话,做好记录并签字存档。 (2)进行考察,入党申请人每季度或半年向党组织汇报思 想,一般经过至少1年以上考察期,才能研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三、入党程序
积极分子阶段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
1.党支部确定培养联系人1—2名;对积极分子的考察每 半年一次,同时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
2.入党积极分子每季度思想汇报,书面汇报不少于4份;
3.党支部在《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填写综合考察意见。 确定为发展对象。
入党积极分子一般经过1年培养考察后,由党小组、
2.党组织应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集中培训、上党课和党内生活的锻炼, 使他们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端正入党动机,增强党性,自觉按照党员标准严 格要求自己。
3.党组织应吸收预备党员过好党的组织生活,并根据预备党员的情况和特点,分配给他 们适当的社会工作、群众工作,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通过及时了解他们 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看他们能否认真履行党员的义务,能否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 作用。 4.入党介绍人每季度对预备党员一次考察,并形成文字材料报支部。预备党员每季度向 支部作一次书面思想汇报,并在预备期满前一周向党支部递交转正申请书。
三、入党程序
• •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积极分子阶段
入党积极分子条件
第一、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 党中央保持一致; 第二、对党有比较明确的认识,积极要求入党,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 旨;书面思想汇报每学期至少一次。 第三、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近一学年没有因个人违规而导致班级扣分; 第四、积极参加校、院、班级工作,工作兢业踏实、积极肯干,成绩较好;被评为 院级以上工作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者优先考虑; 第五、学习成绩排名原则上在班级的50%以内; 第六、模范遵守校纪校规,进校以来没有受过警告以上处分;如果受过警告以上处 分,在一至二年内确有非常显著进步的,可给予考虑。 第七、作风正派,团结同学,为人诚实守信,具有较好的协作精神,敢于同不良倾 向作斗争,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 第八、确定共青团员为入党积极分子,必须经团组织推荐。
三、入党程序
预备党员
三、入党程序
预备党员转正阶段
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考察
1.党支部应明确要求预备党入党介绍人继续担负培养联系人的责任,经常谈心,及时了 解预备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和履行党员义务的情况,对其存在的缺点及时进行 批评和教育,帮助其改正。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及预备党员预审考 察表》的预备期考察内容;转正期到来之时提醒预备党员提前一周向组织递交转正 申请。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主讲人:XXX
目录
01 02 03 一、中国共产党概况 二、党员概况 三、入党程序
一、中国共产党概况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 1949年10月至今为代表工人阶级领 导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在中国大 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唯一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 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 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 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 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
三、入党程序
预备党员转正阶段
预备党员转正程序
1.党支部收到预备党员转正申请后,支部委员会要对照党员条件
审查并提出意见,报支部大会审议通过。
2.党支部大会确定的接收转正人员名单经公示无异后,将支部大 会决议填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及预备党员预审考察
表》和《入党志愿书》,并报学院组织部。
3.学院组织部审核档案后,报党委会批准。 4、经党委会批准,学院组织部完善党员档案后,将档案归置党 员个人事档案中。
三、入党程序
发展对象阶段
发展对象考察和培养
1.政审。政审范围: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主要社会关系:姻亲 父母、兄弟姐妹。 2.确定介绍人。党支部确定2名正式党员为介绍人,指导填写《入党志愿书 》。 3.支部全面综合情况、签署意见。党支部写出综合考察报告,填报《入党 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及预备党员预审考察表》。完善后将此表和发 展对象名单报学院组织部核审备案。 4、院组织部统一组织发展对象进行入党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或 24学时),培训结束认真组织考核,考核结果发至发展对象所在党支部。 未经培训不能发展入党。
三、入党程序
青年大学生要加入党组织,应该做什么
要求入党的同学,从提出入党申请那天起,就应该按照共产党员标 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在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造入党条件,以实际行 动积极争取早日入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1.提高思想认识,全面了解党员标准。
三、入党程序
青年大学生要加入党组织,应该做什么
青年大学生要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应解决好以下问题: 1、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2、有实际行动; 3、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入党程序和手续。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应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强化正确的入党动机。 3.自觉接受党的培养教育,牢固树立正确入党动机。
三、入党程序
积极分子阶段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程序
1、对入党申请人进行考察,入党申请人每季度或 半年向党组织汇报思想,一般经过至少1年以上考 察期,才能研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2、院团委组织学生推优入党工作。推优人员由团 支部在申请入党学生中评选产生,一般不超过申 请入党人数的15%。 3、党支部结合院团委和学工部意见召开党员大会, 在已审核的推优名单中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名单。 4、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要在支部大会上宣布、张榜 公示。入党申请人此时称入党积极分子。
过后,报学院党委组织部。
6、学院党委组织部及时对拟入党人员材料进行预审审核,审核合格的结果反馈给各总支,审核材料 未通过人员不予提交党委会。 7、党委会集体讨论表决,审批通过发展对象入党,入党时间以支部大会通过为准。
8.党总支组织预备党员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
9.组织部办理档案中党委审核程序内容后,将党员档案发回支部,支部继续完善党员预备期考察内容。
三、入党程序
预备党员转正阶段
党员转正条件
按期转正。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能认真履行党员义务,能发挥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未发现其他问题,具备党员条件,应作出按期 转为正式党员的决议。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党支部应当及时讨论他的 转正问题。讨论时,应当根据《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和本人在预备 期间的表现,作出按期转正,或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 决议。对作出按期转正的决议,必须报上级党委(工委)批准。
培养联系人建议,在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的基础上, 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由支部大会)讨论确定列为发展 对象。入党积极分子此时称为发展对象。
三、入党程序
发展对象阶段
发展对象具备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规定,要求人党的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的 培养教育后,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委会(不设支委 会的支部大会)讨论同意,可列为发展对象。发展对象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从主体来说,必须是经过党的支部委员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讨论确定的入 党积极分子。没有被确定为人党积极分子的入党申请人不能直接确定为发展对象。 (2)从培养教育时间上来说,入党积极分子必须经过党组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除 极个别特殊情况,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外,凡培养教育时间不满一年的,一般不能确定为发 展对象。 (3)从成熟程度来说,应该是基本具备了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党内外群众反映较好,
近期可以履行入党手续的入党积极分子。
(4)从程序上来说,必须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必须经过支 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讨论同意;有的还要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
三、入党程序
发展对象阶段
确定发展对象的程序
(1)党支部认真听取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的意见 (2)党小组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表现情况进行讨论研究,提出能否列为发展对象的意见。 发展对象需在积极分子范围内选择,人数不能超过系总人数的 5%。 (3)党支部结合院学工部和院团委意见,经支部党员大会决定确定发展对象名单并公示 (至少5个工作日)。 (4)公示无异议后,由党总支审核,报学院组织部备案。 (5)发展对象确定要以政治标准作为首要标准,把综合素质作为重要考察内容,在确定 发展对象时要听取班主任、代课老师或辅导员以及其服务部门(单位)意见,并在 一定范围内进行民意测验。